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M平方-Podcast-25.07.2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筆記-財經M平方-Podcast-25.07.27

**川普仍積極推動關稅政策,本週美國與日本、印尼、菲律賓三國達成關稅協議:

-日本關稅自先前25%降至15%。

-印尼自32%降至19%;菲律賓從20%降至19%。

-市場已逐漸脫敏於關稅議題,美股(NASDAQ與S&P500)續創新高,台股也一度觸及23400點。


**關稅換取條件,各國讓步明顯

*日本以承諾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換取降稅,並開放汽車、卡車、大米、農產品等市場。

*印尼與菲律賓同樣開放零關稅,並提供關鍵礦物(印尼)或軍事合作(菲律賓)等條件。

*與過去加拿大選舉後態度轉變相似,日本選舉結束後也對美國態度軟化,達成協議。

*此現象顯示:面對經濟壓力與大國談判,各國仍得低頭以保自身經濟穩定。


**匯市與債市反應:降息預期升溫

*川普持續攻擊鮑爾與聯準會,市場降息預期上升。

*美元指數跌破98,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跌至4.4%以下。


**大而美法案(OBBBA):稅改為主,國防為輔

*法案主軸為 減稅 與 擴大國防與邊境支出。

*取消再生能源補貼以平衡財政缺口。

*除延續川普時期的《TCJA減稅法案》(原預計2025年到期),也擴大對企業的稅收優惠。


**企業稅制三大改革:明顯利多科技與製造業

1.獎勵性折舊恢復,固定資產可於購買當年全數折舊,節稅效益顯著。

2.研發支出全額費用化,美國境內研發可全額列支為費用,減少課稅所得。

3.利息支出扣除上限調整,扣除基礎從EBIT的30%調整為EBITDA的30%,提高可扣抵額度。


**半導體、AI受惠最大

*企業若資本支出與研發支出佔比高,受惠最多。

*半導體資本支出占營收達12%,研發支出14%,遠高於整體產業平均(3~4%)。

*AI與晶片業本身已是生產力循環中的關鍵成長動能。

*政策直接對未來的企業投資與生產力提升形成正向激勵。


**晶片投資抵免:從拜登時期25%→提高至35%

*大而美法案針對晶片產業的稅收抵免從原本25%提高至35%。

*不變的是:開工需在2026年底前啟動才能取得資格。


**潛在受惠產業與投資方向

*除半導體與AI外,製藥產業同樣具高研發支出特性,亦可能顯著受惠。

*本輪稅改對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產業形成長期助力,建議投資者可關注對應產業鏈企業的中長線表現。


**美國生產力持續領先的原因與特性

*美國長期以來是全球生產力成長的領頭羊,尤其在疫情後經濟恢復快速。

*短期因素包括財政與貨幣刺激(如QE)、移民帶來的勞動力補充、以及就業市場的高度彈性。

*美國勞工轉職率高,能更快適應、提升個人與整體的生產力。

*即便短期失業率偏高,也意味著勞工能快速轉向更適合的崗位,屬於結構性的正面現象。


**根本原因:文化與制度對創新的支持

*美國長期鼓勵創業、風險精神與創新。

*研發支出占GDP比重大、新企業形成數量高,有助吸引全球人才。

*創新環境是經濟活水,即使大多數創新失敗,少數成功者(如OpenAI)也能貢獻巨大生產力。


**大而美法案的政策導向與生產力提升

*法案設計圍繞提升研發支出、鼓勵創新與投資,對創新環境形成制度性支撐。

*川普政府的政策並非缺乏邏輯,而是著眼於美國的核心優勢——生產力與創新能力。

*例如OpenAI成功案例就是政策環境與創業文化結合的產物。


**AI發展與能源需求的聯動

*AI浪潮推升對電力的需求,形成 國力=算力=電力 的趨勢。

*AI資料中心耗電龐大,因此需穩定且大量的能源供應,並兼顧ESG與碳排考量。


**大而美法案對能源政策的影響:再生能源退讓、核能受惠

*法案削減拜登政府時期的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稅收抵免,且提前終止補貼時程(如從2033提前到2028)。*風能與太陽能新設施需在一年內動工或於2027年底前完工才能享有抵免,門檻提高。

*但對核能則保留原有稅收抵免,並擴大「先進核能設施」定義,更多設施符合補助資格。

*還對核能社區加碼額外稅收抵免,顯示明確支持核能發展的政策傾向。


**政策導向與能源裝機容量的差異化趨勢

*預估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因補貼退場下降50%以上(約690GW)。

*川普目標是將核能從現有的100GW擴增至400GW,顯示核能政策有清晰成長路徑。


**企業端需求轉向核能:穩定與低碳成為關鍵考量

*AI資料中心需穩定供電與低碳排放,核能恰好兼具這兩者特性。

*再生能源屬於間歇性供電,難以符合AI系統的高可靠性需求。

*因此,核能被視為下一階段企業擴建基礎設施的優選能源。

*微軟等企業積極布局SMR(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支援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


