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矽谷開始996:從中國學來的工作文化,台灣職場能借鏡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過勞」成了競爭優勢?

在生成式AI點燃創業熱潮的2025年,矽谷不少新創公司選擇了極端手段:採用中國發展出來的「996工作制」。每天工作12小時、每週6天,一週工時高達72小時,這不只是工時表上的數字,更是對「效率」與「犧牲」的重新定義。

這套原本被中國年輕人批為「壓榨式」的制度,如今卻在美國以「拼搏精神」之名被重新包裝。這不是文化輸出,而是一種策略:用壓力換取先機,用時間換取投資人的耐心。

不是每個人都能、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

看似熱血,其實代價沉重。

Rilla、Sotira 等 AI 新創公司將「是否能接受996」列入面試問題,許多員工為了股權與前景勉強接受,但也有不少公司即使祭出25%的加薪與雙倍股權激勵,最終響應的員工卻不到一成。

矽谷不是北京中關村。這裡的法律規範、職場文化與工會意識都對「過勞」有著更明確的警戒線。員工開始反彈,投資人也開始問:這樣的制度真的可持續嗎?

中國模式的輸出,原因是焦慮與競速

「996」並非無的放矢,它源於一種集體焦慮——

在科技競爭已無退路的當下,早一點出貨、早一點上線,可能就多活一年。創業者相信:「現在不熬,未來不保。」

這種邏輯無法單純用對錯來評論。對創辦人來說,72小時工作週是生存策略;對年輕員工來說,是對自我價值的賭注。畢竟在馬斯克、馬雲、賈伯斯這些偶像的故事裡,「犧牲睡眠」幾乎成了成功的門票。


台灣的職場現況是?

「高工時」
2024年台灣受僱勞工的平均年總工時達2,030小時,再創歷年新高,已連續四年攀升,並超越疫情前的2019年(2,025小時)。在39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5,亞洲僅次於新加坡。

「低遠距」
疫情期間曾高達70%的企業實施遠距工作,但2024年疫情過後遠距採用率驟降至約25%,回歸「實體辦公為主」。

「勞動參與率停滯」
2025年4月勞動力參與率為59.21%,失業率3.39%,15–24歲失業率最高(約8–11%),反映新鮮人進場障礙。25–54歲核心勞動力參與率持續領先國際水準,但面臨少子化下總量減少的結構挑戰。

「高齡化衝擊」
台灣2025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0%。55歲以上勞動參與率僅約9.9%,遠低於南韓(38.3%)、新加坡(31.5%)與日本(25.7%),顯示「早退島」現象嚴重。隨著核心勞動力年齡層推後,2024年35–44歲占比74.4%,預估2030年降至70.1%,需強化中高齡再就業。

面對全球職場劇烈變動,台灣該如何從這場矽谷「996模仿潮」中找到可借鏡的切入點?

答案不在於工時的長短,而是如何平衡效率與福祉、目標與人性。

彈性工時與混合辦公

矽谷的重點不是「加班」,而是「結果導向」。以台灣《勞基法》為基礎,企業可運用「彈性工時制」,如:

  • 設定核心時段(10:00–15:00),其餘時間自由安排
  • 實施每月/每季彈性排班方案,結合遠端與實體混合工作

這種設計,不是要員工少做事,而是讓他們在最好的狀態做對的事。

目標管理,取代打卡文化

加班不是績效的保證。矽谷用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管理制度替代工時導向:

  • 設立明確可量化的目標(而非抽象 KPI)
  • 日/週檢視成果進度,鼓勵跨部門協作

台灣可借鏡這一思維,讓員工工作重心從「完成任務」轉向「創造價值」。

職場心理健康與支持機制

矽谷提供的不只是健保,還有心理諮詢、冥想課程、無上限年假等制度。

對台灣企業來說,可以從實際出發:

  • 每月設置「心理喘息日」或「身心重整日」
  • 聘請心理師或 EAP 顧問入廠/線上定期諮詢
  • 建立匿名反饋機制,持續調整職場壓力點

這不只是花錢買形象,而是真正延長人才壽命的投資。

尊重文化與法規,打造可持續制度

台灣有其獨特的「人情味」與「階層文化」。推動彈性工時與新型績效制度時,應以「共識型改革」取代強制性變革:

  • 透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取得對話共識
  • 引入部門試行制,小規模實驗後才逐步推廣

