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從財務長到森林僧侶|他在森林中學到的事,改變了我看待人生的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小新現在正式開放「線上會計家教服務」囉!如果你有相關學習需求,可以填寫以下表單,我會主動聯絡你安排試教(試教提供半價優惠😊):
👉https://forms.gle/x7BzefGoMBwbdChF9

raw-image

Hi,我是小新,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觸動我很深的書: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光看書名就會覺得很有意思,「我可能錯了」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著一種力量。它提醒我們放下那種非得是「我對你錯」的執念,嘗試從別人的立場看看事情,有沒有可能,是我錯了?很多人際關係的衝突、內心的糾結,其實都源自於那種「我一定是對的」的想法。但如果我們願意在心裡留下一句「我可能錯了」,不只會讓彼此的關係多一點空間,也是給自己鬆綁,不再困在鑽牛角尖的情緒裡。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從財務菁英到僧人。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從財務菁英到僧人。

這本書的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過去是一位商業菁英,他年紀輕輕就當上跨國企業的財務長。按理來說,他擁有了世俗所定義的一切成功,像是地位、金錢與美好未來。但他卻感到極度空虛。於是他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得到了這麼多,卻一點也不快樂?」這是他最初的叩問:

如何才能真正地感到快樂與平靜?

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很多人可能覺得瘋狂的選擇,那就是放下所有一切,到泰國的森林寺院出家。這一待,就是17年。但修行並沒有讓他從此高枕無憂。還俗後,他和我們一樣,面對感情的起伏、人性的掙扎,甚至還經歷了憂鬱症和漸凍症的打擊。這些看似殘酷的經歷,卻成為他最深的學習,也讓他的每一句話,都有了說服力。他的一生彷彿在告訴我們:

心靈的修煉是一輩子的事,並沒有所謂一勞永逸的「畢業」。

我自己在讀完後,收穫很大,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三個重點:

  1. 如何在外界紛擾中找回內心的平靜?
  2. 如何改善人際關係?
  3. 用什麼態度面對不確定性。

如何在外界紛擾中找回內心的平靜

念頭就像一隻瘋狂的猴子,在心裡跳個不停。

念頭就像一隻瘋狂的猴子,在心裡跳個不停。

我們的內心之所以會感到不安,常常是因為腦袋裡冒出了一堆想法。像是:「我是不是很沒用?」、「為什麼他不回訊息?」、「錢又不夠用了怎麼辦?」這些念頭就像一隻瘋狂的猴子,一直在心裡跳來跳去、吵個不停,讓我們越想越焦慮,越想越不安。

但其實,在佛教的觀點裡,這些念頭本身是「無常」的,也就是說,它們會來也會走,沒有一個是永遠不變的。我們不一定要馬上去認同或相信它們。作者提醒我們,可以練習當一個旁觀者,就像坐在觀眾席上,看著這個叫做「我」的人,現在腦袋裡正出現什麼念頭。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被念頭牽著鼻子走,而是能拉出一點距離,保持清醒。不過老實說,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我們的心思真的很容易飄來飄去,一下想到昨天的事,一下又煩惱明天的事。那該怎麼辦呢?作者給了一個很實用的小方法:

多呼吸,少思考。
多呼吸,少思考。

多呼吸,少思考。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真的很有用。只要你開始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感覺氣息進來、吐出去,你的心就會慢慢從混亂中安靜下來。你可能一下子又會分心了,但沒關係,只要發現自己的注意力飄走了,就輕輕地把它拉回來,回到呼吸上。這個練習能幫助我們回到「當下」,是一種讓心平靜下來的方法。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要輕易相信腦袋裡所冒出的每個念頭。只有當你的心是清明、穩定的時候,才比較看得清楚哪些念頭是有價值的,值得去行動;哪些只是妄念,讓你白白擔心而已。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做出適當的選擇,也比較能活得自在一點。

如何改善人際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往往導因於我們太堅持自己的立場了。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往往導因於我們太堅持自己的立場了。

人跟人之間的衝突,常常不是因為事情真的有多嚴重,而是我們太堅持自己的立場了。可是如果那一刻,我們願意在心裡默默留下一句:「嗯……我可能錯了。」整個局面,或許就會不一樣了。

這句話並不是要你否定自己、也不是要你委屈求全,而是幫助自己從「戰鬥模式」切換到「傾聽模式」。當你能這樣想,你的防備心會瞬間下降,你會更有可能聽見對方真正想說的話。而當對方感受到被尊重,認為你願意溝通,很多誤會才有化解的可能。

同樣是被搶食物,卻有不同的反應。

同樣是被搶食物,卻有不同的反應。

另外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如果今天你在路上被一隻猴子搶走食物,你大概只會無奈地嘆氣:「唉,怎麼這麼倒楣。」但如果搶你的是一個人呢?你可能會立刻火冒三丈地想:「這個人怎麼可以這麼沒品?!」

為什麼同樣是搶食物,情緒反應會差這麼多?這是因為我們對「人」有所期待,覺得人應該要守規矩、有同理心,結果對方沒有照劇本演,我們就會失望、生氣。

但事實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價值觀,行為自然也不會完全符合我們的期待。就像書中說的:石頭本來就是硬的,水本來就是濕的。那是它們的本質,我們不需要跟這個「事實」對抗。有時候,放下「他應該要怎樣怎樣」的期待,我們的心反而會輕鬆很多。不再執著對方該怎麼做,我們就不會那麼容易受傷。這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更成熟的理解與接納。

