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看過上一篇的格友歡迎先去看看
愛的藝術:從孤獨到成熟的愛,愛是一種「可以練習」的技能,不要只"想"好好談戀愛
https://vocus.cc/article/6593a0c4fd89780001ce0cb4
本篇文章源自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的經典書籍:愛的藝術。號稱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很推薦大家有機會可以前去購買。
博客來連結: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佛洛姆提出了「成熟的愛」之中的五項要素
說到「給予」,很多人會直覺聯想到「放棄或犧牲」
愛的核心在於「奉獻」。當提及奉獻時,許多人直覺地聯想到「放棄或犧牲」。然而,作者強調只有內心尚未成熟的人,才會將奉獻視為犧牲,甚至是剝奪。對於成熟的個體而言,奉獻反而是展現自我能力的最佳方式,因為只有充裕的資源者,才有能力將多餘的資源分享給他人,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喜悅與成就感。
這就像你第一次領到社會上的薪水,邀請父母共進晚餐一樣,可能也會有一種喜悅的情感。這樣的「我也能為愛付出」體驗,對作者而言是愛的必要條件。
當你真心愛著某人或某物時,你會自然而然地想要照顧、關心對方。比方說,如果你熱愛自己種植的植物,你絕不會忘記給它澆水。但如果你漠不關心,任由它凋零,那麼就無法算是真正的愛。至於「責任」,對作者來說,當你愛著某人或某物時,你會自動地「回應」對方的需求,把對方的事情視同自己的事情一樣重要。這就是責任感的表現。
除了「奉獻」、「照顧」和「責任」之外,作者強調愛一個人必須包含「了解」和「尊重」對方。
對於所謂的了解,不應僅限於表面的觀察,例如「他看起來像是這樣的人」。而是需要用對方的視角去認識他,培養同理心,真正理解對方的處境和想法。而了解對方後,我們也需要「尊重」他。書中提到,尊重這個詞源自拉丁文的「注視(respicere)」,意味著單純地注視對方,讓他自行發展。我們只需欣賞,而非干涉或控制。
相反地,在感情中,若一方不斷期望另一方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或是父母強迫孩子按照他們的計劃發展,而忽略孩子的喜好和需求,這並非「注視和尊重」對方,而是干涉他人,阻礙其成為真正的自己。
如果我們解決了孤獨,我們就不需要婚姻,也不需要伴侶了。但事實上,我們很難解決孤獨,所以我們要學習找到自己的"伴侶"。
伴侶不是只侷限在婚姻上的伴侶,而是那些可以承載你心裡重量的那一群人。就算是毛小孩,當然也可以成為你的伴侶,至於怎麼在人生中學習說再見,那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非常推薦去買來拜讀
博客來連結: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大家多多贊助我,支持我的創作
我是凱文馬拉穆,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