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金子良太郎|駐日華人、中年老爸、小市民眼中的世界
週末晚上的時候,我一邊在仙台近郊的家裡煮味噌湯,一邊滑手機,看到川普又發了一篇長文,說美國和韓國談成了一項「完整而偉大的」貿易協議。
美國什麼都沒讓,還拿回了3500億美元的韓國投資主導權,另外還有一千億的能源訂單、免稅待遇、韓國市場全面開放等等。我一邊看,一邊搖頭。
這哪是什麼「談判」,根本就像是——誰出錢,就誰聽話。
然後幾天後,又輪到日本。
韓國像是賭命,日本像是交保護費
先說韓國。
協議裡寫得白紙黑字:3500億美元的投資,交由美國「總統本人」指定用途;還要採購能源,還得回去再準備一筆更大的投資,等李在明總統訪美時再公布。
說實話,我佩服韓國人的魄力,也有點為他們擔心。
這種做法,在生意上叫「all in」——全部梭哈。就像你桌上只剩最後一把籌碼,你知道再不押,就沒有位置。
但如果押錯了,下一局都沒得上了。
反觀日本呢,什麼也沒吵,也沒嗆聲,就靜靜地接受了。
出口產品給美國課15%關稅,還要再投5500億美元到美國市場、加大農產品與能源採購。
我老婆是日本人,她看到新聞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們又當了乖學生。」
我聽了有點心酸。因為日本的問題不是做了什麼,而是太習慣不做什麼。
美國把規則改了,亞洲都要重新選邊站
如果用我們這些小市民的語言來講,現在美國就像是重新開了一桌牌局,不但自己坐莊,還把之前大家說好的規則撕掉重寫。
你想上桌?可以,但先交籌碼。你想出牌?好啊,但要照我說的方式出。
不配合?不好意思,門都沒有。
韓國趕緊買位子,日本自動當副手。
這本來也沒什麼,畢竟國與國之間,從來都不是兄弟情,是利益場。但這件事讓我最想問的一個問題是:
那台灣呢?
台灣在哪裡?
在川普這些「大國協議」裡面,從來沒提過台灣。
說不上是冷落,也不算是敵意,但就是——不存在。
而我們,卻一再用生命與產業在替這個世界穩定供應最先進的晶片技術,用最小的國力支撐最大的戰略角色。
你說美國是不是盟友?是。
但你問我,美國會不會在關鍵時刻讓利給台灣?我搖頭。
韓國已經把整套投資押給美國,換的是「市場穩定性」;
日本什麼都沒問,換來的是「不被排除」; 那台灣呢?我們除了送上技術、替美企代工,還有什麼?
我們沒有天然氣可以談、沒有能源庫可以議、也沒有龐大市場可以交換,我們有的,是戰略位置與技術優勢——這兩樣東西,都不夠永遠安全。
作為住在日本的台灣人,我的擔憂是真實的
我在這邊生活十多年了,這些年看日本政經走向,看得比以前在台灣還清楚。
日本社會穩定、政治保守,一切都重視「體面」。但這樣的「體面」,面對川普式的直接交換邏輯,其實是毫無作用的。
而台灣這幾年越來越多政策傾向美方,但說實話,美方真正想要的,不見得是我們的民主,而是——我們的晶片。
甚至我懷疑,如果有一天哪個國家願意把幾千億美金砸進美國,再附帶一句「我們願意承接一部分晶片供應鏈」,那美方會不會連「台積電」三個字都不再掛心?
你可以說我悲觀,但我只是誠實。
那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什麼都不是,但也什麼都重要。
在美、韓、日重新洗牌的這個新格局下,台灣不是沒有角色,而是更需要演得準、更需要保護自己。
我們不能指望別人把我們放在「核心位置」上,因為這世界從來都是「價值導向」,而不是「感情導向」。
你對別人好,不代表別人就會記得;你說自己是民主國家,也不代表大家會自動保護你。
台灣現在要學的,不是選邊,而是選擇「可變」的彈性。
我們不是大國,但我們可以是靈巧的小國。
我不敢說我有什麼高見,但身為一個長期住在日本的台灣人,我希望台灣政府未來能學會幾件事:
- 第一,不要在全球的吆喝聲裡迷失自己的節奏;
- 第二,不要太快押寶,也不要太快自信;
- 第三,凡事留一手,才是島國生存的真理。
結語:我還是要回去看味噌湯
說了一堆大道理,其實我只是想問一句:
這場韓國豪賭、日本默認、美國稱王的局,台灣,會不會是下一個籌碼?
這不是我悲觀。是因為我從鍋裡看到這世界——越滾越燙。
孩子在客廳玩卡片遊戲,我太太在掛衣服,我準備晚餐。
我還是那個住在日本的普通中年人,沒什麼政治資本,也沒什麼特別背景。
但我知道,這世界如果真的變了,最先感受到的,是我們這些小市民的餐桌、電費、育兒開支與安全感。
感謝你願意讀完這些生活裡的世界感嘆。
我是金子良太郎,一個住在日本的大陆人,我會繼續發出這種中年小人物的聲音,講講我們看見的世界、也講講沒人講出來的擔憂。
如果你願意,我會很感謝你追蹤我方格子的專欄,讓我知道,這世界還有一點點回聲。
- #美韓貿易協議
- #美日關係
- #亞洲戰略
- #川普外交
- #經貿重構
- #國際局勢觀察
- #金子良太郎的觀察
- #中年人的世界筆記#我所看見的日本
- #小市民看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