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供讚:從皈依懺悔到解冤釋結的實踐
七支供讚的修行基礎
七支供讚作為佛教重要修行法門,其前兩支「最勝三寶我皈依」與「一切罪業皆懺悔」,為修行者建立了堅實的皈依懺悔基礎。第三支「眾生盡善隨喜讚」教導我們隨喜功德,學習讚嘆一切善行,更要實踐解冤釋結的慈悲精神。
民國初年修行感應
民國初年曾有一位大德,透過持戒苦修、造橋鋪路、齋僧布施等善行,成就了殊勝的修行功德。這位聖者從不殺害生靈,秉持不殺生戒,一生行善積德。其加持力之強,僅以手指便能治癒重病,這正是功德迴向與慈悲加持的真實展現。最終當生解脫,現已證得菩薩果位,其修行歷程告訴我們:真正的佛法修行需要精進不懈,透過實際行動累積善業功德。
業報與改行的智慧抉擇
面對殺業與淫業等重業,修行者必須正視現世報應與來世果報的嚴重性。從事相關行業者,應積極尋求改行轉業的機會,這是離苦得樂的根本之道。
許多人擔心改行會影響社會運作,這實為妄想執著。修行路上,我們應先自度自救,當證得菩薩境界時,自然有能力利益眾生、平衡世間。
當下修行的緊迫性
作為罪苦眾生,我們面臨著業報現前的考驗,必須把握當下進行懺悔修行。與其過度擔憂未來,不如專注於當下精進,透過持戒念佛、行善積德來化解業障。
佛法實踐的核心在於:皈依三寶、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解冤釋結。只有真正實踐這些修行法門,才能在生死輪迴中找到解脫之道,最終成就菩提道果。
修行路上,我們應當學習祖師大德的精神,以慈悲心對待眾生,以智慧心面對業報,在佛法指引下走向光明。
🎧 前往恭聽▸ https://youtube.com/shorts/lFVJhg8MicM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修行人可以治病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