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bookLM的核心:不只是筆記,更是你的個人化AI研究助理
在人工智慧工具百花齊放的時代,Google推出的NotebookLM並非又一個通用的聊天機器人;是一種全新的知識工作模式,專為需要深度、精準、可信賴資訊處理的使用者而設計。

重新定義知識工作:NotebookLM究竟是什麼?
NotebookLM的核心概念,可以稱之為「來源扎根問答」(Source-Grounded Q&A)。這款由Google先進的Gemini 2.0 AI模型驅動的研究與寫作助理,其最根本的設計哲學是:所有AI生成的回應,都嚴格基於使用者所提供的資料來源 。這些來源可以是PDF文件、Google文件與簡報、網站連結、YouTube影片,甚至是音訊檔案,是經過使用者自己確認後上傳的資料 。
這種「閉環式」(Closed-Loop)的運作模式,與ChatGPT等開放式問答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從龐大的網際網路數據中生成答案,雖然知識廣博,卻也時常伴隨著「AI幻覺」(Hallucination)的風險——即AI可能會捏造事實或提供不準確的資訊 。NotebookLM的設計初衷正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它將使用者上傳的一堆靜態檔案,轉化為一個可以互動、提問、分析的智慧知識庫
。 這種設計背後,體現了Google在AI競賽中的一個重要策略轉向。它並非試圖打造一個無所不知的「萬能神諭」,而是專注於一個更垂直、但價值極高的領域:高信賴度、高風險的知識工作。當研究者或專業人士需要處理特定領域的資料時,最關心的不是AI的創意,而是其準確性與可驗證性。NotebookLM的每一個回答都附有明確的引用來源標註,使用者可以一鍵追溯到原始文件的具體段落,進行快速核實 。這不僅僅是一個新產品,它開創了一個以「信賴」為核心的AI工具新品類,專為學術、研究與專業分析等嚴肅場景而生。所以建立一個結合個人專業的資料集 ,並經自己篩選合適的網路資訊(也可以跟其他有Deep-research功能的AI來取得,例如:ChatGPT、Gemini等),來與NotebookLM互動,讓它來提供開放性的LLM無法提供的專業分析見解,是NotebookLM的強項。
為誰而生?NotebookLM的理想使用者輪廓
NotebookLM並非為所有人設計。它的最大價值,在於服務那些已經擁有一批特定資訊,並需要AI協助進行深度分析、整合、再創造的使用者 ,這些目標使用者輪廓很明確:
- 學生與研究人員:面對堆積如山的學術論文、課程講義和教科書,他們可以利用NotebookLM快速消化內容、準備考試、撰寫文獻綜述,並確保引用的準確性。
我自己現在考了幾張新的證照,都是把講義跟一些網路找到的參考內容與他互動來增加理解 。
- 內容創作者與記者:在處理訪談錄音、研究報告和大量背景資料時,NotebookLM能協助他們快速提煉重點、整理觀點、撰寫文章或腳本草稿 。
我自己的類似應用是常利用錄音檔做會議紀錄。
- 專業人士與分析師:無論是市場研究員、財務分析師還是專案經理,都可以利用NotebookLM審閱市場報告、財報、會議記錄和專案文件,從中挖掘關鍵趨勢與洞見 。
這邊我在審閱合作廠商的季工作報告時,也常與它協作討論報告與契約差異,是否還有未完成的地方,並與他討論合作廠商的目前的工作內容是否還有可以強化的地方。它常有很有趣的洞見可以提供。
相對地,對於需要從零開始、進行天馬行空創意發想的任務,NotebookLM則不是最佳選擇;在這類「白紙創作」的場景中,ChatGPT等通用型AI工具依然更具優勢 。
功能深度解析:從文本分析到AI語音概要
NotebookLM的功能設計,旨在將資訊處理從單純的組織,提升到智慧化的再創造。它不僅幫助使用者「看懂」資料,更協助他們用全新的方式「體驗」和「利用」甚至是「內化」知識。
基礎互動:對話、摘要與筆記
- 上傳資料:可以上傳MP3、Google雲端硬碟的文件、PDF、網址與Youtube的連結等。

