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7 月中旬,全球最大的 PC 遊戲平台 Steam 無預警地下架了數百款成人遊戲,並緊接著引爆整個遊戲開發圈與玩家社群的強烈反彈。這場被玩家戲稱為「成人遊戲大屠殺」的事件,背後牽動的是平台政策、金流壓力、道德審查與言論自由的激烈交鋒。
🚨事件爆發:Steam 成人遊戲遭大規模下架
2025 年 7 月 15 日起,Steam 開始針對平台上的成人遊戲進行大規模清查與下架,短短數日內,根據 SteamDB 統計,共有 超過 450 款作品被移除,其中包含完整遊戲與其相關的 DLC、資料片等。Steam 官方事後證實,這是因應新的政策變動:平台必須遵守信用卡公司(如 Visa、Mastercard)、銀行與支付供應商的標準,若未清理「違反規範的內容」,將有可能失去金流支持,導致整個平台無法正常交易。
🧨背後推手:澳洲團體施壓支付平台
這波審查行動的幕後主力,是來自澳洲的反色情團體 Collective Shout。該組織宣稱,他們發起請願,號召超過千名民眾向支付平台施壓,要求撤銷對含有性暴力、亂倫或戀童題材的遊戲提供金流服務。
他們聲稱已鎖定 Steam 上的近 500 款問題遊戲,並主張自己成功推動 Steam 政策更新。除了 Steam 外,另一個著名的獨立遊戲平台 Itch.io 也開始同步清除或隱藏 NSFW(成人)遊戲,顯然也面臨相同壓力。
⚖爭議焦點:金融審查 or 平台自律?
這場風暴的核心,不只是遊戲本身是否越界,更是「誰」有權決定什麼內容可以存在?
多位開發者與評論家指出,這是典型的「金融審查」(Financial Censorship)──不是政府出手,而是透過信用卡、銀行等金流單位,以交易限制迫使平台配合審查。這種做法在民主社會中引發巨大爭議,尤其當許多遭下架的作品其實並不違法,只是題材較為敏感。
例如,有些遊戲只是含有家庭角色間的情節,或出現「sister」、「mama」等字眼,就被視為觸犯禁忌,即使作品並未具體描繪亂倫或性暴力行為。
💥開發者與玩家社群的反彈
受到波及的開發者怨聲載道,表示完全無法預期或防範審查標準,也無從申訴。有些遊戲甚至只是改掉標題名稱、刪除描述文字就能重新上架,內容本身未做修改,更讓人質疑標準是否荒謬與形式主義。
玩家社群也發起線上連署,呼籲支付平台與道德團體「別插手審查創作內容」,並要求 Steam 與 Itch.io 提供更明確與合理的內容管理機制。
有 Reddit 網友更感慨道:「我們過去反對政府審查,現在卻要擔心 Visa 說我們能不能玩什麼遊戲?」
💡這是成人遊戲的終點,還是重生的起點?
此次事件,不只是一場遊戲平台上的清洗,更是一場文化與權力的角力。成人遊戲,一直在灰色地帶中努力求生,如今卻被迫面對來自金融端的「沉默殺手」。
這場風暴提醒了所有創作者與玩家:言論自由、創作自由不該只有在出版與發聲上受到保障,更應該納入數位平台與金流體系中。
未來,或許會有更多平台開始設計自己的「成人區」與獨立金流系統,也可能會有新興去中心化平台挺身而出,挑戰傳統支付架構的「創作紅線」。
結語:
當 Steam 選擇在商業與創作間「選擇安全牌」,也等於打開了審查潘朵拉的盒子。遊戲開發者、內容創作者與玩家,接下來要如何走這條越來越狹窄的自由之路?或許,這才是真正需要我們警覺與行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