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丝不挂:三个放不下的修行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玄机女尼 × 雪峰|寸丝不挂?袈裟角还在地上呢

今天我们来说三个修行人的故事。

raw-image


开始的这个故事,是一位修行女子——温州净居寺的比丘尼,法号玄机。

她是在唐代景云年间出家的,修行极为精进,常年独坐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修定。

有一天,她在静坐中忽然起了一念省思:

“法性湛然,本无去住。”

——法性,就像一面不动的大湖,清澈宁静,本来就没有“来”与“去”的问题。

可话虽如此,她心里还是有个小问号:

“我这个厌喧嚣、趋寂静,是不是就等于真的见道了?”

修行不是为了逃避世界,单靠“安静”能算悟道吗?

这一念一起,她决定亲自去请益雪峰禅师。

raw-image


她风尘仆仆来到雪峰。

雪峰一见,问道:“你从哪儿来?”

她答:“大日山。”

雪峰继续问:“那——日出也未?”

玄机立刻答:“若出,则熔却雪峰。”

——这回答有点狠!

“日”既是她来的大日山,也暗喻“智慧光明”。

玄机说:真要是智慧现前,哪还留得住你这“雪峰”?早就熔化没了!

raw-image


机锋如刀,两人你来我往。

雪峰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说:“玄机。”

雪峰再接:“那——日织多少?”

玄机答:“寸丝不挂。”

——这一句,可谓干净俐落。

“日织”是故意玩“玄机”这个名字的梗,像是问:你既名玄机,是不是机巧织得满身法衣?

玄机回说:“寸丝不挂。”——连一寸丝线都没挂上身,连一念执着都不留。

她讲得斩钉截铁。

raw-image


行礼之后,玄机准备离开,才走了三五步,

雪峰忽然唤她一声:

“袈裟角拖地也!”

玄机一听,本能地回头看了下袈裟。

雪峰立刻笑道:

“好一个‘寸丝不挂’!”

——这一招,绝。

前脚说“寸丝不挂”,后脚一唤就动。

你说你心如虚空,结果还是“袈裟角一拖”,心就被牵了回头。

这个“袈裟角”的小动作,道破玄机尚未真正放下的执念。

就像你说自己心无挂碍,结果电话一响,马上抓手机;

说“我已放下感情”,人家一发朋友圈你就点进去看——挂没挂,自己最知道。

这段小故事,是“色方便法门”的经典桥段。

道理不说教,全凭一问一答,让人照见自己还“在哪儿挂着一寸丝”。

婺州玄策禅师 × 隍禅者|“入定”的那把锁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场精彩的“心门对决”。

玄策禅师,婺州金华人。

他在北方游方时,遇到一位自称“正受”的隍禅师——意思就是,他觉得自己已经得道、拿到“正法印”了。

raw-image


但玄策一看,就知道这位师兄,还差一层窗纸没捅破。

于是他靠近,问了一句简单又致命的问题:“你坐在这里干嘛呢?”

隍说:“我在入定。”

听到这,玄策来了兴致,说:“你说入定,那你是‘有心’在定?还是‘无心’在定?”

各位,注意这句话的玄机。

你可以想象:

如果“入定”是拿一把钥匙开门,那“有心入定”,就是你有意识去开锁;

那所有有心的动物,是不是也能随时入定?

如果“无心入定”,那等于门自己开了?那连一棵树、一块石头,是不是也能成佛了?

隍听得一愣,回答说:“我在入定时,看不见有什么‘有心’或‘无心’。”

听起来好像挺高深?

玄策接着说:“既然你说不见‘有无之心’,那你其实是在‘常定’中。

什么是‘常定’?就像湖水止静、无风无浪,镜面一样清明——哪还有‘进去’或‘出来’的说法?

如果你还有‘入定’、‘出定’,那说明你那湖面还在摇晃,根本不是真正的大定。”

raw-image


这一句话,把隍给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沉默了一会,心服口服地问:“敢问您师承哪位?”

玄策说:“曹溪六祖慧能。”

隍又问:“六祖怎么说禅定的?”

玄策不疾不徐,背出了这段黄金法语:

“夫妙湛圆寂,体用如如。”——

意思是,真正的禅定就像一面明镜,不染尘埃;像月亮照水,光明而不执着。

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感官雷达”,都只是空壳,不是真实;

你抓的色声香味触法,全是泡影。

“不出不入,不定不乱。”——

你以为修行是“进去”一个状态?

错了!真禅定,是本来就在的状态,就像虚空,它不会进来,也不会出去,不会稳定,也不会混乱。

接下来这句,才是全场高光:

“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各位,你想象一下——

心就像一片无边的天空,

但连“天空有多大”这种问题,都是多余的。

你连虚空都不执着了,那才是真正的自在禅定!