人是台灣企業最大的資產,而非消耗品。

不是「要不要996」,而是我們選擇怎麼工作

矽谷推行「996」不是為了工作本身,而是為了追求更快的市場位置與創新節奏。但最終,沒有員工的健康與承載力,再多的創新都只是空轉。台灣職場的機會不是模仿「996」,而是從中學會如何在高壓中打造出一套以人為核心的高效能體系。
因為真正厲害的公司,不是讓人燃燒,而是讓人發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merson 的沙龍
0會員
64內容數
一個分享國內外新知與有趣科技資訊的紀錄平台
Emerso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3
「高蛋白」不只是飲食趨勢,而是一種新的消費文化與心理投射。解析蛋白質如何從營養素轉變為文化語言,並重新定義我們對「好食物」的想像與需求
Thumbnail
2025/07/23
「高蛋白」不只是飲食趨勢,而是一種新的消費文化與心理投射。解析蛋白質如何從營養素轉變為文化語言,並重新定義我們對「好食物」的想像與需求
Thumbnail
2025/07/22
臺灣農業保險投保率低,農民多因不信任機制、理賠爭議、保費負擔等因素而未投保,導致損失自擔。文章呼籲政府與相關單位應從產品優化、地方連結、費用補助、數位化理賠等面向提升農民投保意願,建立農業韌性。
Thumbnail
2025/07/22
臺灣農業保險投保率低,農民多因不信任機制、理賠爭議、保費負擔等因素而未投保,導致損失自擔。文章呼籲政府與相關單位應從產品優化、地方連結、費用補助、數位化理賠等面向提升農民投保意願,建立農業韌性。
Thumbnail
2025/07/10
現代職場溝通,許多看似善意的句子,可能造成誤解,例如:『你為什麼不…』、『其實…』、『說實話…』等,這些詞語可能讓人感覺被批評、否定,造成溝通障礙。本文提供替代說法,建議以同理心和理解代替批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2025/07/10
現代職場溝通,許多看似善意的句子,可能造成誤解,例如:『你為什麼不…』、『其實…』、『說實話…』等,這些詞語可能讓人感覺被批評、否定,造成溝通障礙。本文提供替代說法,建議以同理心和理解代替批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領導人無不尋求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的新方法。人工智慧(AI)正逐漸成為他們的首選工具。 從自動化日常任務到提升決策質量,AI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使員工能夠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戰略性的工作中。這篇文章將探討AI如何減少工作勞累,並分析企業如何利用這一技術優勢。
Thumbnail
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領導人無不尋求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的新方法。人工智慧(AI)正逐漸成為他們的首選工具。 從自動化日常任務到提升決策質量,AI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使員工能夠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戰略性的工作中。這篇文章將探討AI如何減少工作勞累,並分析企業如何利用這一技術優勢。
Thumbnail
「Embrace AI to unlock a new era of efficiency, unleashing creativity and marketing infinite potencial.」擁抱AI,開啟效率新時代,釋放創意與行銷無限潛力
Thumbnail
「Embrace AI to unlock a new era of efficiency, unleashing creativity and marketing infinite potencial.」擁抱AI,開啟效率新時代,釋放創意與行銷無限潛力
Thumbnail
微軟和 LinkedIn 共同發布的《2024 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中指出,過去半年中生成式 AI 在工作中的使用量成長近兩倍,AI 不僅重新定義日常工作型態,善用 AI 更成為企業應對新局的致勝關鍵,重塑各產業領域、加速推動轉型。
Thumbnail
微軟和 LinkedIn 共同發布的《2024 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中指出,過去半年中生成式 AI 在工作中的使用量成長近兩倍,AI 不僅重新定義日常工作型態,善用 AI 更成為企業應對新局的致勝關鍵,重塑各產業領域、加速推動轉型。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AI崛起和財務自由對於未來的職場和個人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AI取代工作和財務超前部屬的必要性,以及存錢和開源的重要性。在未來,人們需要適應新技術和技能,並且明智地進行投資,以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AI崛起和財務自由對於未來的職場和個人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AI取代工作和財務超前部屬的必要性,以及存錢和開源的重要性。在未來,人們需要適應新技術和技能,並且明智地進行投資,以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 台印度簽MOU 移工來源國+1|工商時報 - ASML 超越應材,成全球最大晶圓廠設備製造商|科技新報 - OpenAI推「文字生成影音」 包含複雜場景、特定動作等正確細節|經濟日報 - Satya Nadella 任微軟 CEO 十周年,他做對哪 4 件事讓公司市值翻 10 倍?|INSIDE
Thumbnail
- 台印度簽MOU 移工來源國+1|工商時報 - ASML 超越應材,成全球最大晶圓廠設備製造商|科技新報 - OpenAI推「文字生成影音」 包含複雜場景、特定動作等正確細節|經濟日報 - Satya Nadella 任微軟 CEO 十周年,他做對哪 4 件事讓公司市值翻 10 倍?|INSIDE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