川普的AI霸權藍圖:解構「美國AI行動計畫」及其對全球與台灣的深遠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人工智慧(AI)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權力格局。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之巔,川普政府於7月23日正式公布了長達28頁的《贏得競賽:美國的AI行動計畫》(Winning the Race: America's AI Action Plan),這不僅是一份科技產業政策,更是一份奠定21世紀美國國家安全的根本性戰略綱領 。該計畫在一開始就明確地指出,AI等變革性技術的突破「有潛力重塑全球力量平衡」,因此,美國達成並維持「無可置疑且不容挑戰的全球技術主導地位」已成為一項「國家安全之必要」。這種論述將AI競賽的層級從經濟競爭提升至攸關國家存亡的戰略任務,其重要性被比擬為「自太空時代黎明以來從未有過的」嚴峻考驗 。  

這份包含超過90項具體政策行動的藍圖 ,是依據川普於2025年1月簽署的行政命令所制定,該命令旨在掃除美國在AI領域領導地位的一切障礙 。這標誌著一項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轉向,其核心目標是「鞏固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主導地位」,並確保「世界繼續在美國技術上運行」。  

從「設立護欄」到「拆除護欄」的AI發展典範轉移

此計畫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其對前任政府政策的徹底顛覆;川普政府上任首日即撤銷了拜登時代為AI發展設立安全「護欄」的行政命令 。這一舉動不僅是政策的更迭,更是戰略思維的根本性轉變。標誌著美國AI治理哲學從「風險規避」轉向了「風險接受」。新的指導思想認為,美國面臨的最大風險並非AI技術的濫用,而是在這場競賽中輸給中國。因此,任何可能減緩創新速度的監管措施,都被視為戰略上的負累。  

這份行動計畫明確主張「輕觸式聯邦監管」與「加速商業化」,與拜登政府側重AI安全的方針形成鮮明對比,更與歐盟嚴格的《AI法案》背道而馳 。這種分歧代表了現行歐美在AI治理路徑上的深刻裂痕:美國在此計畫下選擇了「加速主義」,而歐洲則堅守「預防原則」。這一根本性的意識形態差異,將對未來全球AI標準的制定、技術聯盟的構建以及跨國數據流動產生深遠且複雜的影響;這場競賽不僅關乎技術本身,更是由誰來制定未來世界的規則的前哨戰。  

raw-image

解構計畫藍圖:美國AI霸權的三大支柱

raw-image

然而什麼是《美國AI行動計畫》呢?

這個計畫的藍圖建立在三大戰略支柱之上:加速創新建設美國AI基礎設施、以及領導國際外交與安全 。這三大支柱環環相扣,從美國產業環境鬆綁,到實體基礎建設的強化,再到全球範圍內的外交合縱與技術圍堵,構成了一套完整的霸權戰略體系。超過90項的政策行動,最終目的要在18個月內分批落地,全面動員聯邦政府資源,確保美國在這場決定性的競賽中取得勝利 。  

第一支柱:加速創新——減少「繁文縟節」與「意識形態」暗示

此計畫在美國內的策略核心,是系統性地剷除所有被視為阻礙創新的監管壁壘。其手段激進且影響深遠,旨在創造一個極度有利於私營部門創新的環境。

  • 激進的去監管化

計畫的核心精神是「減少繁文縟節和繁瑣的法規」。它要求所有聯邦機構「識別、修訂或廢除」任何阻礙AI發展和採用的法規、規則、備忘錄或政策聲明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甚至被要求向私營部門徵求意見,找出應被廢除的聯邦法規 。這種做法幾乎是將監管的制定權部分讓渡給了產業本身,其目標是讓「美國人民的創造力——而非官方——坐上AI革命的駕駛座」。  