隍禅师听完,彻底被震醒了。

当场就决定:我要亲自去曹溪,请六祖再为我点破。

结果一听,六祖说的,跟玄策一模一样。

这下,他终于——真的开悟了。

后来,玄策回到金华,大开法席,广传佛法。

这场看似简单的问答,其实就像一把钥匙,把“二十年入定”的那把锁给打开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

别把“入定”当成什么关门闭眼的事。

真正的定,是心如虚空——没有出入,没有边界,连“虚空”这两个字都放下了。

河北智隍禅师|二十年长坐,只为一语破关

最后这位主角,是“苦练二十年,一语破关”的代表人物——河北智隍禅师。

raw-image


这位禅师最初也不是一般人,早年就跑去参访五祖弘忍。

也问了问题,也得了点启发,但他那时走的是“缓慢发酵型”的修行路线——

不求快、不贪捷,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修。

后来他干脆跑到河北深山,搭了座小草庵,就地闭关打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猜他坐了多久?——二十年!

raw-image


而且这二十年里,从没人见他懒过一刻。

他就像一根直挺挺插在雪地里的竹竿,

风吹不弯,雪压不倒,心里只有一个字——“坐”。

raw-image


可惜啊,这样用功虽然可敬,

但如果没找对方向,就像拿木杵捣棉花——用尽力也打不着实处。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玄策禅师。

玄策不是别人,正是前一则故事里,那位把“入定”拆得明明白白的智者。

玄策和他说了些什么,书上没记。

但我们知道,那番话就像打雷劈木头,当场把智隍多年沉沉的心给劈开了。

智隍这才决定——去曹溪,参六祖。

raw-image


六祖慧能一见他,知道这人二十年都在苦修,便慈悲开示。

就那一段开示,智隍禅师——当下顿悟!

明心见性,彻底看清了自己这二十年来所抓住的,其实是影子不是人。

他回头一看,感叹说——过去二十年的“所得心”,竟然“都无影响”。

就像一缸水搅了半天,以为自己得了什么“波光”,

一停下来,才发现——水面本来就清,只是自己一直在扰动。

更神奇的是——

raw-image


就在他开悟的那一晚,远在河北,当地的施主、百姓,突然听到空中传来声音说:

“隍禅师今日得道也!”

