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屋齡 ≧ 85 年:高齡族置產老公寓恐貸款被拒?
近年來,雖然老公寓總價相對親民,但對於高齡者而言,不僅居住不便利,還可能因貸款條件被銀行拒絕,難以踏入市場。
1. 哪些族群受影響最多?
根據統計,高齡族(尤其 50 歲以上)購買年齡超過 30 年的老公寓比例不到兩成,70 歲以上族群更低於 0.5 %。原因除了無電梯外,還有銀行嚴格的「年齡+屋齡審核內規」。若購屋者年齡加上屋齡超過 75~85 年,就容易遭銀行打回票 。
2. 為什麼銀行擔心這類族群?
整體來講,銀行會擔心貸款人退休後收入穩定性下降、安全性問題,以及老房子後續維護風險(如結構安全、修繕責任等)。當年齡加屋齡接近或超過該數值時,貸款審核便更嚴格,常成為卡關的主因 。3. 高齡者如何避開貸款雷區?
- 選擇有電梯或樓層較低的老公寓:降低爬樓梯負擔,較適合行動不便者入手。
- 屋齡較低的中樓層(例如三樓以下或五樓有露臺者):這些樓層通常兼具低公設比與舒適度,同時爬樓負擔較小。
- 優先選擇大樓產品:若經濟條件允許,高齡者往往會從老公寓換至有電梯、有車位的標準大樓,提升舒適與保障 。
4. 政府扶植老公寓更新與長者友善住居
內政部預計於 2025 年第 4 季 推出「老宅延壽機能復新計畫」,目標為 30 年以上、樓高 4–6 層且結構安全評估合格的集合住宅,提供 加裝無障礙設施、立面修繕補助等,促使老公寓改善條件,不僅對長者友善,也可吸引年輕族群回流居住 。
5. 老公寓仍有優勢:別忽略它的潛力
雖然「老公寓」在高齡族與銀行的審核上存在障礙,但其本身仍擁有幾項優勢:
- 低公設比:使用空間比例高,坪效好。
- 一樓優勢:若具備庭院、獨立出入口,甚至可作為營業空間使用,則附加價值提高。
- 三樓以下樓層:適合不喜歡爬樓者,也常成為青壯年購屋者的目標。
- 四層樓具都更潛力:若地段不錯,易納入危老都更範圍,未來增值與重建機會高 。
📌 結語與建議整理
問題建議方向高齡者貸款受限制注意「年齡+屋齡」是否接近 75–85 年?
如果您是 退休後考慮購屋者,建議在選老公寓時詳細察看屋齡與貸款評估條件,避免因銀行內規而被拒貸。
如果是 想投資老公寓的年輕族群,也可掌握其地段、公設、樓層等特色,作為未來出租或換屋操作的潛力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