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得聽我的?從50年前的TF-IDF,談我永不過時的SEO終極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當整個行銷界都在追逐AI的風口時,我卻在角落微笑。因為我早就知道,驅動這一切的底層邏輯,其實源自一個半世紀前的古老演算法。這不是一篇教你技術的文章,而是分享我如何基於一個核心洞察,打造了一套穿越數次演算法更迭、至今依然顛撲不破的品牌護城河策略。寫於 2025年7月,東京赤阪的辦公室,窗外是AI廣告看板,但我的思緒卻回到了起點......

重新解構聖經 — 我對TF-IDF的「異端」理解

一切的起點:被多數人誤讀的TF-IDF

過往在每一個SEO新手訓練營裡,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總是被當作開宗明義的第一課。教科書會告訴你,這是一個用來評估「關鍵字」在一份「文件」中重要性的統計方法。詞頻(TF)代表一個詞出現的頻率,逆向文件頻率(IDF)則代表這個詞的稀有度。一個詞在一篇文章中出現越多次(高TF),且在其他文章中越少見(高IDF),它的TF-IDF分數就越高,也似乎就越「重要」。這套理論,多數人學會了,然後就止步於此。他們將其奉為圭臬,開始在自己的網站上計算關鍵字密度,試圖優化那微不足道的TF分數。而我,從一開始就看到了不同的風景。

早在十年前,我就意識到TF-IDF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TF,而是IDF。但我關注的,從來不是某個「關鍵字」在一篇文章裡的IDF,而是我的「品牌」在整個「網際網路」這個巨大資料庫中的IDF。這個視角的轉變,就是一切的關鍵。

我看到,絕大多數的行銷人員都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他們試圖在自己的網站上,透過不斷重複品牌名或關鍵字來提高所謂的詞頻(TF)。這是一種幼稚且早已被演算法唾棄的作法,就像一個人在自己的名片上印滿自己的名字,然後期待全世界都認識他一樣荒謬。

而我所追求的,恰恰相反。我從不關心我的品牌名在「自己」的網站上出現了幾次。我唯一在乎的,是它在「別人」的網站上出現了多少次。這就是IDF的真諦。一個成功的品牌,其網路策略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策略性地「降低」自己品牌名的IDF值。換句話說,你必須傾盡全力,讓你的品牌名出現在成千上萬個不同的、獨立的網站(文件)上,讓它從一個無人知曉的「罕見詞」,變成一個在特定領域內無處不在的「普遍詞」。

當你的品牌成為一個「低IDF值」的詞彙時,並非代表它不重要,而是代表它已經成功地滲透了整個網路生態系,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基礎設施、一個不言自明的存在。所以,我的SEO理論基礎從來不是在自己的花園裡耕耘,而是將我的品牌種子撒向整個網路的土壤。真正的SEO,是關於網路聲量的製造與分發。

演算法的浪潮:一場漫長的策略驗證之旅

Google如何一步步,成為我理論的信徒

每一次Google演算法的大更新,對許多人來說是災難,對我來說卻是一次次的驗證。因為我知道,它們都在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更真實地模擬人類世界的信任機制。

從PageRank到E-E-A-T

還記得那個大家瘋狂交換連結、購買連結的蠻荒時代嗎?當所有人都在追逐反向連結的「數量」時,我看到的卻是連結的本質,它不過是「帶有超連結的品牌提及」。我從不迷信那些可以輕易操作的連結,我追求的是更真實、更自然的權威信號:不帶連結的品牌提及。當一篇權威媒體的報導在文中提到了我的品牌,即使沒有附上連結,對我來說,其價值也遠勝十個來自無名網站的連結。因為我知道,Google終將學會讀懂這種隱性的背書。

果不其然,當Google正式提出E-A-T(專業、權威、信譽),並最終演進為E-E-A-T(加上了經驗)時,整個產業譁然,彷彿發現了新大陸。我只是笑著說:「歡迎來到我的世界。」我多年前佈局的新聞稿、部落客合作、論壇討論,正是在為我的品牌建立真實世界的「經驗」,累積數位世界中的「權威性」和「信譽」。別人眼中的新趨勢,不過是我早已鋪好的路。

從關鍵字到實體 (Entity)

從先前蜂鳥演算法(Hummingbird)的出現,讓Google從一個詞彙匹配機器,進化成一個能理解語意和概念的智慧體。這對我的策略是又一次的強力加持。我意識到,我在各個網站上留下的品牌足跡,正在幫助Google的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定義我的「品牌實體」。