这不是传说,这是感应。

从那以后,智隍禅师回到河北,开始教化四众,广传佛法。

其实修行,不怕你慢、不怕你苦,

怕的,是你二十年都走在一条“没有门的墙”上。

真正的开悟,不在年头多,而在方向准,时机到,一语穿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灯照 · 静听法灯
1會員
44內容數
**欢迎来到 【佛缘禅事】散文总目录** 愿这些散文成为你修行路上的微光。 在行住坐卧中能观照自心。
灯照 · 静听法灯的其他內容
2025/07/27
《智常参六祖:雪尽见光的那一念》 今天,我们要讲两位修行人的故事。第一位,早年就出家的修行人——信州智常禅师。 这位智常啊,是江西贵溪人。从小便削发为僧,一心一意,只为一件事:见性成佛。 他听说六祖慧能是真正的明眼人,便踏上了前往曹溪的路。那一天天气晴好,山林间的雾气刚散,他走进了祖庭
Thumbnail
2025/07/27
《智常参六祖:雪尽见光的那一念》 今天,我们要讲两位修行人的故事。第一位,早年就出家的修行人——信州智常禅师。 这位智常啊,是江西贵溪人。从小便削发为僧,一心一意,只为一件事:见性成佛。 他听说六祖慧能是真正的明眼人,便踏上了前往曹溪的路。那一天天气晴好,山林间的雾气刚散,他走进了祖庭
Thumbnail
2025/07/26
一、刺客来袭,六祖迎刃不动 各位听众你别眨眼,今天咱们要说的,可是一个“刺客变禅师”的传奇故事。 这位主角,名叫张行昌,江西人,年轻时候啊,讲义气,走江湖,练得一身好功夫。是那种你路边喊“有仇报仇”,他第一个拔刀相助的人。 话说当年,禅宗还没完全统一,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的弟子自封神秀大
Thumbnail
2025/07/26
一、刺客来袭,六祖迎刃不动 各位听众你别眨眼,今天咱们要说的,可是一个“刺客变禅师”的传奇故事。 这位主角,名叫张行昌,江西人,年轻时候啊,讲义气,走江湖,练得一身好功夫。是那种你路边喊“有仇报仇”,他第一个拔刀相助的人。 话说当年,禅宗还没完全统一,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的弟子自封神秀大
Thumbnail
2025/07/25
本片完整视频,已同步上线各大平台,欢迎免费观看、收藏转发。 你可以在 YouTube、TikTok、抖音、bilibili,搜寻 「佛缘禅事」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楞伽千遍, 不识本身 夜雨才停,晨风轻拂窗棂。 在寿州安丰,一位年轻僧人披衣静坐。他面前摊着一卷翻旧的《楞伽经》,页角微卷,
Thumbnail
2025/07/25
本片完整视频,已同步上线各大平台,欢迎免费观看、收藏转发。 你可以在 YouTube、TikTok、抖音、bilibili,搜寻 「佛缘禅事」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楞伽千遍, 不识本身 夜雨才停,晨风轻拂窗棂。 在寿州安丰,一位年轻僧人披衣静坐。他面前摊着一卷翻旧的《楞伽经》,页角微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被指名的女童單薄的身子幾不可察的輕顫了下,卻仍強作鎮定道:「我與珠珠幾人作遊戲,也不知妧娘她是緣甚進來破倉院內,發現時看人就在井下了!」   孫宜脾氣暴躁,在妙心院一眾小孤女中平素最是張揚,此時卻反倒作低眉順眼的模樣。即便她語氣間並無絲毫心虛的意味,然她雙手十指牢牢交扣,指節掐得近
Thumbnail
  被指名的女童單薄的身子幾不可察的輕顫了下,卻仍強作鎮定道:「我與珠珠幾人作遊戲,也不知妧娘她是緣甚進來破倉院內,發現時看人就在井下了!」   孫宜脾氣暴躁,在妙心院一眾小孤女中平素最是張揚,此時卻反倒作低眉順眼的模樣。即便她語氣間並無絲毫心虛的意味,然她雙手十指牢牢交扣,指節掐得近
Thumbnail
石中震憶起當日惡鬥。 記得岳中吟一句「分頭走」,至今仍分散各地。 那時被三十餘人各自圍攻,遠方仍源源不絕有著百玫宮的人馬湧來,驚心動魄。 現在獨坐石上,努力讓心情平靜。 一白衣女子從眼前飄然而過,他見其如白霧渺然,清逸之風。 根本不知為何,尾隨其後,跟著轉入了片樹林。 亂石聳立、瀑布流銀
Thumbnail
石中震憶起當日惡鬥。 記得岳中吟一句「分頭走」,至今仍分散各地。 那時被三十餘人各自圍攻,遠方仍源源不絕有著百玫宮的人馬湧來,驚心動魄。 現在獨坐石上,努力讓心情平靜。 一白衣女子從眼前飄然而過,他見其如白霧渺然,清逸之風。 根本不知為何,尾隨其後,跟著轉入了片樹林。 亂石聳立、瀑布流銀
Thumbnail
2,《以念證道,以花入道》(下) 滐兒沒有追問,為何就是定格在即將破境、臨門一筆的艱難狀態。要維持那等「不破不退」的情狀,難受的程度就如同登徒子失去花言巧語搭訕的本事⋯⋯
Thumbnail
2,《以念證道,以花入道》(下) 滐兒沒有追問,為何就是定格在即將破境、臨門一筆的艱難狀態。要維持那等「不破不退」的情狀,難受的程度就如同登徒子失去花言巧語搭訕的本事⋯⋯
Thumbnail
優子與貴子是一對感情甚好的姐妹,某天她們將要去深山的神社參拜,不料在山中迷路,無意中闖入神秘的古廟,觸發了封印千年的詛咒,瞬間化為般若鬼怪,從此之後兩姐妹只能在午夜山中徘徊,詢問過路人,尋找解脫之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wfg7WBcmo———
Thumbnail
優子與貴子是一對感情甚好的姐妹,某天她們將要去深山的神社參拜,不料在山中迷路,無意中闖入神秘的古廟,觸發了封印千年的詛咒,瞬間化為般若鬼怪,從此之後兩姐妹只能在午夜山中徘徊,詢問過路人,尋找解脫之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wfg7WBcmo———
Thumbnail
半夜李仙睡不著,忍不住從客房離開,在朱樓中晃蕩。走至四方中庭時,四周白紫麻布飛揚,有點鬼魅。李仙正準備走避,忽聞二女輕笑嬉戲,只聞聲卻不見人。再往庭內走,赫然發現一浴池,佔了半個房間,霧氣蒸騰,香氣纏繞。李仙欲退出,雙腳卻動不了,只聞二女柔媚低語,彷彿纏綿情話,突然霧氣散開,見雪白肩部,如美石玉筍。
Thumbnail
半夜李仙睡不著,忍不住從客房離開,在朱樓中晃蕩。走至四方中庭時,四周白紫麻布飛揚,有點鬼魅。李仙正準備走避,忽聞二女輕笑嬉戲,只聞聲卻不見人。再往庭內走,赫然發現一浴池,佔了半個房間,霧氣蒸騰,香氣纏繞。李仙欲退出,雙腳卻動不了,只聞二女柔媚低語,彷彿纏綿情話,突然霧氣散開,見雪白肩部,如美石玉筍。
Thumbnail
嗅梅 -唐-無盡藏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無盡藏比丘尼,俗姓劉,為廣東韶州曹侯村人。 根據<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處得傳法衣缽後,為逃避不滿他獲得衣缽的人,一路逃到韶州曹侯村,受到當地儒士劉志略居士的收留。
Thumbnail
嗅梅 -唐-無盡藏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無盡藏比丘尼,俗姓劉,為廣東韶州曹侯村人。 根據<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處得傳法衣缽後,為逃避不滿他獲得衣缽的人,一路逃到韶州曹侯村,受到當地儒士劉志略居士的收留。
Thumbnail
她曾是城主的掌上明珠,想跟隨魔法師學習魔法,但穿越結界後卻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Thumbnail
她曾是城主的掌上明珠,想跟隨魔法師學習魔法,但穿越結界後卻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