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以你能馬上用得上的步驟為主)
一、事前預防
(一)、建立並保留證據1.保存所有對方的訊息(簡訊、社群私訊、語音、通話記錄):用截圖/錄音(在合法範圍內)備份多份到雲端或信任的第三方手上。
2.寫下每次事件細節:時間、地點、說了什麼、誰在場、對方的行為、你當下的反應。
3.如果有身體傷害,儘快去醫院檢查並留存診斷證明(拍照留痕跡)。
4.如果有人目擊,記下目擊者姓名與聯絡方式(可作為證人)。
(二)、制定安全計畫(預防與分手前後)
1.告訴你信任的家人/朋友你的處境,建立「安全聯絡人」機制:若你失聯,他們知道要怎麼查你。
2.準備緊急包(放在秘密但容易取的地方)包括:重要證件影本、現金、手機充電器、替換衣物、緊急聯絡清單。
3.改變日常路線與習慣(若你覺得對方在監視),避免固定行程被掌握。
4.分手或斷聯前先安排安全撤離:選擇有人陪同的時機/地點,避免單獨面對。
5.把對方從社群媒體封鎖、改變密碼、檢查隱私設定,並把位置分享功能關閉。
6.考慮換鎖、檢查住所安全(窗、門、監控等),如果對方有侵入或跟蹤傾向。
(三)數位與通訊安全
1.更換重要帳號密碼、啟用雙因素驗證。
2.檢查手機/電腦有無被安裝追蹤軟體(例如監控 App),必要時請專業協助掃描。
3.避免在不安全網路或被監看的情況下傳送敏感訊息。
4.用第二支手機號碼或臨時通訊方式聯絡支援系統(避免對方追蹤原本號碼)。
二、事中保護:
立即人身安全優先(危險情況下)
1.迅速離開現場到公開、安全的地方(例如便利商店、警察局、大型商場)。
2.告訴附近可信任的人目前情況,請求他們陪同或代為通報。
三、事後手段:
(一)尋求外部資源與法律協助
1.申請保護令(例如《家庭暴力防治法》或《跟蹤騷擾防制法》下的禁止接近令):可以透過警察、社工、法律扶助協會協助提出。
2.正式報警記錄對方騷擾/威脅行為,累積行政與刑事紀錄。
3.諮詢免費法律資源(如地方法律扶助、婦女救援團體、家暴防治中心)了解權利和程序。
4.如有心理壓力或創傷,尋求心理諮商支持,不要獨自承擔。
(二)斷聯後的後續防護
1.堅定斷聯:不回覆、不接觸(包括間接透過共同朋友),避免再被情緒操控。
2.如果對方繼續騷擾,持續蒐證、立即向警察回報並更新保護令/限制令資料。
3.告知工作/學校必要的安全資訊(可視情況請求保密),避免對方靠近你的常去處。
4.調整社交媒體隱私(例如限制誰可以看你的貼文、位置、朋友名單)。
(三)心理與情緒自我照護
1.不要自責:被操控或受害不是你的錯。
2.建立支持圈:和信任的人聊、參加受害者支持團體。
3.學習界限與自我肯定的技巧,重建自身安全感。
#恐怖情人
#保護令不是聖旨先確保人身安全
#zone2跑步練起來健康又防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