  • 聯邦權力對州級監管的壓制

計畫中最具爭議性的策略之一,是利用聯邦資金的分配權來壓制州級的AI監管;計畫明確指出,聯邦政府不應將AI相關的聯邦資金「導向那些擁有繁瑣AI法規、浪費這些資金的州」。這項政策實質上是利用聯邦預算的巨大影響力,迫使各州採取與聯邦一致的、低度監管的政策,從而創建一個全國統一的寬鬆創新環境 。此舉被批評為削弱了州政府根據本地情況制定更嚴格的AI安全、隱私或民權保護法律的權力,引發了聯邦與州權力界線的激烈辯論 ;川普總統本人也承認此舉「不受歡迎」,但他辯稱「我們需要一個超越所有州的、常識性的聯邦標準」。  

  • 「反覺醒AI」的意識形態指令

計畫中一個極具政治色彩且獨特的元素,是要求聯邦政府未來採購AI時,必須確保其系統「客觀且不受自上而下的意識形態偏見影響」:這一指令的具體體現,是要求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修訂其《AI風險管理框架》,刪除其中關於「錯誤資訊」、「多元、公平與共融(DEI)」以及「氣候變遷」等內容 。  

這一「反覺醒AI」(anti-woke AI)的指令,其戰略意圖遠超文化戰爭的範疇。首先,在國內層面,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市場控制工具。透過為利潤豐厚的政府合約設置意識形態的「純潔度測試」,美國政府有機會可以向Google、OpenAI等頂尖AI實驗室施壓,迫使其模型產出更符合當局的政治偏好 。

其次,在國際層面,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品牌塑造運動。政府試圖將「美國AI」與「言論自由」劃上等號,並以此對比被其描繪為「受審查」的歐洲AI和「受國家控制」的中國AI。強迫處理爭議性社會議題的模型保持所謂的「客觀中立」,不僅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更可能面臨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法律挑戰 。此外,它還可能迫使科技公司維護兩套模型:一套是為政府採購量身訂製的「合規」版本,另一套則是更具細微差別的商業版本,這將大幅增加企業的開發成本與運營複雜性 。  

  • 擁抱開源模型

與拜登政府對開源模型潛在風險的擔憂形成對比,該計畫明確支持並鼓勵開源和開放權重模型(open-weight models)的發展 。計畫認為,開源模型是促進中小企業和學術界創新的關鍵,能夠避免大型商業平台形成技術壟斷 。此外,在關鍵基礎設施和敏感政府應用等場景中,開放、可審查的開源模型被認為更為安全可靠 。這項政策被視為一個積極的信號,有助於創建一個更健康、更多元的AI創新生態系統 。  

第二支柱:建設美國AI基礎設施——能源與矽晶的至高優先

如果說第一支柱是為AI發展掃除軟性障礙,那麼第二支柱則是為其打造堅實的物理根基。計畫認識到,AI霸權的競爭最終將取決於算力的物理載體——資料中心、半導體工廠以及為其供電的能源網絡。

  • 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浪潮

計畫第二支柱的核心目標是「加速資料中心和半導體製造設施的建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計畫要求大幅簡化和加速相關建設的許可審批流程 。更激進的是,計畫建議放寬包括《清潔空氣法》和《清潔水法》在內的環境法規限制,並授權聯邦機構開放聯邦土地用於資料中心及配套能源設施的建設 。這種被稱為「建吧,寶貝,建吧」(Build, Baby, Build)的口號式政策 ,旨在確保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能夠與中國匹敵甚至超越。  

  • 能源即武器:為AI競賽注入動力

計畫明確將AI對電力的巨大需求與一項支持化石燃料和核能的能源政策直接掛鉤。它公開譴責「激進的氣候教條」,認為其阻礙了能源發展,並強調必須「開發一個能跟上AI創新步伐的電網」。川普總統更設定了宏大目標:「我們將增加至少與中國同樣多的發電容量」。這一戰略將能源安全與國家科技安全緊密捆綁,認為充足且廉價的電力是贏得AI競賽的先決條件。  

