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二问:志道与智常》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智常参六祖:雪尽见光的那一念》

raw-image


今天,我们要讲两位修行人的故事。第一位,早年就出家的修行人——信州智常禅师。

这位智常啊,是江西贵溪人。从小便削发为僧,一心一意,只为一件事:见性成佛。

raw-image


他听说六祖慧能是真正的明眼人,便踏上了前往曹溪的路。那一天天气晴好,山林间的雾气刚散,他走进了祖庭禅堂,见到了慧能大师。

六祖抬眼看他,语气温和地问道:「你从哪儿来?想求些什么?」

智常双手合十,恭敬地回答:「弟子最近拜访了大通和尚,听他说‘见性成佛’的道理,可心里还有很多疑问解不开。后来我在吉州遇到一位好心人,他看出我迷茫,指点我来找您。希望您慈悲,能收我为徒,帮我解惑。」

raw-image


六祖点点头,说:「那大通和尚都跟你讲了些什么?你不妨说来听听,我帮你印证一番。」

智常想了想,说道:「我刚到他那儿时,整整三个月,他一句法都没讲。我心里急啊,法门这么难,我怕错过,就在一个深夜,自己跑去方丈室拜他,央求他开示。他先问我:‘你看得见虚空吗?’我说:‘看得见。’他又问:‘那你看得见虚空长什么样吗?’我说:‘虚空没有形状,哪有什么样子?’他说:‘你的本性就像虚空一样。你若能回过头来看自己,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一样东西可看,这就叫“正见”。若你连一样可以认识的东西都没有了,这叫“真知”。这个时候,没有青的黄的、长的短的,只会见到清净的本源、圆满光明的觉体,这就叫“见性成佛”。这,也叫“极乐世界”,也叫“如来知见”。’

我虽然听他说了这些,心里还是糊里糊涂的,所以特地来求您开导,让我不再徘徊。」

raw-image


听完这段话,六祖微微皱了眉,说:「大通和尚说的,还停留在‘看’和‘知’这两个层次上,所以你才没法彻底明白。我现在也给你一首偈子,你听好——不见一法存无见,就像浮云遮住太阳的脸。不知一法守空知,就像大空中闪过一道电光。这种‘看’和‘知’,是刹那之间生起的假象,你若当成真实的觉悟,就完全误解了佛法的方便之门。你要从这一念中自己觉悟,才会发现你本来的灵光,一直都在显现。」

这偈子一落地,智常眼神一震,整个人顿时清明了。他深吸一口气,像是心头的一层迷雾被风吹散了,随即也回了一首偈:「无缘无故起了知解之心,一头钻进相状里去追菩提。可只要心里真正生起一念觉悟,那就远远胜过以往的迷惑。我这本自清净的觉性,因为追着光去照,却反而走偏了。若不是进了祖师的法门,我恐怕还在‘有’和‘无’之间两头乱撞。」

说罢,他起身顶礼六祖,脸上带着明朗的微笑,像是多年的苦旅终于找到了归处。

曹溪的风,从竹林间穿过,阳光洒在阶前青石上,一切都静得刚刚好。

这就是信州智常禅师,在慧能祖师门下,听偈顿悟的故事。

从“我知道”到“我放下知”,从“我见到”到“我不住见”——一念回光,灵明自现。

《志道问乐:谁在享受寂灭?》

raw-image


接着咱们说这一位南海修行人——广州志道禅师。

他出家多年,读的可不是寻常佛书,而是《涅槃经》——专讲佛最后境界的经典。他读了十几年,心里却还是有个结,一直打不开。

raw-image


于是,他踏上了去曹溪的路,想请教那位广为人知的慧能祖师。

那天,阳光穿过林隙,蝉声阵阵,志道踏入宝林禅寺,一路来到六祖的禅房。六祖正坐在榻上静坐,见他行礼毕,便问:「你是哪儿来的?来找我,有何事相求?」

raw-image


志道拱手说:「弟子出家十余年,专门研读《涅槃经》,可惜一直没理解它的核心,心中仍然困惑,所以特地来请和尚开示。」

六祖点头道:「你是哪一段不明白?」

志道沉思片刻,说:「经文里有这样一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就是对这句心生疑惑。」

六祖又问:「你是怎么疑惑的?」

志道认真地答:「众生不是有两个身体吗?一个是色身,一个是法身。色身有生有灭,这个我明白;法身是常住的,但它又没有知觉。那经文里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请问——到底是哪一个身在‘寂灭’?又是哪一个身在享受‘乐’呢?」

他停顿一下,又继续说:「如果是色身,那它灭的时候,地、水、火、风四大散了,全是痛苦,哪里来的乐?可要是法身寂灭,那就跟树木瓦片一样没知觉了,那谁来感受到‘乐’?再说,法性是生灭的根本,五蕴是它生灭的作用。一个体、五个用,生是从体发用,灭是收用归体。如果它可以再生,那就成了永远不断的‘有情’,不就变成不灭了吗?要是它不能再生,那就永远寂灭,跟没情识的物件一样了。那样一来,一切法都被‘涅槃’这个词压住了,再也生不起来,那还谈什么‘乐’啊?」

