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應部7.14 💠 Mahāsāla-suttaṃ(大富者經 / 大娑羅樹經)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佛陀法語 | 關於孝養

佛陀法語 | 關於孝養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 某日,一位本來生活富裕的婆羅門,卻衣衫襤褸地來到佛陀的修行處。 在與佛陀互相寒暄問候之後,佛陀問道: 「婆羅門,你為何如此衣衫襤褸、穿著這麼破舊的外衣呢?」 婆羅門回答佛陀說: 「偉大的喬達摩啊,我有四個兒子,但他們受到妻子的蠱惑,一起聯手佔據了我的房子,又把我趕出家門。」 聽了之後,佛陀對他說: 「那麼,婆羅門,下次當你參加婆羅門的集會時,在大眾面前,對你的兒子們誦出這些偈子。」 Yehi jātehi nandissaṁ 他們出生我歡喜 yesañca bhavamicchisaṁ 唯願他們皆成就 Te maṁ dārehi sampuccha 卻聽妻言趕我走 sāva vārenti sūkaraṁ 狠如獵犬驅趕豬 Asantā kira maṁ jammā 他們卑鄙又無恥 tāta tātāti bhāsare 口口聲聲喊親爹 Rakkhasā puttarūpena 裝成我兒實羅剎 te jahanti vayogataṁ 因我年老將我棄 Assova jiṇṇo nibbhogo 就像無用的老馬 khādanā apanīyati 不給食物任自滅 Bālakānaṁ pitā thero 那些兒子的老父 parāgāresu bhikkhati 只能靠乞食為生 Daṇḍova kira me seyyo 拐杖更值得依賴 yañce puttā anassavā 勝過不肖的兒子 Caṇḍampi goṇaṁ vāreti 因它能趕走野牛 atho caṇḍampi kukkuraṁ 乃至兇惡的野狗 Andhakāre pure hoti 黑暗中領我前行 gambhīre gādhamedhati 入水能探立足地 Daṇḍassa ānubhāvena 拜拐杖的大威能 khalitvā patitiṭṭhatī 助我穩健蹣跚行 後來,這個被自己兒子趕出家門的老富翁,就在婆羅門的集會堂中,對著也來參加集會的兒子們誦出這段偈言。 兒子們聽了之後,非常慚愧後悔。他們連忙迎回父親,為他沐浴並換上全新的衣服。 過後,這位老爸爸帶著兩套全新的衣服來拜訪佛陀,他對佛陀表示: 「我們婆羅門習慣以回贈導師禮物,作為對導師開導我們的感謝,請您收下。」 佛陀基於慈悲,收下了這份贈禮。 婆羅門老富翁非常歡喜,盛讚佛陀之後,也誠懇地成為佛陀的在家弟子,終生皈依。 ---- 大部分的時候,自認在學習佛法的在家居士們,容易偏向學習出世間解脫的經文,因此,若是講到三共相(無常、苦、無我);四聖諦(苦、苦集、苦滅、滅苦之道)或其他佛教名詞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 但是,有些時候,即使可以講出這些真正的大道理,卻仍然無法在世俗社會中感受到佛法的利益。 原因在於,只能在世俗社會中,以居士身份學習佛法的人,就是仍不具足出家因緣的人。換言之,就是一隻腳踏在世間,另一隻腳踏在出世間的人。 若是過於重視出世間的法,則生活上就會顯得無情冷漠。 佛陀就是完全了解這些因緣的大智者。 因此,他不會在一聽到那位可憐的老爸爸的自述後,就和他講些因緣果報的道理,雖然很明顯地,他會有這樣的遭遇,必然是過去做的某些惡業成熟的果報。 不過,佛陀不和他講這些。 當在一個人身心受苦、脆弱不堪的時候,他很難聽得進去這些道理,或即使聽得進去,也可能會曲解意思,導致更加沮喪或自暴自棄。 佛陀曾對阿難尊者說過:因緣法是非常深奧難懂的。 所以,他不會對一個被親生兒子趕出家門、只能靠乞食度日的老先生講這些道理。

反而,他教了他,如何善巧地在正確的場所、時間,說正確的話,這些當下立即可以看到效果的方法。 在公開的場所,而且是知識分子的集會時間,他依照佛陀所教的,誦出那些極有智慧、不亢不卑的偈言。 只要是有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的知識分子,都會對此感到心有戚戚焉,不但會站在老者這邊,那些本來霸佔家產的兒子們也會感到不安與惶恐,進而回心轉意。 如此,即使沒有皈依佛陀、不是信徒的人,也可以當下感受到『佛(陀開示的正)法』的利益。 對於現代社會來說,道德教育逐漸式微,社會事件中,弒殺父母或是棄養、虐待事件層出不窮。 這些雖然都是業力的輪迴,但輪迴是可以透過佛陀教導的八正道而逐漸止息的。 世間若父母仍在、或身為他人父母者,應該更加努力地做到佛陀所開示的福業中的前兩項:佈施、持戒。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業力和果報』是不分時間、地點、人種或國籍、身份...等等這些非實際存在代表名稱,該成熟的時候被,善或不善的果報都必須當下承受。 另外本篇經文還講述,佛陀本來是不接受說偈後之供養,但最後出於慈悲,仍收了婆羅門的回禮。 某些翻譯資料說其實佛陀沒有直接收下,或以不同方式受禮。 姑且就不論佛陀是否收了這份供養,或他怎麼收的。 佛陀是有可能為了不讓婆羅門因為無法完成自己認定的觀念流程,而生氣憂懼瞋心,所以收下了婆羅門的回禮。 畢竟,一個那麼年長的老人,觀念已經不容易調整,與其讓他著急或難過,不如就暫時隨順他的意願,使他心生歡喜滿足,對佛陀與法生起信心,累積『信』波羅蜜,以達到開示教法的最大利益。 只是這種分寸的拿捏,只有佛陀或已經沒有貪瞋癡等自我意識存在的阿拉漢們才能掌握得當。 若是修行仍不到那個階段,卻常常說:「隨順居士」的不如法供養的僧侶,極有可能會玩火自焚。 