- 自動摘要與建議問題:當使用者上傳任何一份資料來源後,NotebookLM會立即在介面中生成一份簡潔的內容摘要,並提供幾個精心設計的建議問題。這項功能極大地降低了使用者面對陌生或複雜資料時的心理門檻,引導他們快速展開探索 。

來源導覽:透過點選左方資料來源->可取得「來源導覽」的摘要說明;點選資料的「重要主題」->可在對話頁面取得該重要主題的整理。
- 互動式聊天:核心的聊天介面是使用者與個人知識庫互動的中樞。使用者可以提出橫跨多份文件的複雜問題,AI會整合所有相關來源的資訊,給出綜合性的回答 。

對話:透過中央頁面使用「對話」與NotebookLM討論了解主題的內容;如果不知道要問什麼,輸入框下方亦有NotebookLM建議的提問。
- 釘選與手動筆記:在對話過程中,任何有價值的AI回覆,例如一份精闢的總結或一個可用的草稿,都可以被「釘選」(儲存至記事)並儲存到右側的「工作區」或「記事」中,成為一份新的筆記 。使用者也可以在此區域透過[新增記事]手動建立自己的筆記。然而,這裡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AI生成的記事目前無法編輯,且如果沒有手動儲存,關閉頁面後對話紀錄就會消失,如果希望修改或增加自己的洞見,我自己是會手動複製編輯以後再新增至記事 。

- 轉換至來源:重要的記事,最常見的是與NoetbookLM討論或整理出來的重要結論,建議將它轉換成來源,讓AI當作基本資料來做後續討論的依據。

智慧生成套件:從組織到再創造
NotebookLM提供了一系列「一鍵生成」工具,能將原始資料轉化為多種實用格式,展現了其強大的內容再利用能力 。
- 研讀指南 (Study Guide):這是為
學習者
量身打造的強大功能。它能自動從教材中回顧學習重點、生成附有答案的簡答測驗題、提出可供探討的申論題,並整理出一份關鍵詞彙表 。
這是很適合與NotebookLM針對這個主題討論一陣子後,確認自己理解程度的功能。
- 常見問題 (FAQ):根據文件內容,自動生成一份問答列表,非常適合用來製作產品說明文件、課程問答集,或為演講後的問答環節做準備 。
- 時間軸 (Timeline):自動提取所有來源中與時間、日期相關的事件,並將它們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成一個清晰的時間軸。這對於歷史研究、專案進度追蹤或事件分析極具價值 。
- 簡介文件 (Briefing Doc):為所有上傳的資料來源創建一個高層次的摘要或詳細的大綱,幫助使用者快速掌握一個新專案或主題的全貌 。
這個功能搭配心智圖,可以讓使用者很快掌握這個主題的架構,後續要在腦中填入架構對應的內容,非常有用。
殺手級應用:語音摘要與心智圖
這兩項功能是NotebookLM最具創新性的亮點,它們徹底改變了使用者與資訊互動的方式。
- AI語音概要 (Audio Overview):這無疑是NotebookLM最令人驚豔的功能 。使用者只需點擊一個按鈕,NotebookLM就能生成一段約10分鐘的Podcast式對話。在這段音訊中,兩位AI主持人會以自然流暢、淺顯易懂的語氣,討論使用者上傳資料中的核心主題與觀點 。更強大的是,它支援跨語言生成,例如可以根據英文的學術論文生成一段流利的中文Podcast討論 。近期的更新甚至允許使用者在收聽過程中與AI主持人進行互動提問 。這項功能將枯燥的閱讀轉化為一種引人入勝的聽覺學習體驗,特別適合在通勤、運動等多工場景下吸收新知 。
- 動態心智圖 (Mind Map):同樣只需一鍵,NotebookLM就能將龐雜的內容視覺化為一張互動式心智圖 。使用者可以點擊圖中的節點來展開分支,逐步探索各個概念及其子主題,從而直觀地理解資訊的邏輯架構和層次關係 。

