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早上醒來總是帶著一種隱約的厭世感。
不是因為夢特別甜,而是因為現實太累了。 一想到要起床面對壓力、行程、責任,整個人就像被鉛塊壓著一樣, 手機鬧鐘響個五次,我還是會窩在棉被裡想:「可不可以今天直接跳過?」
但就在這樣的情緒裡,我慢慢摸索出了一些小技巧,不劇烈、不強迫,也不是什麼偉大的自律, 只是三個溫柔的小步驟,讓我對早晨,沒那麼抗拒了。
1. 換掉那個「世界末日」的鬧鐘聲
以前我的鬧鐘是 iPhone 預設的「雷達」,
每次一響都像有人突然衝進房間大喊「地震了快逃啊!」 我的神經每早都被這種驚嚇開場拉緊,難怪一整天都處在焦慮的基調裡。
後來我換成了一個水流聲+輕音樂的鈴聲。
它不像鬧鐘,像是在說:「欸~早安,今天會是個還不錯的日子喔。」 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讓我的起床儀式不再那麼暴力。
2. 睡前留一句話給「明天的我」
這是我在一段低潮期無意間開始的習慣。
我會在睡前對著筆記本、或是打開手機備忘錄, 寫一句話給明天的自己,比如:「不用急,一步一步就好。」 或是「謝謝你今天撐住了。」甚至是「明天早餐想吃蛋餅嗎?」
這種做法有點像是在跟未來的自己打招呼,
那個「明天的我」好像就不是孤軍奮戰, 而是有人在陪伴,哪怕只是昨天的我。
3. 點亮一盞屬於自己的「早晨小燈」
我房間的主燈很刺眼,以前都是起床後整個屋子亮到像便利商店,
後來我買了一盞黃光小夜燈,
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開那盞燈,不大不亮,卻很溫暖。
光線會影響人的心理,真的。
這盞燈像是告訴我:「不用馬上全力衝刺,先慢慢醒來就好。」
最後想說:
生活有時候真的不需要什麼大轉變,
反而是這些微小、安靜、細緻的舉動, 一點一點,把我們從混亂與倦怠裡拉出來。
我現在不會說「我超愛早晨」,但至少,
我不再討厭醒來的那一刻。
希望這三個小習慣,也能成為你日常裡的一盞小燈。
早安,不用著急,今天也慢慢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