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亞馬遜(Amazon)這家商業巨擘的財務表現時,其事業版圖之廣闊與複雜,很少有人能把全部事業體講解很好,這也包括我在內。這是我第一次分享亞馬遜這間公司,而這篇文章將聚焦於解讀其最新的財務報告,深入剖析其數字背後的意義。若各位對這家公司有更深入的興趣,未來我將會嘗試分享我較為熟悉的業務領域和亞馬遜的醫療保健。這篇內容除了財務業績的專業分析,最後我也將分享一個我在社群媒體上洞察到有趣的偏誤,為這次內容提供一個輕鬆的彩蛋,所以一定要看到最後😉。
營收與獲利
從亞馬遜第二季的財報數據來看,儘管全球經濟存在不確定性,其核心業務依然展現出強勁的成長韌性。總淨銷售額達到 1,677 億美元,年增 13%,若排除匯率波動的影響,增長率仍有 12%,這顯示其業務動能並非單純受惠於外部因素。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三大事業體營收的結構性變化。北美電商業務年增 11% 至 1,001 億美元,持續鞏固其在本土市場的領先地位。國際電商業務則表現出更快的增長,年增 16% 至 368 億美元,這不僅反映了其全球擴張策略的成效,也意味著在新興市場的投入正逐步轉化為實際的營收。然而,真正驅動亞馬遜獲利引擎的,仍是其高利潤的雲端服務部門 AWS,該部門營收年增 17.5% 至 309 億美元,持續扮演集團成長的關鍵角色。
獲利能力的提升是本季財報的另一大亮點。營業利益從去年同期的 147 億美元大幅攀升至 192 億美元。深入分析其背後原因,除了營收規模的擴大,各事業體的利潤率改善更為顯著。國際電商部門的營業利益從去年同期的 3 億美元飆升至 15 億美元,顯示其在全球市場的營運效率顯著提升,成本控制和規模經濟的效益正在發酵。同時,AWS 作為利潤支柱,其營業利益也穩定增長至 102 億美元,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利潤業務中的主導地位。
然而,在亮眼的營收和獲利數字背後,我也觀察到普遍大量資本支出公司的現象:自由現金流的大幅下滑。從去年同期的 530 億美元驟降至 182 億美元。這一下降可能反映出公司為了支持未來的成長,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資本支出,例如擴建倉儲物流設施、投資新技術或資料中心等。雖然這在短期內會壓縮自由現金流,但若這些投資能有效轉化為未來的營收與獲利,則將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也提醒我們,在評估亞馬遜這類成長型企業時,除了關注單一季度的營收與獲利,更應深入探討其現金流結構與資本支出的策略意圖。
亞馬遜執行長 Andy Jassy 表示:「我們堅信 AI 將改變每一種顧客體驗,這一點已經開始實現。我們將 Alexa+ 擴展至數百萬名客戶,持續看到我們的購物代理被數千萬名客戶使用,推出了像 DeepFleet 這樣的 AI 模型來優化超過一百萬台機器人的生產力路徑,透過 Kiro(新的智慧 IDE,類似傳統IDE開發環境的AI開發工具)讓軟體開發人員撰寫程式碼變得更加容易,推出 Strands 以便更輕鬆地構建 AI 代理,並發布 Bedrock AgentCore (AI代理人平臺)以確保代理能夠安全且具規模地運作,我們在 AI 領域的進展全面提升了顧客體驗、創新速度、營運效率與業務成長,我對未來充滿期待。」
營運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