然而,這種不計代價的建設方式也引發了深刻的國內矛盾。AI資料中心是眾所周知的「吃電怪獸」和「水資源消耗者」,其巨大的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已在許多社區引發了對環境污染、噪音和電價上漲的擔憂與抵制 。計畫將環境法規視為國家安全的絆腳石,這無疑是在聯邦政府的宏圖大志與地方社區的切身利益之間製造了直接衝突。批評者指出,這相當於給予科技巨頭「甜心協議」,讓普通美國民眾承擔環境代價和可能上漲的電費,來補貼AI資料中心的巨額電力消耗 ;這種潛在的政治反彈和社會矛盾,可能成為計畫實施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巨大阻力。  

  • 重振《晶片法案》

這個計畫的背後還有「改造」《晶片法案》(CHIPS Act)的執行機構——晶片計畫辦公室的目的。其目標是剝離所有被視為「無關的政策要求」(普遍認為是指拜登政府附加的多元化、環保或勞工福利等條款),使其唯一目標聚焦於為美國納稅人帶來「強勁的投資回報」,全力推動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業的復興 。  

第三支柱:國際外交與安全——輸出、管制與圍堵

在鞏固國內基礎的同時,計畫的第三支柱將目光投向全球,旨在通過一套「胡蘿蔔加大棒」的組合拳,構建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全球AI生態系統,並同時遏制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的發展

  • 「全棧式」AI出口戰略

計畫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戰略:聯合商務部、國務院與產業界,向美國的盟友與夥伴出口「安全的、全棧式(full-stack)的AI出口包」。這些「全棧包」將涵蓋從硬體(晶片)、模型、軟體、應用程式到技術標準的全套解決方案 。其戰略目標非常明確:通過讓全球盟友使用美國的技術堆疊,建立一個緊密的「AI同盟圈」,從而滿足全球對AI的需求,防止各國因技術需求而倒向中國等競爭對手,最終確保「美國技術成為全球標準」。  

  • 強化出口管制與堵塞漏洞

在向盟友輸出技術的同時,計畫也強調必須對「受關切國家」(即中國)實施更嚴格的技術封鎖。這包括堵住現有晶片出口管制措施中的漏洞,並計畫針對半導體製造的子系統(sub-systems)建立新的管制措施,以防止中國繞道獲取關鍵技術 。  

  • 晶片追蹤:一項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授權

計畫中最具創新性也最具侵略性的措施,是提議為先進的AI晶片增加「位置驗證功能」(location verification features)。這一構想旨在從根本上解決先進晶片被非法走私或轉移至未經授權终端用户的問題。儘管具體技術細節仍在擬定中,但其核心概念可能涉及地理圍欄(Geofencing)技術,即為晶片設定一個虛擬的地理活動範圍,一旦晶片離開該區域,便可被遠程鎖定甚至使其永久失效 。這一革命性的技術手段,若能成功實施,將極大增強美國對其頂尖技術流向的控制力,但也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運作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  

  • 在全球治理中對抗中國

最後,計畫明確提出將積極對抗中國在國際電信聯盟(ITU)、G7等國際標準制定組織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其目標是確保全球AI治理的規則和標準能夠與美國的價值觀和創新重點保持一致,而非被中國的模式所主導 。  


全球棋局:一場來自各方的反應

raw-image


川普政府的AI行動計畫猶如在全球科技棋盤上投下的一枚震撼彈,引發了來自產業界、盟友及競爭對手的強烈且複雜的反應。這些反應清晰地勾勒出未來全球AI格局中合作、競爭與對抗並存的複雜圖景。



矽谷的熱烈掌聲

美國科技產業對該計畫給予了壓倒性的正面評價,許多媒體甚至將其形容為「科技巨頭的願望清單」(Big Tech wishlist),從大型科技公司到行業協會,讚譽之聲不絕於耳;代表Google、Meta和Amazon的行業組織NetChoice盛讚該計畫對「減少繁文縟節」的關注 。Palantir等國防科技公司稱其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登月時刻」。晶片巨頭Nvidia的執行長黃仁勳更是直言:「美國擁有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擁有的獨特優勢,就是川普總統」。  