當部落客A在他的美食評論中說「XYZ咖啡店的拿鐵是我在澀谷喝過最棒的」,當媒體B報導「XYZ咖啡店獲得了國際設計獎」,當論壇上的用戶C詢問「哪裡有適合工作的安靜咖啡廳」而有人回答「試試XYZ咖啡店」時MGoogle的AI就學會了:

『XYZ咖啡店』是一個實體。它與『拿鐵』、『澀谷』、『設計獎』、『安靜工作』這些概念高度相關。我從未試圖為單一的「關鍵字」去優化排名。我做的,是讓我的「品牌實體」與成千上萬個正面的、有價值的概念產生關聯。當用戶搜尋這些概念時,Google自然會想到我。我從以前就很討厭「SEO公司」幫特定關鍵字取得排名的操作,這也是後來我越來越少談 SEO 的主因:不只是沒什麼東西好談的,而是談的又不是使用者的需求,講了有什麼用呢?

AI時代的終極加冕:我的遠見,今天的現實

AI Overviews:不是新戰場,而是我的主場

2025年,AI Overviews全面上線,行銷人員再次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他們問:「該如何為AI優化?」我的答案和十年前一樣,簡單明瞭:「去網路上創造關於你的內容。」數據會說話。最近的研究數據完美印證了我的理論:一個品牌的網路提及度(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降低品牌IDF值的策略),與其在Google AI中的可見度,呈現出驚人的正相關:高達0.64的相關係數。這不是巧合,這是必然。

為什麼我的策略對AI如此有效?答案簡單到令人髮指。

因為AI是資訊的「總結者」,不是「創造者」。它不會憑空捏造答案,它學習和總結的是它在網路上讀到的、海量的、已存在的公開資訊。

我的策略本質上就是在「餵養」整個網路。當AI為了回答「澀谷最好的咖啡店是哪家?」而去爬取網路資訊時,它發現成百上千篇來自媒體、部落客、論壇的獨立內容都指向了我的品牌。在這種壓倒性的共識面前,AI的選擇還有懸念嗎?它只會忠實地總結出它所學到的事實。所以,我從來不是在優化我的網站給AI看。我是在「教育」整個網路生態系,讓AI自然而然地學習到,我的品牌,就是標準答案。

給你的行動藍圖:如何實踐這套「永恆策略」

別再只盯著自己的網站,去成為網路本身

理論的價值在於實踐。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那麼從今天起,請將你的資源和思維進行一次徹底的轉變。策略核心:從「內容行銷」升級到「聲量行銷 (Mention Marketing)」。你的目標不再只是創造內容,而是創造「被提及的機會」。其實也是我在課堂上講過的:所謂的品牌,品字三個口,有人會討論的牌子才叫品牌。

具體操作步驟:

  1. 數位公關 (Digital PR) 優先: 將新聞稿、媒體合作視為最高優先級的SEO活動。每一次成功的報導,都是一個強力的權威信號,也是一次高效的聲量分發。與其寫十篇部落格文章,不如爭取到一次權威媒體的深度報導。
  2. 系統化的部落客與KOL合作: 建立一個合作夥伴資料庫,定期、長期地在各個垂直領域的意見領袖內容中植入你的品牌。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業配,而是讓你的品牌成為他們內容中自然的一部分,追求的是覆蓋的廣度與頻率。
  3. 滲透網路的毛細血管—論壇與社群: 在Reddit、Quora、PTT、Dcard以及各種行業論壇中,進行真實、有價值的討論。不要生硬地推銷,而是去解決問題、分享見解,並在適當的時機,以一個過來人或專家的身份提及你的品牌作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4. 善用結構化資料 (Schema Markup): 這是我唯一會強調的「技術」細節。在你自己的網站上,用Organization, Person, Event等Schema標記,明確地告訴Google你是誰、做什麼的。這是在幫助Google整理它從網路上收集到的關於你的零散資訊,將線下的權威轉化為線上的數據。
  5. 內容的「可引用性」設計: 在創作自己的內容時,永遠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段內容別人會想引用嗎?」去創造獨到的觀點、發布行業報告、提供有趣的數據、製作精美的資訊圖表。你的內容越容易被別人引用和提及,你的聲量分發就越輕鬆。

演算法在變,人性與信任不變

真正的護城河,是你在數位世界中的集體記憶

回顧這一切,從我對TF-IDF的另類解讀,到Google演算法數十年的演進,再到AI時代的最終驗證,都在指向一個不變的真理:建立廣泛、正面的品牌聲譽,是唯一永恆的策略。

技術的介面會不斷改變,從藍色連結到語音助理,再到今天的AI對話。但人類社會信任的建立方式:基於多方、獨立的口碑與推薦,這個基礎邏輯永遠不會變。Google和AI,只是在用程式碼更高效地模擬這個過程而已。