這些殺手級功能的設計,並非只是錦上添花。它們反映了一種更深層的思考:傳統的知識吸收方式(線性閱讀文字)對於處理當今爆炸性的資訊量已顯得力不從心。NotebookLM透過提供聽覺(AI語音概要)、視覺(心智圖)和動態互動(研讀指南)等多種模式,來應對這種認知過載;它迎合了不同使用者的學習風格,透過它協助使用者先消化資訊,再將原本線性的資訊消費從一種單一、被動的活動,轉變為一場多感官、個人化的互動式探索。
擴展知識邊界:探索來源與精選筆記本
- 探索來源 (Explore Sources):這項較新的功能讓NotebookLM不再局限於使用者已有的資料。使用者可以描述一個感興趣的主題,NotebookLM會利用Google搜尋,推薦相關的網路文章,讓使用者一鍵添加到筆記本中,作為研究的起點或補充 。


- 精選筆記本 (Featured Notebooks):為了讓使用者能立即體驗其強大功能,Google與《經濟學人》等知名機構及專家學者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預載了高品質資料的精選筆記本。主題涵蓋全球趨勢、長壽秘訣、莎士obia全集等 。這不僅是功能的展示,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學習新知的捷徑。
想進一步了解「精選筆記本」是什麼,可以參考我介紹「精選筆記本」的文章。
實戰操作教學:一步步打造你的客製化知識庫
接下來將提供一個清晰、可操作的指南,引導大家從零開始,充分利用NotebookLM的各項功能。
步驟一:開始使用-建立筆記本與上傳來源
- 訪問與登入:首先,前往NotebookLM官方網站,使用你的Google帳號登入即可開始 。
- 建立新筆記本:將「筆記本」想像成一個獨立的專案或研究主題 。點擊「新增筆記本」,並為其設定一個清晰的名稱,例如「2025年市場趨勢分析」或「量子物理學期末報告」,這有助於日後的管理 。
- 新增資料來源:在筆記本內,你可以透過多種方式新增你的研究材料:
- 上傳檔案:直接從電腦上傳PDF、TXT或Markdown檔案 。
- 連結Google雲端硬碟:無縫匯入你的Google文件和簡報 。
- 貼上網址:輸入網頁連結,NotebookLM會自動抓取頁面內容 。
- 貼上YouTube網址:輸入YouTube影片連結,AI會利用影片的CC字幕進行分析 。
- 上傳音訊:上傳MP3或MP4檔案,NotebookLM會自動轉錄為文字稿並進行分析 。
- 貼上文字:直接複製貼上純文字內容 。
光是新增資料來源這個功能NotebookLM就有他佔優勢的地方,是因為YouTube現在也是google生態系的一員了,NotebookLM特別能讀懂YouTube影片,能讓我貼上許多YouTube連結來快速吸收這些影片主題重點,這個能力非常好用;不用一個一個點進去看影片,就能得到初步的知識,可以省很多時間,如果有想了解的內容細節再進一步點擊影片即可。
以下整理了目前NotebookLM的支援格式與限制,能幫助大家避免使用時遇到問題。

步驟二:高效互動-與你的AI助理對話
- 提問的藝術:有效的提問是發揮NotebookLM價值的關鍵。你可以從簡單的指令開始,如「
總結這份文件
」,再進階到更複雜的分析性問題,例如「比較來源A和來源B的研究方法,並指出它們的結論是否與來源C的觀點相衝突
」 。 - 追溯引用來源:在AI的回覆旁邊,你會看到
,
這樣的數字標註 。將滑鼠懸停或點擊這些數字,系統會立刻高亮顯示原始文件中的對應段落。這是NotebookLM建立信任感、讓使用者能夠即時查核資訊的核心機制 。
步驟三:產出、協作與分享
- 使用「工作區」:在右側的「工作區」或「記事」區,你可以使用「研讀指南」、「常見問題」等一鍵生成工具,並將滿意的結果釘選為新的筆記,方便後續整理和匯出 。
- 分享筆記本:點擊右上角的「分享」按鈕,你可以與他人協作。這裡提供了不同的權限設定:你可以授予合作者「完整存取權」,讓他們可以增刪來源和筆記;或者授予「僅限對話存取權」,讓對方只能與你的知識庫進行問答,而無法查看或編輯原始文件。這對於老師向學生分享教材,或團隊主管向成員佈達專案背景資料等場景非常實用 。
方案與定價全解析:免費版 vs. Plus版,如何選擇?
NotebookLM提供了免費版和付費的Plus版,兩者在功能和用量上有顯著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使用者根據自身需求做出明智的選擇。
功能與限制比較
以下表格詳細列出了免費版與Plus版的核心差異,清晰地展示了付費升級的價值所在。