川普推出激進的人工智慧計劃,以擊敗中國並削減監管,Business Today

AMD執行長蘇姿丰稱該計畫為支持美國AI增長的「一份非常出色的藍圖」。Arm、Dell等硬體製造商也對計畫中加速資料中心部署、促進AI堆疊出口的舉措表示讚賞 。這種廣泛的支持源於計畫的核心理念與矽谷的商業利益高度契合:最大程度地減少監管障礙、提供政府支持的基礎設施投資、並利用國家力量開拓全球市場。計畫中許多關於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也與美國軟體聯盟(BSA)等行業組織長期以來的政策建議不謀而合,顯示出政府與產業界之間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深度協同 。  

盟友的謹慎與矛盾

儘管美國的盟友有望從「全棧式」AI技術出口中獲益,但計畫中毫不掩飾的「主導」和「統治」論述,卻也引發了他們的深切憂慮 。多位分析師警告,這種純粹以「美國主導」為導向的單邊主義做法,可能會加劇盟友對過度依賴美國技術的擔憂,重現各國對美國雲端服務和數位基礎設施的既有焦慮 。  

計畫對基於共識的多邊治理框架(如G7的AI行為準則)的輕視,以及在風險管理中刪除氣候變遷、多元化等議題的做法,與歐洲盟友的價值觀和監管重點產生了直接衝突 。專家指出,美國似乎正試圖「單方面設計賽道」,而不是與民主盟友「共同設計治理規則」。這種「買美國貨,信美國標準」的模式,可能會讓那些已投入大量資源建立自身AI規則體系的國家感到不安,從而削弱而非鞏固聯盟的凝聚力。  

中國的戰略應對

這份行動計畫無疑是對中國自身AI雄心的直接挑戰。中國早已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NGAIDP)、《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確立了其AI發展的宏偉目標,力爭到2030年使AI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並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中國的戰略同樣是「舉國體制」,通過國家級投資基金、指定「國家隊」企業、以及龐大的國內市場來推動技術發展 。  

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中國已展現出相當的韌性。例如,中國AI公司深言科技(DeepSeek)在受限的環境下,依然開發出性能比肩世界頂尖水平的AI模型,部分原因在於其有效利用了開源技術,並可能通過走私等非法渠道獲取了受管制的先進晶片 。此外,中國也在積極佈局自己的基礎設施,例如「東數西算」工程,旨在系統性地協調全國的資料中心和能源網絡,以支持AI算力的增長 。  

因此,川普的AI行動計畫可以被視為對中國AI戰略的全面回應。從放鬆管制以加速國內創新,到強化基礎設施以提升算力基礎,再到通過出口管制和技術追蹤來遏制中國的技術獲取,每一項措施都精準地對應著中美科技競爭的關鍵領域。這場競賽的結果,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全球技術版圖和地緣政治格局。


台灣的試煉:美中AI霸權競逐下的關鍵支點

在全球AI霸權的激烈競逐中,台灣被推到了風暴的中心。川普政府的AI行動計畫,對台灣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極其嚴峻的挑戰。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使其成為這場地緣政治棋局中不可或缺的棋手,但也因此承受著來自雙方的巨大壓力。

「AI同盟圈」的紅利:半導體供應鏈的機遇

計畫中最直接的利好,來自於美國構建安全、可靠的「AI同盟圈」的戰略。當美國計畫向盟友大規模出口包含硬體、模型和軟體的「全棧式」AI解決方案時,作為全球最先進半導體製造基地的台灣,無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美國科技巨頭如Nvidia、AMD、Google等對AI晶片的需求激增,將直接轉化為對台積電等台灣晶圓代工廠及後端封測、零組件供應商的巨額訂單。  

此外,美國本土大規模建設資料中心和復興半導體製造業的努力 ,同樣為台灣供應鏈創造了龐大的市場需求。無論是伺服器、交換器、電源管理晶片還是各種電子元件,台灣企業都扮演著不可或備的角色;從這個角度看,台灣的產業實力與美國的戰略目標形成了完美的互補,使其在「美國技術堆疊」中佔據了核心位置。  

