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復盤 2025 W27: 原子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Expected Goals vs. Actual Completion

  • 每次坐下,都要測驗自己的精神層級 → 70% 完成
  • 深度理解 RAG,並且實際能做出項目級別 Demo → 本來排定週六,但沒有完成
  • 每天保持 3 次冥想 10 分鐘,並在 X 上打卡 → 100% finish
    • 早上起床後:曬太陽行走冥想
    • 午飯後:坐著冥想
    • 睡前:拉伸冥想
  • Take PM role → 不是這週重點,但要規劃 → 0%

Reflection on reasons for unmet goals and how to improve next time.

Obvious Stuck Points

  • 工作量有下降,但還是超出預期,實際上還是沒有辦法做到 plan 的事情 (大概 80%) → 下週要很清楚的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有確切的時間分配
  • 目前我沒有一個長期計劃、實行的框架,長會導致目標中斷,或是只能在意中期目標,而無法看到長期,這個是從前到現在就有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What can improve my work

Reflection & Improvement (Next Week’s Goals)

  • Atomic habit 實踐
  • 每週有明確的時間分配,每週強迫自己遵守
  • 設計一個可以讓我不間斷看到長期目標,一步一步實現的框架

Insights & Takeaways

開刀後的反思

這週花了兩天在開刀,主要在解決自己長期以來的呼吸問題

也有了足足兩天時間休息和思考,絕大部分時間我都花在“得到”聽書、sourcery 上

這週聽完了四本書:

  • 格局 — 吳軍
  • 真需求 — 梁寧
  • 原子習慣 — james clear
  • AGI — 劉嘉

主要有幾個深刻體悟:

  • 我對世界的深度認知不足
  • 我對於資訊的搜集、整理、運用,沒有一個有效的系統
  • 我對於如何主動獲取資訊,依照需求建構資訊,把資訊實用並沒有一個好的框架

每個點其實是相輔相成

並沒有一個好的資訊搜集框架,所以導致自己的認知無法有長期持續的增長,大部分認知增長是非計劃內

(因為某些不可預知的事件而產生)

並沒有不好,世界大多數人也都是這樣生活著,但這樣活著其實跟隨波逐流沒什麼兩樣,努力也只是在做邊緣優化,而沒有指數型成長

這幾件事會是今年下半年我需要去提升的點

更深度認知第一性原理

Elon Musk 在 YC AI school 又再講了一次第一性原理 昨天也花了半天時間在解決一個課題上,總結他講的話和我自己實踐下來的經驗,又有了更深刻認知

第一性原理簡介:

  • 識別基本假設
    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先拋開所有習慣性思考、類比或傳統「經驗法則」,找出支撐該問題的最根本前提。例如,要設計新電池,第一性原理會讓你回到材料、化學反應的最基本物理規律,而不是從已有電池的改良思路出發。
  • 從底層邏輯重建
    拆解後,將問題分解成若干原子化的命題,再根據這些命題的內在邏輯和已知自然法則,逐一推演、組合,形成新的解決路徑,而不侷限於現成方案。這樣可以減少路徑依賴,激發更具創新性的設計或決策。
  • 與類比思維的區別
    • 類比思維:借鑑、套用已有模式,優點是快速、低成本;缺點是容易陷入「大家都這麼做」的同質化陷阱。
    • 第一性原理:回歸本質、從零開始,優點是能突破常規、發現全新可能;缺點是耗時、需要較深的領域知識和嚴謹推導。

Musk 火箭和 XAI 的例子就是很經典的詮釋 在做項目時候,做到一個“識別重複”的問題,要把新聞有重複的抓出來,並且標記為同一群類

一開始使用了 embeding 和 cosine similiarity 在實作,有了不錯的效果,但仍會有 1/6 的新聞無法被好好的聚類

老闆和夥伴開始因為成效不彰而推給我各種算法和 embedding 模型,於是排出時間去嘗試,想要測試出一個最好的去重算法,花了一下午做了資料集、測試算法 但最終發現,其實我並沒有把這個東西拆成最底層的要素