所以,停止追逐那些稍縱即逝的短期技巧吧。去建立一個真正值得被整個網路信賴的品牌,去創造讓整個數位世界都樂於討論你的理由。這才是你能受用下一個十年,乃至更久的終極護城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行銷人才培育基地 ThinkWithBlack
11.4K會員
128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電商為主的電商行銷教學基地,希望在這裡能夠透過文章知識的傳遞,能夠建構電商所需要的知識。
2025/06/22
你不是寫得不夠好,而是寫得太像別人。 HCU 並不是打擊內容本身,而是打擊「缺乏外部信號」的孤島型網站。這篇文章將帶你理解 HCU 背後的邏輯,並提供實戰出海策略,重建內容品牌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6/22
你不是寫得不夠好,而是寫得太像別人。 HCU 並不是打擊內容本身,而是打擊「缺乏外部信號」的孤島型網站。這篇文章將帶你理解 HCU 背後的邏輯,並提供實戰出海策略,重建內容品牌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5/12
我協同 ChatGPT 跟 Gemini 以及我過去實際執行的經驗,將從標記品牌與產品的方法、關鍵的語義標記、公司資訊標記、FAQ/評論標記的重要性,以及目前 Google/Bing/ChatGPT 特別支援的標記類型等方面,提供深度分析和建議。
2025/05/12
我協同 ChatGPT 跟 Gemini 以及我過去實際執行的經驗,將從標記品牌與產品的方法、關鍵的語義標記、公司資訊標記、FAQ/評論標記的重要性,以及目前 Google/Bing/ChatGPT 特別支援的標記類型等方面,提供深度分析和建議。
2025/05/08
Apple 證實 Safari 搜尋量下滑,引爆 AI 搜尋行為轉向。本文剖析這場搜尋地震對品牌 SEO 的真正衝擊,與你一起迎戰 AISEO 時代。
Thumbnail
2025/05/08
Apple 證實 Safari 搜尋量下滑,引爆 AI 搜尋行為轉向。本文剖析這場搜尋地震對品牌 SEO 的真正衝擊,與你一起迎戰 AISEO 時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現今網路法達的數位時代,企業若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依賴更精準的網路行銷策略,而 AI(人工智慧)行銷正是其中的關鍵。AI 行銷不僅能幫助企業更精準地觸及目標受眾,還能針對受眾優化其行銷活動,提升整體成效。本文將完整介紹如何運用 AI 行銷策略,讓您的企業在數位時代保持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在現今網路法達的數位時代,企業若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依賴更精準的網路行銷策略,而 AI(人工智慧)行銷正是其中的關鍵。AI 行銷不僅能幫助企業更精準地觸及目標受眾,還能針對受眾優化其行銷活動,提升整體成效。本文將完整介紹如何運用 AI 行銷策略,讓您的企業在數位時代保持競爭優勢。
Thumbnail
ai世代下行銷新劇本,指引行銷的五大關鍵: 規模化的超個性化行銷、自動化銷售與行銷、多模態內容、企業創作者的共生共榮以及應對SEO的挑戰 同時也不要忘記行銷的本質:創意與策略
Thumbnail
ai世代下行銷新劇本,指引行銷的五大關鍵: 規模化的超個性化行銷、自動化銷售與行銷、多模態內容、企業創作者的共生共榮以及應對SEO的挑戰 同時也不要忘記行銷的本質:創意與策略
Thumbnail
「Embrace AI to unlock a new era of efficiency, unleashing creativity and marketing infinite potencial.」擁抱AI,開啟效率新時代,釋放創意與行銷無限潛力
Thumbnail
「Embrace AI to unlock a new era of efficiency, unleashing creativity and marketing infinite potencial.」擁抱AI,開啟效率新時代,釋放創意與行銷無限潛力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於今(10)、明(1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2室盛大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擁抱AI 10+2個方法」,報名人數比往年更熱烈,AI議題引起大眾高度興趣。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於今(10)、明(1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2室盛大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擁抱AI 10+2個方法」,報名人數比往年更熱烈,AI議題引起大眾高度興趣。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想保持創新並獲得突破,就需要懂得質疑、發現機會、快速行動並使用數據驗證想法。本文介紹了如何利用 AI 來找到下一個獨立創業突破口。想保持領先嗎?來看看這個指令吧!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想保持創新並獲得突破,就需要懂得質疑、發現機會、快速行動並使用數據驗證想法。本文介紹了如何利用 AI 來找到下一個獨立創業突破口。想保持領先嗎?來看看這個指令吧!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