「美國優先」的陰影:保護主義風險與戰略脅迫

然而,機遇的背後是巨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該計畫根植於「美國優先」的保護主義思維,其交易性的本質對台灣構成了潛在威脅。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過去曾指責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甚至提出要求台灣支付「保護費」的言論,這為未來的美台經貿關係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 。  

更實質的壓力來自於美國要求高階製造回流的強烈意願。台灣企業,特別是台積電,面臨著將最先進製程(如2奈米)轉移至美國設廠的巨大壓力 。這種壓力不僅是經濟上的,更是戰略性的。美國希望將關鍵技術的生產置於其直接掌控之下,以降低對地緣政治上相對脆弱地區的依賴。這對台灣而言,意味著技術領先優勢可能被稀釋,同時還需應對在美設廠所帶來的高昂成本和管理挑戰。  

此外,川普政府威脅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這將對在全球供應鏈中佈局甚廣的台灣科技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許多台灣電子製造和電腦周邊大廠在中國大陸仍有大量產能 ,高額關稅將迫使它們進行痛苦且代價高昂的供應鏈重組與產能轉移 。台灣經濟部門已開始評估延長「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等措施,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台商回流潮 。  

風暴之眼:晶片位置驗證技術的顛覆性影響

在所有政策中,對台灣影響最為深遠且具顛覆性的,莫過於為先進AI晶片植入「位置驗證」功能的提議。這項技術是美國為應對先進晶片被大量走私至中國而祭出的「殺手鐧」;儘管尚未大規模實施,但其技術路徑已相當清晰,主要可能包含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1. 地理圍欄(Geofencing): 利用GPS、Wi-Fi或蜂巢式網路數據,在晶片出廠時設定一個虛擬的「合法活動地理邊界」。一旦晶片被移動到邊界之外,系統便會觸發警報,並可執行鎖定等遠程操作 。  
  2. 信號飛行時間驗證(Time-of-Flight Verification): 晶片被設計為需要定期向一個安全的雲端伺服器「打電話報到」(call home)。伺服器可以根據信號往返所需的時間(受光速物理極限限制)來精確計算出晶片的物理位置,從而驗證其是否在授權地點 。  
  3. 遠程禁用(Remote Disablement): 一旦驗證失敗,或晶片被偵測到處於未經授權的位置,後台系統可以遠程對晶片進行功能限制(如降速)、鎖定,甚至永久性地使其「變磚」,無法使用 。  

這項技術的引入,將從根本上改變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角色和處境。台灣將不再僅僅是一個中立的、高品質的技術供應商,而是被動地成為美國執行其國家安全戰略的前線執行者。

首先,從「供應商」到「監管者」的角色轉變。如果這項技術成為強制性要求,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將必須在為美國客戶生產的晶片中,直接嵌入由美國設計和控制的安全功能。這意味著台灣的工廠可能將直接參與到美國的出口管制執行環節中,其生產的產品本身就成為了美國地緣政治工具的一部分。

其次,戰略價值與地緣風險的同步飆升。這種深度捆綁極大地提升了台灣對美國的不可替代性,使台灣成為美國科技安全體系中更為關鍵的一環。然而,這也使得台灣的半導體設施——這些「矽盾」——從經濟資產轉變為美中科技戰中的一線軍事資產。它們將成為中國情報部門進行間諜活動、網路攻擊,甚至在最壞情況下進行軍事打擊的更高優先級目標。因為癱瘓台灣的晶片生產,就等於重創了美國科技實力的核心引擎。

最後,合規的夢魘與運營的重負。實施和管理這樣一個複雜的晶片追蹤系統,將給台灣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和技術負擔。它們需要建立全新的安全協議、審計流程和數據管理系統,以確保符合美國的嚴格規定。這將使台灣企業陷入一個極其困難的境地:一邊是其最大客戶(美國)不容違抗的國家安全指令,另一邊則是其最大鄰國(中國)日益增長的敵意和威脅。


機遇與風險:是護身符還是懸頭利劍?