**國防支出擴張:從國力建設看政策方向

*川普的「大而美法案」擴編國防與邊境安全支出,總額約3000億美元,國防支出占一半約1500億美元。

*新增預算主要聚焦造船、彈藥、防空與飛彈防禦系統。

*對比2024年國防預算約8500億美元,增幅達20%,為大幅度提升。

*背後原因一是共和黨向來偏好增加國防支出、削減非國防支出;二是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軍備強化成為必要。

*不僅美國,歐洲如北約也承諾於2035年前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5%,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國防列為核心政策之一。


**邊境安全與移民政策:短期穩定,長期有風險

*同樣撥出約1500億美元至邊境與移民安全,ICE境內執法機構預算從2024年的96億提升至750億,增幅近8倍。

*資金將用於建造邊境牆、擴建居留設施、驅逐行動等。

*同時調升庇護與移民相關申請費用,如庇護申請新增100美元門檻,抬高移民入境難度。

*短期來看,非農就業數據下滑,就業供需降溫,使得勞動力市場尚能平衡。

*長期而言,過度緊縮的移民政策將不利經濟發展,未來執行可能轉向更具彈性的路線。


**政策現已有所調整跡象:區分合法與非法移民

*川普暫停對農場、酒店、餐廳等依賴非法移民的產業進行突襲檢查。

*美國勞工部新設「移民政策辦公室」,簡化合法勞工簽證流程,擴大合法移民通道。

*討論移民質量的重要性,美國移民雖非數量最多,但就業率高、質量強,是維持美國競爭力的關鍵。

*若政策僅限低技術移民,高質移民仍順利進入,對經濟衝擊相對可控。


**三大長期趨勢:提供明確投資方向

1.生產力之爭

-AI作為主軸推動生產力循環,企業資本支出與AI使用意願上升。

-帶動對穩定能源(特別是核電)的需求,核能受惠於政策優惠與能源結構調整。

-稅收政策利好AI與半導體發展,形成長期投資機會。


2.霸權之爭

-美國面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挑戰,在貿易與科技領域持續抗衡。

-國防支出擴張與北約軍備承諾反映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各國國防意識抬頭。

-國防產業成為受惠焦點。


3.貨幣之爭

-美元地位面臨挑戰,各國增持黃金儲備因應風險。

-美國透過推動穩定幣法案(如Genius法案)鞏固貨幣霸權,未來發展方向明確。


**具體投資方向與ETF驗證

*在上述三大趨勢下,具潛力的投資主題包含:AI、核能、國防、黃金、穩定幣。

*相關ETF走勢驗證市場趨勢:

-黃金ETF:SPDR、iShares

-核能ETF:GlobalX的URA(因川普行政命令年漲超50%)