面對人生不確定性的從容態度

我們都喜歡掌控一切,因為那樣會讓人有種安全感。但現實是,人生常常不是照我們預想的路走。很多時候,那些「沒想到的事」才是真正考驗自己的難題。

對比約恩來說,好事、壞事,都是意料之外。

對比約恩來說,好事、壞事,都是意料之外。

就像作者比約恩一樣,他沒想到中年之後會遇到一個真正懂他、愛他的人,也沒想到自己會突然被診斷出漸凍症。好事、壞事,全都是「意料之外」。但他沒有因此崩潰或埋怨,反而選擇相信,這一切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他學會放手,學會順著生命的流向走,而不是硬要抓住一切不放。他用一種安穩、平衡的心態面對人生的變化。

這讓我想到達摩《二入四行論》裡的一句話: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意思是說,不管你是得到了什麼,還是失去了什麼,心都可以不被那個結果牽著走。因為這一切,大多是「因緣」促成的,不完全是我們所能控制的。能這麼想就會比較釋懷。既然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完全掌握,那與其抓得太緊、焦慮不安,不如學習一種更柔軟的態度,淡然一點。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都不讓心裡起太大的波瀾。

除了「不確定性」外,人生還有另一個特性——「無常」。什麼事物都不會永遠維持一樣。有些人出現在你生命中,是一種緣分;但當緣分走了,他們也就離開了。我們沒辦法讓所有東西都停在最美好的那一刻。

這也呼應書中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這也會過去。」當你痛苦到撐不下去的時候,這句話就像是一盞燈,提醒你:「現在的苦只是暫時的,它會過去。」而當你處在人生高峰、感到幸福滿滿時,這句話也提醒你要珍惜,因為連好日子,也不會永遠停在那裡。懂得這一點,就會少一點執著,多一點平靜。

身體的苦無法避免,心裡的苦沒有必要

人生會經歷生老病死,本質是苦的。

人生會經歷生老病死,本質是苦的。

人生,其實本來就不輕鬆。從我們出生那一刻開始,有了身體,痛苦也就跟著來了。這個身體會累、會病、會老,最後也會走到終點。而除了這些無法避免的「身體上的苦」,我們還得面對各種人際關係、工作壓力、生活挑戰……慢慢的,心也開始累了。

有時候我們為了一句話、一個失敗、一段關係,在心裡掙扎很久,那就是「心理的苦」在作祟。身體會痛,這我們改變不了,但讓心也跟著受苦,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選的。而作者,就是提醒我們:苦難本來就會有,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面對它

這本書最打動人的地方,不是它講了多深奧的道理,而是它「真實」。作者比約恩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心靈導師,而是一個經歷過人生起伏的人。他不是站在台上指點江山,而是像一個老朋友一樣,坐在你身邊,很誠懇地說:「我走過這些路,我知道那種痛,也知道什麼是放下、什麼是平靜。」你會聽得進去,因為他不是單純地在講道理,而是在分享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從他身上看到自己。比約恩的迷惘、脆弱、困惑,其實我們也都有。只不過,他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去面對這一切。

這本書教我們分辨的智慧。

這本書教我們分辨的智慧。

最後,這本書教給我們的,不是叫我們逃避人生的苦,而是教我們分得清楚:哪些事我們可以改變,例如我們的念頭、我們的態度;哪些事我們無法改變,例如別人的想法、生命的無常。還有最重要的是學會那份「分辨的智慧」。

從這個角度看,《我可能錯了》不只是一本書,它更是一份來自生命深處的禮物,一份送給每一個在人生路上迷路的人,溫柔卻有力的提醒。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成為我的付費訂閱者。這不只是對我創作的支持,更讓我有資源持續深入研究與整理這些知識,讓內容更完整、更有價值。
💼 方格子付費訂閱專區👉每月餵食寫作方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財商有點難,小新幫你變簡單
167會員
142內容數
我喜歡閱讀,也喜歡在閱讀中和自己對話。開設這個沙龍,是希望能把讀書時的一些想法、感受記錄下來。對我來說,寫下來的那一刻,才是真正消化、理解內容的開始。而這些記錄,也許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聊聊彼此的觀點、交換閱讀的樂趣——如果剛好對你也有點幫助,那就更好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教授分享的一則故事與勉勵。以及小蝦的心得與反思。適合心中有一團迷霧、在轉換階段、不知何去何從時閱讀。文末提供腦力激盪喔。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教授分享的一則故事與勉勵。以及小蝦的心得與反思。適合心中有一團迷霧、在轉換階段、不知何去何從時閱讀。文末提供腦力激盪喔。
Thumbnail
作者原是經濟學家,為了尋找人生答案,遠赴泰國出家修行17年,體悟到人生智慧,使他能平靜面對漸凍人之苦。
Thumbnail
作者原是經濟學家,為了尋找人生答案,遠赴泰國出家修行17年,體悟到人生智慧,使他能平靜面對漸凍人之苦。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也需要一些建議,那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當閱讀《我可能錯了》,你會感覺就像待在作者身旁,一起陪他走過命運多舛的一生,而在這過程中的故事、體驗與感悟,必定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也需要一些建議,那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當閱讀《我可能錯了》,你會感覺就像待在作者身旁,一起陪他走過命運多舛的一生,而在這過程中的故事、體驗與感悟,必定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是比約恩,在他26 歲那一年,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這本書是他還俗回到瑞典後所寫下的 以下寫下書中幾個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是比約恩,在他26 歲那一年,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這本書是他還俗回到瑞典後所寫下的 以下寫下書中幾個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