川普政府的《美國AI行動計畫》並非一份常規的產業政策,而是一場目的在徹底重塑全球科技與權力版圖的戰略豪賭。代表了一種信念:在這場關乎國家命運的競賽中,速度、力量和單邊主導權,遠比謹慎、合作與多邊共識更為重要;這個計畫的核心邏輯是,通過最大程度地釋放國內創新潛能,同時利用技術和外交手段遏制對手,美國可以單方面地設定賽道規則,並最終贏得比賽。

在這場劇變中,台灣的處境極其微妙且充滿矛盾。一方面,戰略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全球最先進晶片的製造中心,台灣的先進半導體產業鏈是美國實現其AI霸權不可或缺的一環,這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機遇和戰略價值;但另一方面,這種中心地位也讓台灣暴露在無可比擬的地緣政治風險之下;不再是牌桌旁的觀察者,而是直接被推上了牌桌的中心,成為中美雙方博弈最激烈的焦點。

川普的AI行動計畫,既是台灣的「護身符」,也是懸在其頭頂的「利劍」。它在加深美台安全捆綁的同時,也將台灣推向了對抗的最前沿。台灣科技產業乃至其整體安全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場由美國發起的、意圖改寫世界秩序的宏大賭局,如何在機遇與風險的鋼絲上尋求平衡,將會是未來數年最為嚴峻的考驗。


延伸閱讀

美國《AI 行動法案》懶人包:有哪些受惠股?三大主軸、90 項行動一次看懂—口袋學堂,20250724

【美國 AI 行動計畫三重點整理】川普:我們將贏得全球 AI 競賽—科技報橘,20250724

White House Launches AI Action Plan and Executive Orders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and Security—wiley,20250724

Preventing AI Chip Smuggling to China—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231024