去重算法的基本其實是要用 AI 去識別兩者相似度,只要能超過閾值,不需要過度優化

並且我去深度實測了幾種方式,前沿的方法差距微乎其微

基本上系統完全可以用目前簡單的方式實現,之前沒有實現主要問題來自中間過程代碼在實際環境運行中帶來不確定性,而非問題本質不能解或是遠始做法需要改善

主要應該花時間在優化過程,而非底層算法

這是另一種解題思路,在解決問題,要確認“該”解決哪裡

應該要一層一層去把基本要素列出來,並且去查看是哪個不達標,針對他去做優化 而非針對既有解決方案做優化,這樣優化到點上就變成機率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人生遊戲的通關討論區
33會員
93內容數
對我來說 人生就是一個遊戲 活得開心,活得漂亮,活得成功,活得有意義 都是這場遊戲的一個個任務 我想要把這個遊戲打通關 在這裡我會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經驗 把遊戲打通關的一些技巧 打通關的過程 和我自己發現的小 bug,或捷徑 遇到的喜怒哀樂 遇到的困難 遇到的挫折 歡迎大家一起來摸透和想受 這場人生遊戲
2025/06/29
Expected Goals vs. Actual Completion Original 嚴格執行上下班時間 → 要有一個 statistic → 每次坐下,都要測驗自己的精神層級 之前太多交易和節外生枝的事情去影響專注,要想辦法極簡化去屏蔽掉,專注在最重要事情上 花了太多時間去搞沒用的
Thumbnail
2025/06/29
Expected Goals vs. Actual Completion Original 嚴格執行上下班時間 → 要有一個 statistic → 每次坐下,都要測驗自己的精神層級 之前太多交易和節外生枝的事情去影響專注,要想辦法極簡化去屏蔽掉,專注在最重要事情上 花了太多時間去搞沒用的
Thumbnail
2025/06/23
AI程式設計時代來臨,軟體架構需從人類中心設計轉變為AI優化設計,例如降低抽象層級、檔案結構優化、Context集中化等,並以Netflix Dispatch為例,說明AI友好架構的具體實踐,包括Domain Module設計、簡化層級結構、函數式編程和Monorepo架構等。
Thumbnail
2025/06/23
AI程式設計時代來臨,軟體架構需從人類中心設計轉變為AI優化設計,例如降低抽象層級、檔案結構優化、Context集中化等,並以Netflix Dispatch為例,說明AI友好架構的具體實踐,包括Domain Module設計、簡化層級結構、函數式編程和Monorepo架構等。
Thumbnail
2025/06/08
Worldcoin 的價值評估,結合融資回報倍數、用戶數目與鏈上數據,指出其市值被低估,並分析 DeFi 成長潛力、用戶價值與同類應用比較,並列出實現高估值的潛力因素(Orb 大規模部署、UBI 與微支付場景、主流支付網絡整合、Mini-App 與生態發展、新興市場滲透及 Web3 深度融合)。
Thumbnail
2025/06/08
Worldcoin 的價值評估,結合融資回報倍數、用戶數目與鏈上數據,指出其市值被低估,並分析 DeFi 成長潛力、用戶價值與同類應用比較,並列出實現高估值的潛力因素(Orb 大規模部署、UBI 與微支付場景、主流支付網絡整合、Mini-App 與生態發展、新興市場滲透及 Web3 深度融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這一週喜歡的內容、我自己克服的恐懼。 制定目標 最近聽《思維槓桿》podcast,提到了很好的概念 制定明確目標很重要。 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必須排出優先順序。以前我想做的很多,經過很多嘗試,我找出自己最想達成的3個目標,專注在這三個方向,並加上健康方面的附加目標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這一週喜歡的內容、我自己克服的恐懼。 制定目標 最近聽《思維槓桿》podcast,提到了很好的概念 制定明確目標很重要。 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必須排出優先順序。以前我想做的很多,經過很多嘗試,我找出自己最想達成的3個目標,專注在這三個方向,並加上健康方面的附加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到頭來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Thumbnail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到頭來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目標的具體性與困難度: 設定明確且具挑戰性的目標能夠顯著提高個人的努力和表現。 目標與動機的關聯: 理解目標如何激勵行動和提升滿意度,以及其在動機過程中的中介作用。 長期的實證研究支持: 目標設定理論基於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證明了其在多種情境下的有效性。
Thumbnail
目標的具體性與困難度: 設定明確且具挑戰性的目標能夠顯著提高個人的努力和表現。 目標與動機的關聯: 理解目標如何激勵行動和提升滿意度,以及其在動機過程中的中介作用。 長期的實證研究支持: 目標設定理論基於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證明了其在多種情境下的有效性。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我期望透過這本書學習到‘’一日一行動‘’的習慣養成方法,但可惜...
Thumbnail
我期望透過這本書學習到‘’一日一行動‘’的習慣養成方法,但可惜...
Thumbnail
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後,你會更上一層樓;若每天退步一點點,你會弱化趨近於「零」!善用「複利效應」,讓小小的原子習慣滾利,滾出人生的大不同! 這本書於2019年6月出版,作者是James clear(詹姆斯 克利爾),這本書有介紹很多保持習慣的方法,不只應用在生活上,還能應用在工作或學習! 作
Thumbnail
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後,你會更上一層樓;若每天退步一點點,你會弱化趨近於「零」!善用「複利效應」,讓小小的原子習慣滾利,滾出人生的大不同! 這本書於2019年6月出版,作者是James clear(詹姆斯 克利爾),這本書有介紹很多保持習慣的方法,不只應用在生活上,還能應用在工作或學習! 作
Thumbnail
要維持規律的日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既使只是日更100字!要做到規律的日更,除了盡量降低寫作障礙之外,我認為更積極的做法是建立日常寫作習慣。
Thumbnail
要維持規律的日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既使只是日更100字!要做到規律的日更,除了盡量降低寫作障礙之外,我認為更積極的做法是建立日常寫作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