-國防ETF:Investcode的PPA

-數據共享與區塊鏈ETF:Amplify的BLOK


**大而美法案為期10年,將每年陸續推出減稅與刺激措施。

*當前環境震盪,投資者應聚焦發展明確、不易受地緣政治干擾的長期趨勢。

*建議關注AI產業鏈、核能供應鏈、國防設備、黃金避險資產與穩定幣應用生態等主題型ET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口天的沙龍
88會員
231內容數
股市與投資來看看
吳口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7
筆記-股癌-Podcast-25.07.26 **與企業界互動的價值與視角差異 *傳統分析者多依賴法說會、年報或Call Memo理解公司,但可能受限於自身分析框架。 *常見的分析盲點如:對毛利率與營業費用的標準化期待,忽略公司投資背後的戰略意圖。 *若能與企業第一線人士交流,有助於了解其支
2025/07/27
筆記-股癌-Podcast-25.07.26 **與企業界互動的價值與視角差異 *傳統分析者多依賴法說會、年報或Call Memo理解公司,但可能受限於自身分析框架。 *常見的分析盲點如:對毛利率與營業費用的標準化期待,忽略公司投資背後的戰略意圖。 *若能與企業第一線人士交流,有助於了解其支
2025/07/24
筆記-財經皓角-25.07.24 **美日貿易協議激勵全球談判,美股創高 *美國與日本達成關稅協議,帶動市場對更多國家協議的期待,特別是歐盟成為下一目標。 *目前預估稅率約15%,道瓊大漲500點、S&P和納指同步創歷史新高。 *市場開始思考這些利多是否已經提前反映。 **美歐協議本週
2025/07/24
筆記-財經皓角-25.07.24 **美日貿易協議激勵全球談判,美股創高 *美國與日本達成關稅協議,帶動市場對更多國家協議的期待,特別是歐盟成為下一目標。 *目前預估稅率約15%,道瓊大漲500點、S&P和納指同步創歷史新高。 *市場開始思考這些利多是否已經提前反映。 **美歐協議本週
2025/07/23
筆記-股癌-Podcast-25.07.23 **台股近期仍屬強勢,但週二曾出現多殺多現象,中實戶與大戶短線跳車,籌碼面出現觀望。 *隨後市場快速反彈,可能與日本消息面利多帶動亞股情緒有關。 *雖然反彈強勢,但有些投資人選擇保守等待進場點,不願追高補槓桿部位。 **日本關稅協議與對台影響
2025/07/23
筆記-股癌-Podcast-25.07.23 **台股近期仍屬強勢,但週二曾出現多殺多現象,中實戶與大戶短線跳車,籌碼面出現觀望。 *隨後市場快速反彈,可能與日本消息面利多帶動亞股情緒有關。 *雖然反彈強勢,但有些投資人選擇保守等待進場點,不願追高補槓桿部位。 **日本關稅協議與對台影響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美國前總統川普當選聲勢大振,看來極有機會再度問鼎美國總統入住白宮,投資人開始押注所謂的「川普交易」,就是押注美債殖利率曲線將變陡,主要因為川普主張減稅和提高關稅,推論將助長通膨,使得美國長期公債發行量大增,造成長債價格下跌殖利率竄升,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挺升4.8個基點....
Thumbnail
美國前總統川普當選聲勢大振,看來極有機會再度問鼎美國總統入住白宮,投資人開始押注所謂的「川普交易」,就是押注美債殖利率曲線將變陡,主要因為川普主張減稅和提高關稅,推論將助長通膨,使得美國長期公債發行量大增,造成長債價格下跌殖利率竄升,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挺升4.8個基點....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6.13 *美國5月CPI與4月相比持平(低於預期的0.1%),年增率為3.3%(低於預期的3.4%)。 核心CPI月增0.2%(低於預期的0.3%)、年增3.4%(低於預期的3.5%), 僵固性的通膨也有放緩跡象,顯示通膨問題即將消除。 *FOMC點陣圖預估2024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6.13 *美國5月CPI與4月相比持平(低於預期的0.1%),年增率為3.3%(低於預期的3.4%)。 核心CPI月增0.2%(低於預期的0.3%)、年增3.4%(低於預期的3.5%), 僵固性的通膨也有放緩跡象,顯示通膨問題即將消除。 *FOMC點陣圖預估2024
Thumbnail
上週五最新公布的4月份美國個人消費開支(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及核心PCE,按月分別升0.3%及0.2%,符合市場預期,反映通膨暫未死灰復燃。 美國4月PCE按年升幅維持2.7%,符合市場預期。核心PCE按年升幅與2,3月一樣,維持2.8%。
Thumbnail
上週五最新公布的4月份美國個人消費開支(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及核心PCE,按月分別升0.3%及0.2%,符合市場預期,反映通膨暫未死灰復燃。 美國4月PCE按年升幅維持2.7%,符合市場預期。核心PCE按年升幅與2,3月一樣,維持2.8%。
Thumbnail
升息循環通常會與通膨習習相關 國際情勢 1.美國GDP價格漲幅超於預期,核心PCE也是超乎預期->Fed可能重新升息?(市場可能定價降息一碼?) 2.美債殖利率走揚,美元並未走低? 3.美日利差擴大,葉倫發表談話(算是明示日本央行不能干預日圓走勢)。 4.Meta上修資本支出,帶動半導體科
Thumbnail
升息循環通常會與通膨習習相關 國際情勢 1.美國GDP價格漲幅超於預期,核心PCE也是超乎預期->Fed可能重新升息?(市場可能定價降息一碼?) 2.美債殖利率走揚,美元並未走低? 3.美日利差擴大,葉倫發表談話(算是明示日本央行不能干預日圓走勢)。 4.Meta上修資本支出,帶動半導體科
Thumbnail
10日,美國通膨反彈,美元殺瘋了。日元也沒能倖免,跌破152大關,創下近40年來的新低!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美元,而是日元。
Thumbnail
10日,美國通膨反彈,美元殺瘋了。日元也沒能倖免,跌破152大關,創下近40年來的新低!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美元,而是日元。
Thumbnail
筆記-24.03.20-股癌 *日本央行結束8年的負利率與11年的量化寬鬆,這個升息的表態算很重要, 日本央行後續不容易再回到負利率,因為民怨太高(日本民眾領的日圓薪水一直貶值、買進口物品的價格變貴) 日幣之後看升,後續美國即將降息(雖然時間點不確定)。 --日幣不再貶的話,有利於台灣的工具
Thumbnail
筆記-24.03.20-股癌 *日本央行結束8年的負利率與11年的量化寬鬆,這個升息的表態算很重要, 日本央行後續不容易再回到負利率,因為民怨太高(日本民眾領的日圓薪水一直貶值、買進口物品的價格變貴) 日幣之後看升,後續美國即將降息(雖然時間點不確定)。 --日幣不再貶的話,有利於台灣的工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