費用與取得方式
一個關鍵的細節是,NotebookLM Plus並非一個可以單獨購買的訂閱服務。使用者需要訂閱Google One AI進階版,或是符合資格的Google Workspace版本,才能解鎖Plus版的功能 。此外,還有一個更高等級的「NotebookLM for Enterprise」版本,專為企業設計,提供更強的安全性、合規性和資料落地選項 ;個人版透過Google One AI進階版(Premium)提供,費用為19.99美元(約580元臺幣),其實免費版已經很強大了,但進階版整合了很多Google的服務可以一起使用,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
這種捆綁銷售的策略揭示了Google對NotebookLM的市場定位。它並非一個面向大眾消費者的獨立產品,而是作為其核心生產力生態系統(Google Workspace)的增值服務,旨在吸引並留住高價值的企業和專業使用者。這一步棋看起來是直接對應微軟將Copilot深度整合進Office 365的策略,顯示出Google將NotebookLM視為一項長期、重要的戰略投資。
隱私承諾:你的資料安全嗎?
在AI時代,資料隱私是用戶最關切的問題之一,使用者上傳到NotebookLM的任何資料、提出的任何問題,都不會被用來訓練其AI模型
。這項以隱私為先的政策,對於需要處理機密商業文件、未發表學術研究或敏感個人資訊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保障,也是NotebookLM在企業市場競爭中的一大優勢。
競爭格局:NotebookLM在AI工具生態中的獨特定位
要充分理解NotebookLM的價值,就必須將其置於更廣闊的AI工具生態中進行比較,特別是與ChatGPT和Notion這兩大知名工具的對比。
NotebookLM vs. ChatGPT:專才與通才的對決
這兩者的比較,比較像「專注研究的助理」與「開放域的創意夥伴」之間的對決 。它們各自在不同的場景中稱王。
- 核心差異:NotebookLM專為深度分析使用者自有的資料而生;而ChatGPT則擅長根據其龐大的網路訓練數據,進行廣泛的問答、腦力激盪和內容創作 。
- 可靠性與引用:NotebookLM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極低的AI幻覺率和可靠的行內引用,每個引用都能直接連結回原始文件的出處,方便驗證 。相比之下,ChatGPT雖然也能提供引用,但其準確性不穩定,且無法提供同樣直接的驗證路徑。
- 資料處理能力:NotebookLM天生被設計用來同時處理大量、大型的文件(免費版即可處理多達50個來源),而ChatGPT的檔案上傳功能則相對受限 。此外,NotebookLM支援YouTube和音訊檔案等更多元的輸入格式 。
- 協作能力:對於團隊研究專案,NotebookLM的筆記本分享功能(包含不同權限設定)比ChatGPT的單純聊天分享或專案功能要來得更為強大和實用 。