说完这段话,他神情坚定,显然已经在这问题上打转多年。

六祖听了,脸色一肃,说道:「你是佛门弟子,怎么反而学起了外道的断常之见?还敢来谈论最上乘的大法?照你说的,好像在色身之外,还要找个‘法身’,又想在离开生灭之外,去求一个‘寂灭’。你还说涅槃是‘常乐’,好像有个能享受乐的身体。这分明是执著生死,贪着世间之乐的人才会这么想的!」

他语气严厉,却字字敲打在点上。

raw-image


六祖继续道:「你要知道,佛是为那些迷惑的众生说法的。他们错把‘五蕴和合’当作自己的真实身体,把外在种种现象当作外尘境界。喜欢生,讨厌死,念念奔流,却不知道这世间如梦如幻、虚假不实。他们因此受尽轮回之苦,还错把‘涅槃的常乐’当成痛苦的压制,终日妄求,怎会明白真意?」

这番话说得志道愣在当场。

六祖接着缓缓地说:「正因为如此,佛才慈悲地示现出‘真正的涅槃常乐’。在一刹那之间,没有‘生’的现象,也没有‘灭’的影子,连‘生灭’这两个概念都不存在。这,就是‘寂灭现前’的真义。在你见到它的那一刻,连‘我正在见’的心量也不复存在,这才叫做‘常乐’。这样的‘乐’,没有一个受乐的人,也没有一个不受乐的人,哪里还需要你说的那种‘一体五用’呢?」

志道听得神色微动,却仍未完全放下执念。

raw-image


六祖便念了一首偈:「无上的大涅槃,圆明寂静常照;凡夫误以为是死,外道当作断灭;二乘人视作无为法,其实这些全是情识妄想的产物,是六十二种见解的根本。

虚妄建立的名字,哪里是佛法的真实义?

