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傳—一行禪師
感悟心得
筆者的觀點其實會很大程度影響他們的寫作一行禪師的理念是相對入世的
在他筆下的佛陀同樣也是相對入世
也因此這本讀起來毫無負擔、輕鬆好懂同時也發人深省
佛教不是一個“宗教”
佛陀也不是一個“神”
最原始只是佛陀修行,之後帶著他的弟子周遊列國,和世人講述醒覺之道
僧團、戒、經都只是衍生物,為了讓人更好去修行、僧團更和諧
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
佛法只是帶你過河,通向彼岸的舟,到了對岸就該放下,不該扛著舟繼續前行 如同手指著月亮的方位,但手指並非月亮
在現實我見到幾乎所有人都對生活苦惱、憤怒,受著情緒所左右
即便多數曾聽聞佛法的人,皈依佛法的人,也執迷於經、咒、念佛等形式主義,而沒有真實理解到佛法的本質,覺悟的本質
探索本質而非表象,理解永恆而非短暫
在讀完這本書,我更理解了佛法的起、本質
也更感受那三皈依文的重量
一行禪師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是越南著名的禪宗大師、作家和和平活動家,於1926年出生於越南中部的阮文省。他在1942年進入禪寺修行,並於1949年成為僧侶。
在越南戰爭期間,一行禪師積極參與和平運動,提倡非暴力和對話。他於1961年創立了“越南禪宗聯盟”,並在1966年前往美國,向世界介紹越南的和平訴求。
一行禪師的著作眾多,包括《當下的力量》和《心靈的修行》等,這些書籍深入探討了正念和內心平靜的重要性。他於1982年創立了“心靈修行中心”,並在法國建立了“梅爾蓮寺”,成為全球正念修行的中心之一。
一行禪師於2022年1月22日圓寂,享年95歲。他的教導和理念仍然影響著全球的修行者和追隨者
他的理念核心可分為以下幾個重點:
- 當下正念(Mindfulness in Daily Life)
- 強調把禪修帶入日常──吃飯、走路、洗碗、工作,都可以是「禪修的一行」。
- 以「三呼一應」〈一呼吸,一回頭,一還原〉等簡易方法,提醒自己回到當下,覺察呼吸與身體的存在。
- 相依共存(Interbeing)
- 提出「我即他,他即我」的觀念: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透過無數因緣條件相互依存而成。
- 透過理解「相依共存」,化解我執、貪執,進而培養慈悲心。
- 行動佛教(Engaged Buddhism)
- 主張佛法不僅是個人解脫,更應投身社會、關懷世界苦難──從反戰、環保、種族平權到父母、孩童、窮苦者等各種議題。
- 他自己創辦「佛教和平學院」(School of Peace)、橄欖山社區(Plum Village),進行社會關懷與教育。
- 四念處與五戒(Four Establishments of Mindfulness & Five Mindfulness Trainings)
- 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作為系統化的修行架構,幫助身心解脫。
- 五戒(Mindfulness Trainings):改寫傳統五戒,以現代語言落實於工作與家庭,例如「對生命的尊重」、「對真理的誠實」、「對公共財產的保護」、「對性愛的責任」、「對消費的覺察」。
- 深度傾聽與慈悲語(Deep Listening & Loving Speech)
- 提倡「深度傾聽」:以全然的同在與接納,聆聽他人的痛苦;
- 「慈悲語」:以誠摯與溫柔的語言回應,化解對立,促進和解。
- 和平與非暴力(Peace and Nonviolence)
- 身體力行反戰與非暴力抗爭,主張透過對話、冥想與內在的和解,達成社會轉化。
- 以「行動禪」(Walking Meditation)等方式,讓和平從個人內心流向家庭、社區、全世界。
佛法不應該是高深而不實際的,佛法的目標應是解決具體問題
佛陀非常的實際 傳的都是很生活性質的佛法 在河邊遇見看牛的小童,就出了看顧水牛經,從看水牛的視角說大道理 講的經也都不是什麼虛空言語,而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能夠從中去推敲出真意 別的宗教或是自己徒弟去問他宏大不著邊際問題,包含宇宙的盡頭,宇宙是否無窮,佛陀死了後會怎麼樣,他總拒絕回答,因為和離苦得樂無關 他講出宏大道理或抽象時候往往是在有真實意義的時候,像是目犍連一直夢到自己母親受苦,就講了比較空的集念
覺悟的本質
佛法的本質就是使人覺悟的方法
覺悟的本質就是,沒有慾望 + 沒有執念 + 持續感知(正念) + 對世界運行有高度了解(智慧) → 基本上你就會沒有苦
要達到這種狀態的方式就是長時間修行+思考
任何離開這個本質的都並非是覺悟、正法
空泛的概念
佛陀也會講一些比較空泛的東西,但我相信這並非本意
原因在於:一、他只在徒弟面對大痛苦的非常時刻講,二、這個和他平常的言詞有出入
目犍連為母親受苦而焦慮時候他講了有點抽象的集念
徒弟看到別人受苦,就講了功德相關的 不管是功德或是集眾念,我想都不是佛陀本意,而只是他用來讓弟子明瞭、脫離痛苦的手段
我時常看到現代人常講要積功德,積福報,都是和佛法初衷相背離的
當你想要累積什麼,這個念頭即是
佛、法、僧
佛,是覺者的意思
佛陀這個名號甚至是村童幫悉達多取的
佛法即是幫助實踐醒覺之道的方法論
僧是幫忙傳遞、傳播佛法的人
經典、戒律的誕生
悉達多在悟到之後開使周遊列國,去各地收徒,教別人怎麼修行醒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