NotebookLM vs. Notion:研究工具與數位大腦的互補
NotebookLM與Notion,個人認為並非直接的競爭對手,而是功能互補的強大組合 。
- 定位差異:NotebookLM是一個專門的輸入與分析工具,而Notion則是一個靈活的組織與工作空間平台 。
- 理想工作流程:一個高效的工作流程是:先使用NotebookLM分析大量原始資料,生成精煉的摘要、大綱或洞見;然後,將這些結構化的產出複製到Notion中,與更大型的專案、任務看板或個人知識庫進行整合 。
- AI應用方式:NotebookLM的AI專注於深入理解一個固定的資料集。而Notion AI則作用於整個工作空間,協助使用者在靈活的結構內進行寫作、摘要和任務管理 。
- 相對弱點:與Notion強大的區塊編輯器相比,NotebookLM自身的筆記編輯功能顯得非常陽春和笨拙 。同時,它也缺乏Notion的資料庫、行事曆、看板等複雜的專案管理視圖 。
實戰應用藍圖與提問範例庫
接下來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與提問(Prompt)範例,展示如何在真實場景中發揮NotebookLM的威力。
為學生與學術研究者
- 案例:撰寫文獻綜述
- 建立名為「文獻綜述 - [你的主題]」的筆記本。
- 上傳10-20篇相關的PDF學術論文。
- 提問:「總結每個來源的主要發現和研究方法。」
- 提問:「找出所有來源中共同的主題和反覆出現的論點。」
- 提問:「比較[來源A]和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它們的發現是相容還是矛盾?」
- 提問:「創建一份此領域關鍵出版物的時間軸。」
- 利用AI生成的內容,配合可驗證的引用,高效地撰寫文獻綜述草稿。
- 其他提問範例:「
為我上傳的課堂筆記生成一份研讀指南。
」;「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複雜術語]』的概念,僅使用提供的教科書章節內容。
」
為專業人士與內容創作者
- 案例:分析市場報告
- 建立名為「第三季市場分析」的筆記本。
- 上傳三份競爭對手的分析報告(PDF)、公司內部銷售數據(匯出為PDF),以及一篇相關產業新聞的網址。
- 提問:「基於所有來源,列出三大新興市場趨勢。」
- 提問:「根據提供的競爭對手和內部數據,進行SWOT分析。」
- 提問:「為管理層會議生成一份簡報文件,總結關鍵要點。」
- 其他提問範例:「
從這些會議錄音檔(上傳為.mp3)中,創建一份摘要,並列出所有行動項目及負責人。
」;「根據這5篇研究文章,草擬一篇部落格文章大綱。
」
為個人化使用
- 案例:打造「個人職涯顧問」
- 建立名為「我的職涯作業系統」的筆記本。
- 上傳你的履歷、過去的專案描述、績效評估報告,以及你的LinkedIn個人檔案(另存為PDF)。
- 提問:「根據我的履歷和專案歷史,撰寫一份150字的專業簡介。」
- 提問:「基於我的經驗,為[目標職位]這個角色生成一份我可能會遇到的潛在面試問題列表。」
- 提問:「我應該從這些文件中重點突顯哪些關鍵技能和成就?」
我也常用NotebookLM製作會議紀錄,可參考先前我的文章介紹。
未來展望:從近期更新看發展趨勢
儘管還存在著成為「Google墳場」一份子的擔憂,但從近期的發展來看,Google對NotebookLM的投入是認真且長期的。行動應用程式的推出 、公開分享與協作功能的完善 ,以及將其整合進Workspace企業方案的戰略 ,都表明Google正將其打造成專業和協作環境中的核心工具。此外,官方已預告展示了如影片摘要(Video Overviews)、AI生成抽認卡(Flashcards)和互動式測驗等未來功能 ,顯示產品仍在活躍地進化中。
“Google 墳場” 指的是Google 在開發過程中,被廢棄、終止服務或下架的產品或服務,這些產品就像被埋葬的“墳墓”一樣,因此得名。 這些項目通常不再對外提供服務,但它們的痕跡可能還存在於網路上,就像墳場一樣,讓人回憶起它們的存在。像是:Google Reader、Google+、Google Wave等服務。
應該開始使用NotebookLM嗎?
- 絕對應該,如果你是:學生、研究人員、分析師,或任何需要從一批固定文件中提煉、整合資訊的人。它在這方面的可靠性和分析能力無可匹敵。
- 應該,但需與其他工具結合使用,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或專案經理。利用NotebookLM進行前期的研究與分析,再將產出結果轉移到Notion、CMS或其他專案管理工具中進行後續的組織與開發。
- 或許不用,如果你:主要需要一個通用的創意助理、一個功能齊全的筆記軟體,或一個專案管理中心。在這些場景下,ChatGPT或Notion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總而言之,NotebookLM並非想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AI,而是立志成為一個在處理最重要資訊時,最值得信賴的AI。對於所有知識工作者而言,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強大盟友。
所以不懂就問NotebookLM吧!!~(硬要套方格子這個最新活動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