唯有超越之人,才能真正通达不取不舍的真意。

知道五蕴只是法,蕴中之‘我’只是名,

外在的色相与音声,全部平等如梦幻。

他们不再起凡圣分别之见。

也不再拿‘涅槃’去分析对错,

在有于无、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一并断除。

面对根门作用,自然应机,不起分别执想。

万法起灭如幻,哪怕是末日劫火焚海,风动山崩,

那真正的常寂光明,依然如是。

我今天只是勉强说这些话,是为了让你舍掉错误的见解。

你不要死咬着语言字句来理解,

我只允许你稍微懂那么一分。」

这一席话,如春雷乍响。

志道听罢,顿时心开神悦,神情大变。他深深一礼,默然退下。

这就是志道参六祖——从执著“有身受乐”,走入“无我无法”的涅槃真义。

看似追问“谁在享受寂灭”,其实终点,只是一念归空。

raw-image

你想啊,一盏蜡烛——就是我们的身体。蜡是地水火风,

raw-image

火焰就是我们的念头、感受、意识,一直跳动、燃烧。

raw-image

等到火熄了,蜡尽了,常人说:啊,黑了、没了,是苦。

raw-image

可真的是这样吗?有人又说,不怕,烛台还在,那就好比法身不灭。但烛台不动不觉,谁能从那儿感受到“乐”呢?这,就是志道心中的疑惑。

六祖却说:你错把“乐”当成一种感觉、当成一个能受乐的“我”。

raw-image

其实真正的“寂灭为乐”,是火灭之后——再无生灭跳动、再无挂碍执取,整个空中反而浮出一种极其静谧、清净、没有对立的——明。这光,不是照见外物的光,而是没有分别、没有想要的「本来光明」。这,才是佛法里讲的「寂灭为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灯照 · 静听法灯
1會員
44內容數
**欢迎来到 【佛缘禅事】散文总目录** 愿这些散文成为你修行路上的微光。 在行住坐卧中能观照自心。
灯照 · 静听法灯的其他內容
2025/07/26
一、刺客来袭,六祖迎刃不动 各位听众你别眨眼,今天咱们要说的,可是一个“刺客变禅师”的传奇故事。 这位主角,名叫张行昌,江西人,年轻时候啊,讲义气,走江湖,练得一身好功夫。是那种你路边喊“有仇报仇”,他第一个拔刀相助的人。 话说当年,禅宗还没完全统一,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的弟子自封神秀大
Thumbnail
2025/07/26
一、刺客来袭,六祖迎刃不动 各位听众你别眨眼,今天咱们要说的,可是一个“刺客变禅师”的传奇故事。 这位主角,名叫张行昌,江西人,年轻时候啊,讲义气,走江湖,练得一身好功夫。是那种你路边喊“有仇报仇”,他第一个拔刀相助的人。 话说当年,禅宗还没完全统一,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的弟子自封神秀大
Thumbnail
2025/07/25
本片完整视频,已同步上线各大平台,欢迎免费观看、收藏转发。 你可以在 YouTube、TikTok、抖音、bilibili,搜寻 「佛缘禅事」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楞伽千遍, 不识本身 夜雨才停,晨风轻拂窗棂。 在寿州安丰,一位年轻僧人披衣静坐。他面前摊着一卷翻旧的《楞伽经》,页角微卷,
Thumbnail
2025/07/25
本片完整视频,已同步上线各大平台,欢迎免费观看、收藏转发。 你可以在 YouTube、TikTok、抖音、bilibili,搜寻 「佛缘禅事」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楞伽千遍, 不识本身 夜雨才停,晨风轻拂窗棂。 在寿州安丰,一位年轻僧人披衣静坐。他面前摊着一卷翻旧的《楞伽经》,页角微卷,
Thumbnail
2025/07/25
智慧成熟与利他扩展——从空性智慧到利他行愿。 我们修行的起点,是为了解脱痛苦; 中途,是为看见心念、调伏情绪; 而到了这一段旅程,我们终于开始明白: 修行的成熟,不在深山里,而在世间中; 不是只为自己清净,而是愿众生也得清凉。 今天,我们进入“成熟区”的四个阶段—— 圆融三观、事理不二
2025/07/25
智慧成熟与利他扩展——从空性智慧到利他行愿。 我们修行的起点,是为了解脱痛苦; 中途,是为看见心念、调伏情绪; 而到了这一段旅程,我们终于开始明白: 修行的成熟,不在深山里,而在世间中; 不是只为自己清净,而是愿众生也得清凉。 今天,我们进入“成熟区”的四个阶段—— 圆融三观、事理不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
Thumbnail
永明延壽大師,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這位祖師很特別,他在禪宗裡面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以他一身兼任兩宗的祖師,他以這樣的一個資格,做了一個《禪淨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Thumbnail
永明延壽大師,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這位祖師很特別,他在禪宗裡面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以他一身兼任兩宗的祖師,他以這樣的一個資格,做了一個《禪淨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Thumbnail
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Thumbnail
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Thumbnail
2015.9.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先師嘗言:『行腳出關,所至小院,多有不如意事。』 因思法眼參地藏①,明教見神鼎②時,便不見有煩惱也。』」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所以修行人要找到真正的「家」,才能超越生死!
Thumbnail
2015.9.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先師嘗言:『行腳出關,所至小院,多有不如意事。』 因思法眼參地藏①,明教見神鼎②時,便不見有煩惱也。』」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所以修行人要找到真正的「家」,才能超越生死!
Thumbnail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Thumbnail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9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常炙燈帳中看讀。 真淨呵曰:「所謂學者,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縱學而奚益? 而況百家異學,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為盡之? 今棄本逐末,如賤使貴,恐妨道業。 直須杜絕諸緣,當求妙悟。 他日觀之,如推門入臼,故不難矣。」 【演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9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常炙燈帳中看讀。 真淨呵曰:「所謂學者,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縱學而奚益? 而況百家異學,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為盡之? 今棄本逐末,如賤使貴,恐妨道業。 直須杜絕諸緣,當求妙悟。 他日觀之,如推門入臼,故不難矣。」 【演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15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文和尚久參黃龍,初有不出人前之言。 後受洞山請,道過西山,訪香城順和尚①。 順戲之曰: 「諸葛昔年稱隱者,茅廬堅請出山來。 松華若也沾春力,根在深岩也著開。」 真淨謝而退。 《順語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克文禪師依止黃龍慧南禪師座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15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文和尚久參黃龍,初有不出人前之言。 後受洞山請,道過西山,訪香城順和尚①。 順戲之曰: 「諸葛昔年稱隱者,茅廬堅請出山來。 松華若也沾春力,根在深岩也著開。」 真淨謝而退。 《順語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克文禪師依止黃龍慧南禪師座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30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謂朱給事世英①曰: 「予初入道,自恃甚易。 逮見黃龍先師後,退思日用,與理矛盾者極多。 遂力行之三年,雖祁寒溽暑,確志不移,然後方得事事如理, 而今咳唾掉臂,也是祖師西來意。」 《章江集》 ① 給事:名顯謨,字世英。官至給事中。曾問道於黃龍・慧南禪師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30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謂朱給事世英①曰: 「予初入道,自恃甚易。 逮見黃龍先師後,退思日用,與理矛盾者極多。 遂力行之三年,雖祁寒溽暑,確志不移,然後方得事事如理, 而今咳唾掉臂,也是祖師西來意。」 《章江集》 ① 給事:名顯謨,字世英。官至給事中。曾問道於黃龍・慧南禪師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