身為居士,也應該多多了解什麼是如法供養,以免害了那些出家修行的僧侶。 ---- 經文的篇名『Mahāsāla』拆分為Mahā + sāla,共有兩個字義。 Mahā為形容詞時,意思是:大的、偉大的、巨大的。 Sāla為名詞時,意思有兩個,一個指的是娑羅樹,另一個是『有房子的人』 因此,Mahāsāla可被意譯為 1. 大富者 或 大家主 2. 大娑羅樹 根據經文的描述,他本是有房有兒,生活富裕、也頗有地位的婆羅門,所以傳統多將本經篇名翻譯為:大富者經。 但因為娑羅樹與佛陀有著深厚的因緣,故增列這個譯名,作為知識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2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受到風寒之苦。 他對當時擔任他的侍者的Upavāna(伍巴瓦納)尊者說: 「伍巴瓦納,請你為我取些熱水來。」 伍巴瓦納應諾之後,穿好外衣,來到住在舍衛城,一位名叫「Devahita(迭瓦西塔)」的婆羅門的住處。
Thumbnail
2025/08/02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受到風寒之苦。 他對當時擔任他的侍者的Upavāna(伍巴瓦納)尊者說: 「伍巴瓦納,請你為我取些熱水來。」 伍巴瓦納應諾之後,穿好外衣,來到住在舍衛城,一位名叫「Devahita(迭瓦西塔)」的婆羅門的住處。
Thumbnail
2025/08/01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 清晨時候,他著衣持缽,進入舍衛城乞食,他來到名為烏逹亞的婆羅門家前,烏達亞佈施了飯食。 隔天,佛陀又來到烏達亞婆羅門的家門口,烏達亞第二次佈施了飯食。 第三天,佛陀依然來到烏逹亞婆羅門的家前...
Thumbnail
2025/08/01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 清晨時候,他著衣持缽,進入舍衛城乞食,他來到名為烏逹亞的婆羅門家前,烏達亞佈施了飯食。 隔天,佛陀又來到烏達亞婆羅門的家門口,烏達亞第二次佈施了飯食。 第三天,佛陀依然來到烏逹亞婆羅門的家前...
Thumbnail
2025/07/31
某個時候,佛陀來到馬嘎達國(Magadhan,古譯“摩揭陀)的南山附近,那裡有座名為「一梗」的村莊。 在那村莊中,住著一位巴拉德瓦賈族姓的農耕大戶婆羅門,名叫「卡西」。當時正值播種季節,卡西準備了五百隻犁和相等數量的軛,準備進行播種作業。
Thumbnail
2025/07/31
某個時候,佛陀來到馬嘎達國(Magadhan,古譯“摩揭陀)的南山附近,那裡有座名為「一梗」的村莊。 在那村莊中,住著一位巴拉德瓦賈族姓的農耕大戶婆羅門,名叫「卡西」。當時正值播種季節,卡西準備了五百隻犁和相等數量的軛,準備進行播種作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偉大 佛陀住世時,有位在家弟子祈求佛陀開示,並說道:「慈悲的佛陀啊!我每日學佛、念經、祈求,但為何我做生意都失敗;家宅不安,衰事纏身;甚至連衣食都成問題?到底我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今生受此果報?佛啊!請救我吧!」
Thumbnail
偉大 佛陀住世時,有位在家弟子祈求佛陀開示,並說道:「慈悲的佛陀啊!我每日學佛、念經、祈求,但為何我做生意都失敗;家宅不安,衰事纏身;甚至連衣食都成問題?到底我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今生受此果報?佛啊!請救我吧!」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佛陀在世時,波羅奈國的梵摩達王有一位公主,名叫伽尸孫陀利,其容貌非常清麗,性情柔善,而且出生時身上就披著袈裟。隨著年齡的增長,公主身上的袈裟也跟著變大。有一天,祂和隨從到鹿野苑遊玩,看見佛陀的相好光明,心裡非常喜悅,於是走上前去,頂禮佛足。
Thumbnail
佛陀在世時,波羅奈國的梵摩達王有一位公主,名叫伽尸孫陀利,其容貌非常清麗,性情柔善,而且出生時身上就披著袈裟。隨著年齡的增長,公主身上的袈裟也跟著變大。有一天,祂和隨從到鹿野苑遊玩,看見佛陀的相好光明,心裡非常喜悅,於是走上前去,頂禮佛足。
Thumbnail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很富有,每天過得舒舒服服; 另一個很窮,日子過得非常苦。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印度求取佛經,你看如何?” 富和尚說:“那麼遙遠,你如何去?” 窮和尚說:“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 富和尚哈哈大笑:“我想去印度也好幾年了,一直沒成行的原因是旅
Thumbnail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很富有,每天過得舒舒服服; 另一個很窮,日子過得非常苦。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印度求取佛經,你看如何?” 富和尚說:“那麼遙遠,你如何去?” 窮和尚說:“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 富和尚哈哈大笑:“我想去印度也好幾年了,一直沒成行的原因是旅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