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靈魂的居所 是理性與情感的平衡點 - by 亞里斯多德
最近跟 Sylvia 在留言互動的時候,她提到了 OH 卡,突然讓我想到一個很有趣的發現。
我們現在用的這些卡片工具,從塔羅牌到 OH 卡,英文都叫「Card」,但這個字根其實來自希臘語,原本的意思是「Heart」(心臟)!!!
這個發現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現在除了塔羅牌,還會有這麼多種卡片出現?
應該不是只有我有冒牌者症候群吧 ?
我自己也常常有那種「明明很努力了,但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感覺。
有時候甚至會想:我是不是在裝會?是不是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厲害?
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困擾。
現在的選擇太多了,反而讓人更不知道該怎麼選。以前的人可能沒那麼多選項,但至少不會像我們這樣天天在那邊糾結「我到底適合什麼」、「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各種工具的出現
所以我發現很多人開始找各種工具來認識自己。
除了傳統的塔羅牌,現在還有 OH 卡、奧修禪卡、天使卡什麼的。
不只限卡片,MBTI、星座、人類圖這些也很受歡迎。
我覺得這些工具有個共同點:它們都在幫我們把說不清楚的感覺,用比較具體的方式表達出來。
就像有時候我心裡有個感覺,但就是講不出來,然後抽到一張卡或看到一個描述,突然就「對對對 !!! 就是這個感覺 !」
Card = Heart 的驚人發現
回到剛才說的,「Card」這個字根來自希臘語的「Heart」。
舉例 : cardiologist(心臟科醫生)、cardio(跟心肺相關運動)這些字都有同樣的字根。( 不知道知識有沒有卑鄙的流入你們的腦袋中 😏 )
所以這讓我想到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心臟是靈魂的居所,是理性跟情感的平衡點。
古希臘人可能早就知道,心不只是個器官,它還是智慧和直覺的來源。( 當然也許可能是我自己腦補 )
所以當我們在用「Card」的時候,其實是在回到「Heart」,回到心的指引。
卡片到底在做什麼?
我後來想通了一件事:卡片本身沒有什麼神奇的力量,真正有力量的是我們自己的心。
從榮格的心理學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有很多面向:有意識的自己、潛意識的陰影、內在小孩、智慧老人等等。
平常這些面向都躲在意識底下,需要一些特殊的方式才能讓它們浮現。
我認為卡片就是這樣的媒介。
當我抽到一張卡的時候,重點不是卡片說了什麼,而是我看到這張卡的時候,心裡冒出了什麼感覺、什麼聯想。
同一張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我自己在不同時期看到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因為答案本來就在我們心裡,卡片只是幫我們把它挖出來而已。
一些我想分享的想法
其實理解這個道理之後,我想分享一些自己平常在做的事情,也許對那些正在迷惘中的人會有一點幫助。
以前我也會一直想「什麼是最好的選擇」,後來我發現與其這樣糾結,不如問自己「我願意為哪個選擇負責」。
我覺得沒有完美的選擇,只有我們願意承擔的選擇。
當我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時,那種焦慮感,就我自身經驗來說會減少很多。
我也會去注意什麼事情會讓我覺得安定、有力量。可能是某些人、某些活動,或某些環境。
這些能讓我感到平靜的元素,往往就指向我真正在乎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我學會用心去感受,而不是只用腦袋分析。
也許我們現在太習慣理性思考了,但我覺得心其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感知器官。
如果正在迷惘中的話,也許可以試著問問自己的心在說什麼。
不知道怎麼問的話,確實就可以透過卡牌或者其他的方法。
回到最初的智慧
跟 Sylvia 聊到 OH 卡之後,我突然覺得很有趣:原來自我探索這件事,古人早就在做了。
Card = Heart 這個字根告訴我們,最深刻的智慧一直都在我們心裡,只是可能需要一些方法來喚醒它。
我認為現在這些卡片工具的出現,其實就是在幫我們回到內心,重新認識真實的自己。
下次當誰感到迷惘的時候,我想不用急著找更多工具或答案,說不定可以先問問自己:清不清楚我的心在告訴我什麼?
說不定,答案一直都在那。
Just share to you ~ 我是 Joker 咱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