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哲學大師談愛情,非常到位~
.........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男女之間的愛其實是一種渴望,希望將不同的性別完全融合在一起。兩人所追求的是,在其他關係中難以見到,且只屬於兩人的深厚親密感。佛洛伊德認為,男女間的合一與愛情是性欲的表現或昇華;而佛洛姆則認為,性欲體現了我們渴望男女間的合一與愛情。佛洛伊德認為性欲是一種由身體內部化學作用產生的痛苦緊張狀態,男女間的性行為則是為了解除這種緊張狀態。
然而,佛洛姆提出,如果性欲真的如佛洛伊德所理解的那樣,那麼自慰對排解性欲來說應該是更理想的手段,因為男女間的性行為需要經歷相互推拉的複雜過程,而自慰則不需要。
佛洛姆認為,佛洛伊德忽視了男女間的兩極性與兩極相結合的欲望。他指出,男女之所以相互感受到性魅力,只有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滿足性欲的需求,而更多的是來自想與另一個性別合而為一的渴望。
女性不僅會被男性的性功能吸引,也會被其性格特質吸引;男性亦然。男性的性格通常具有積極性、領導力與冒險精神等特性,而女性的性格則展現接納性、細心關懷與母愛等特點。當然,佛洛姆認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混合了這兩種特質,只是其中一種通常較為突出。
然而,佛洛姆也表示,男女間的愛情可能成為最具欺騙性的事物。電影與小說經常將愛情描繪得如《羅密歐與朱麗葉》般動人,愛情常被稱為「偉大的愛」,但實際上,愛情往往帶有一種「偶像崇拜」的性質。
若一個人無法以創造性的方式發揮自身價值,他就容易將心愛的人「偶像化」。當一個人缺乏自主性與創造力,一旦失去自己所崇拜的異性,便會覺得人生變得毫無意義,最終因愛情而喪失自我。
這種偶像崇拜式的愛情通常伴隨著「墜入愛河」的強烈體驗。一個人單戀另一人會帶來極大的痛苦,而當兩人相互崇拜並墜入愛河時,兩個陌生人之間的隔閡會瞬間消失,帶來強烈的一體感與狂喜。然而,這種強烈的情感在相互了解後往往會逐漸消退。
如果一個人單戀某人,並最終與對方進入共同生活,可能不久後便會發現自己所崇拜的對象其實並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於是對對方感到失望,並開始尋找新的崇拜對象。而在非單戀、雙方共同墜入愛河的情況下,人們通常會為了討好對方而戴上假面。因此,當彼此開始認識到對方真實的樣貌時,那種令人狂喜的興奮感便會轉變為失望。
偶像崇拜式的愛情往往以極為激烈的方式展現,因此經常被藝術作品描繪為浪漫的愛情故事。
然而,這種激烈的情感其實只是偶像崇拜者在墜入愛河前的極度絕望與孤獨的表現而已。如果我們真的愛對方,對方不會「突然」變得令人著迷,也不會「突然」變得令人失望。在真正的愛情中,兩人之間的障礙會不斷被克服,就像每天都在發生奇蹟一樣。
人們常誤以為愛情是毫無衝突的,但愛情並非單純的休息,而是一同前進與成長。因此,愛情難免會伴隨著衝突。
能否找到一個與自己完全沒有矛盾的「命中註定的對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以彼此的信任與成熟的人格,克服關係中可能發生的矛盾。男女之間的愛情並非單純地遇見「對的人」然後「墜入愛河」,而是一種需要磨練與學習的技術。
在男女關係中,我們通常認為「愛別人」是一件極為容易的事,而困難之處在於找到適合的對象。
換句話說,人們往往以為,只要找到讓自己著迷的人,情感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然而,佛洛姆認為,這種想法就像學畫畫卻不願努力練習技巧,而是期望只要找到合適的描繪對象,就能畫出美麗的作品。
擷取自不安到受不了時念念佛洛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