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與技術環境都充滿不確定性的當前,從電動車龍頭到晶片新創,以及新一代消費級 GPU 上市,五大科技動態正重塑未來格局。
- 特斯拉 Q2 營收重挫、預警「艱難季度」
2025 年第二季,特斯拉僅實現 225 億美元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幅度為近十年來最大;每股調整後盈餘 0.40 美元,也略低於市場 0.42 美元的預期。執行長馬斯克直言,因經濟環境與補貼到期的雙重衝擊,「未來幾季可能都會很艱難」 Business Insider。 - 英特爾:若無外部客戶,可能退出晶圓代工
英特爾於 7 月 24 日向投資者坦承,若短期內無法吸引到足夠的代工商委託生產,將不得不考慮放棄晶圓代工這一分支。市場普遍認為,台積電(TSMC)將成為最大贏家,接手英特爾釋出的產能與客戶訂單 Reuters。 - Elon Musk 的 xAI:五年內布署 5,000 萬 張 H100 等效 GPU
Musk 旗下 AI 公司 xAI 野心勃勃,計畫在未來五年內達成相當於 50 ExaFLOPS 運算力,等同部屬 5,000 萬 張 Nvidia H100 GPU。如此規模的算力擴張,不僅將改寫 AI 基礎建設競賽,也勢必掀起龐大能源需求的爭議 Hardware BustersDIGITIMES Asia。 - 新創晶片能效革命:Positron、Groq 挑戰 Nvidia
面對 AI 推理(Inference)階段日益飆升的能耗壓力,新創公司 Positron 及 Groq 相繼推出專門優化推理運算的微晶片。根據報導,這些晶片在效能/瓦比(performance-per-watt)上,可較 Nvidia Blackwell 系列高出 3–6 倍,讓雲端服務業者得以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華爾街日報medial.app。 - Nvidia 推出入門級 RTX 5050:249 美元擁抱 Blackwell 架構
第二代 Blackwell 架構首款入門卡 GeForce RTX 5050 自 7 月中下旬起上市,定價 249 美元,搭載 8GB GDDR6 記憶體,並支援 DLSS 4 多幀生成技術。此舉旨在讓更多消費者與小型工作站廠商,得以低門檻體驗新一代 GPU 運算能力 NVIDIATom's Hard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