透過Podcast收聽與了解本文內容

Sound On 、KKBOX & Spotif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維那思的異想世界
8會員
93內容數
這裡分享維那思的日常與異想
2025/07/22
NotebookLM的核心:不只是筆記,更是你的個人化AI研究助理 在人工智慧工具百花齊放的時代,Google推出的NotebookLM並非又一個通用的聊天機器人。它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知識工作模式,專為需要深度、精準、可信賴資訊處理的使用者而設計。 這篇文章將跟大家介紹NotebookLM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7/22
NotebookLM的核心:不只是筆記,更是你的個人化AI研究助理 在人工智慧工具百花齊放的時代,Google推出的NotebookLM並非又一個通用的聊天機器人。它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知識工作模式,專為需要深度、精準、可信賴資訊處理的使用者而設計。 這篇文章將跟大家介紹NotebookLM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7/21
電動車普及帶來退役電池處理挑戰,但這些電池擁有寶貴的「第二生命」潛力。通用汽車與Redwood Materials於2025年7月1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速儲能系統部署並延長電池生命週期。電動車電池的第二生命將是實現循環經濟、邁向更綠色能源未來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7/21
電動車普及帶來退役電池處理挑戰,但這些電池擁有寶貴的「第二生命」潛力。通用汽車與Redwood Materials於2025年7月1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速儲能系統部署並延長電池生命週期。電動車電池的第二生命將是實現循環經濟、邁向更綠色能源未來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7/17
NotebookLM 正式推出繁體中文版「精選筆記本」,這項新功能於2025年7月在台灣開放。它提供預設主題的AI筆記本,內含引導性提示和結構化區塊,能大幅加速研究效率、深化探索並提升內容品質。Google 將持續與專家、媒體合作,豐富筆記本內容,讓它成為行動AI圖書館。
Thumbnail
2025/07/17
NotebookLM 正式推出繁體中文版「精選筆記本」,這項新功能於2025年7月在台灣開放。它提供預設主題的AI筆記本,內含引導性提示和結構化區塊,能大幅加速研究效率、深化探索並提升內容品質。Google 將持續與專家、媒體合作,豐富筆記本內容,讓它成為行動AI圖書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Google 台灣總經理林雅芳指出,根據 Google 的評估,到了 2030 年時預估 AI(人工智慧)將為台灣催化 3.2 兆元的經濟機會,該潛在產值將等於台灣約 13% 的 GDP。 林雅芳表示,Google將持續投資台灣,並藉由Google位於台灣的資料中心、連結國際市場的海纜布局等基礎
Thumbnail
Google 台灣總經理林雅芳指出,根據 Google 的評估,到了 2030 年時預估 AI(人工智慧)將為台灣催化 3.2 兆元的經濟機會,該潛在產值將等於台灣約 13% 的 GDP。 林雅芳表示,Google將持續投資台灣,並藉由Google位於台灣的資料中心、連結國際市場的海纜布局等基礎
Thumbnail
「主權 AI(Sovereign AI)」意識興起。然而,什麼是主權 AI?為什麼現在是談主權 AI 的時機?
Thumbnail
「主權 AI(Sovereign AI)」意識興起。然而,什麼是主權 AI?為什麼現在是談主權 AI 的時機?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史丹佛大學的AI指數2024報告(2024 AI Index Report)歸納了10大重點: 人工智慧(AI 在某些任務上擊敗了人類,但並非在所有任務上都擊敗了人類。AI在許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基準,包括圖像分類、視覺推理和英語理解方面的一些基準。。。。
Thumbnail
史丹佛大學的AI指數2024報告(2024 AI Index Report)歸納了10大重點: 人工智慧(AI 在某些任務上擊敗了人類,但並非在所有任務上都擊敗了人類。AI在許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基準,包括圖像分類、視覺推理和英語理解方面的一些基準。。。。
Thumbnail
2023年 OpenAI 推出 GPT-4 革命性大型語言模型,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狂潮。歐盟、美國和中國三大陣營目前正在就 AI 主導權展開激烈競逐。歐盟企業為爭取 AI 主導權所做的努力,在美中兩大國AI對決的賽局中,將如何因應?
Thumbnail
2023年 OpenAI 推出 GPT-4 革命性大型語言模型,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狂潮。歐盟、美國和中國三大陣營目前正在就 AI 主導權展開激烈競逐。歐盟企業為爭取 AI 主導權所做的努力,在美中兩大國AI對決的賽局中,將如何因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全球多個國家在AI人工智慧及EdTech教育科技領域的戰略和政策,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德國、法國、芬蘭和歐盟。這些國家都致力於利用先進科技整合實體與數位世界,促進社會的創新與變革,解決教育不平等問題,並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全球多個國家在AI人工智慧及EdTech教育科技領域的戰略和政策,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德國、法國、芬蘭和歐盟。這些國家都致力於利用先進科技整合實體與數位世界,促進社會的創新與變革,解決教育不平等問題,並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英國 AI 實力儼然已經成一國的國力象徵,政府大力支持 AI 發展,推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戰略,投資於 AI 生態系統、以及有效地治理AI。英國政府充分認識到,人才是實現 AI 超級大國夢想的關鍵,提升現有勞動力技能、吸引和培養頂尖人才。不過,英國的企圖心恐怕遠不僅止於此....
Thumbnail
英國 AI 實力儼然已經成一國的國力象徵,政府大力支持 AI 發展,推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戰略,投資於 AI 生態系統、以及有效地治理AI。英國政府充分認識到,人才是實現 AI 超級大國夢想的關鍵,提升現有勞動力技能、吸引和培養頂尖人才。不過,英國的企圖心恐怕遠不僅止於此....
Thumbnail
美國在教育科技領域的發展和倡議,展現了對 AI 和 EdTech 教育科技的重大承諾。政府積極推動教育科技整合,並通過倡議和法案確保全面發展和利用 AI 技術,以提升學習效果和增強教育公平性。該文章重點介紹了多項主要政策和計畫,以及教育科技的重大發展趨勢。
Thumbnail
美國在教育科技領域的發展和倡議,展現了對 AI 和 EdTech 教育科技的重大承諾。政府積極推動教育科技整合,並通過倡議和法案確保全面發展和利用 AI 技術,以提升學習效果和增強教育公平性。該文章重點介紹了多項主要政策和計畫,以及教育科技的重大發展趨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