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的心意六合小教室—「七拳打法的簡單介紹」
作者:老衲
這篇文章是寫給對傳武有認識的朋友,因此還是要對不熟悉傳武術語的朋友稍加前提解釋一下:「七拳」這個詞,講的是「頭肩肘手胯膝足」七個部位都可以成為攻擊部位的一項武學理論,老衲個人以為這個理論最早是來自於心意六合拳,後來藉著心意傳播到形意拳,而廣泛被中國各家傳武門派當作理論內涵使用。若是不熟悉傳武的朋友,大概經過以上理解就可以的;前提說罷,以下進入正文。
李仲軒曾經有一段話大意是說:「薛顛傳的雞形是頭打變腳打的關竅。」很多人看過就囫圇過去,其實心意六合的七拳互為支援的古怪打法,是由內在氣口的轉換再去過渡到外在招式的,這一點若你沒辦法從十大形本身一形一形的內在氣口去體會,直接由外形招式去理解,那是很難在實戰中用上的。
「肩打一陰反一陽」、「外胯好似魚打挺」那些所謂的七拳口訣,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很多人倒果為因,那是練歪了路子。
換另一種方式解釋的話,可以想做如果你練熟了拳擊,忽然叫你在拳擊的攻勢中加入踢腿,你會覺得怪怪的;反過來說,如果你熟悉泰拳的肘擊膝撞打法後,忽然限制你不可以用肘膝,只能用拳頭打擊,你也會覺得非常的不適應。
這種不適應的內在感覺,細究起來,除卻攻擊部位(拳肘膝腿等)本身的操作技巧不熟悉之外,其實最重要的是在於你內在攻防節奏的不適應,而這種內在攻防節奏的不適應,在心意六合的理論中,可以歸究於呼吸的不自然,也可以歸究到七拳互相搭配的拍位節奏的不協調。
在正統的心意六合拳訓練中,認為若要使用「七拳打法」,那必須先得從內在的氣口轉換開始調整,等內在的氣口轉換順暢,再輔以外在的七拳打法招式,才能嚴絲合縫的使用七拳互相奧援的攻防節奏;當然,不這麼訓練也行,直接從外在招式練起強壓身體去習慣,也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只是呢,就老衲自個學習與訓練徒弟的經驗,七拳打法其實還只是一個入門階段,再深入就是要進入「周身是拳」,也就是身體每個部位都要可以參與到攻防裏頭,如果是從「內在氣口調整好再進入七拳打法」的路線,會比較容易能夠體會與實作周身是拳的方式;如果是「由外在招式強壓身體習慣七拳打法」的學員,要再進入到周身是拳的下一階段,會有某種程度上的缺口無法彌補。
扯遠了,說回大夥最關心的實際練功方法,心意六合中十大形的每個把位都是在調整不同部位的氣口轉換,學員實際訓練的時候不需要臆想太多,只要按俺所傳老實練去,便可以體會老衲所說的意思。
高永齡最近猛練心意六合的「龍調膀」動作,有些小小心得,拍了發給老衲看,老衲不揣淺陋將影片轉發出來給大夥一起共參,順帶簡略介紹一下俺的心意六合的特別處。
一家之言,說錯還請眾家高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