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AI為寫作帶來甚麼變化?——從稿紙、鍵盤,到與AI同行的創作旅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還記得學生時代,用的是藍格稿紙,每頁600字,一筆一畫工整地寫上去,錯了字,只能塗黑或畫線,再補寫。那時寫作,得在心中醞釀許久,想清楚一句話要如何鋪陳,才敢落筆。每一字,每一句,皆來自腦中千回百轉的斟酌,生怕一個不慎,整段文章的氣韻就亂了。這樣的時代,寫作是沉靜的、謹慎的,也是緩慢而深刻的。

raw-image

後來,電腦普及了。

個人電腦讓我們不再被筆跡限制,鍵盤敲下的每一個字,雖仍需斟酌,但錯了就能刪,不留痕跡。可以剪貼,可以移段,可以迅速重整邏輯。寫作變得方便,也變得更快。然而,校稿仍是長時間的勞作。寫完後還得一段段慢慢讀,潤筆、調句、對照段落前後文是否通順。有時一段寫錯了,只能全部刪掉重來;有時思緒卡住,望著閃爍的游標,竟是一整天也寫不出一句話。電腦雖然是工具,但創作仍是單打獨鬥的過程。

再後來,AI來了。

最初,AI只是個小幫手,像拼寫檢查、文法修正一樣,輔助寫作。但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躍進,如今的AI已經能與人並肩同行,甚至參與「創作」這件事本身。從開頭的靈感發想,到段落的結構安排,再到最後的文句潤色,AI都能即時地回應、提供意見,甚至重新生成。

變化是劇烈的,也是根本的。

在AI出現之前,寫作是一場獨白,一個人與內心的對話;而現在,它成了一場對話,是「意念同行」的合作。你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有一個智慧的搭檔,時時陪伴、即時回應。最神奇的是,這位搭檔不會打斷你,不會評判你,只會無條件地幫你整理思緒、轉換語氣、嘗試不同風格,直到你滿意為止。

例如,我們現在可以先「口頭」說出一段話,請AI轉寫成文字;或寫出一個簡略的段落,請AI潤色、改寫。當一個版本不滿意,就換一個再看。AI不厭其煩,改多少次都可以。而這些動作,在以前得花上幾個小時、幾天才能完成,現在往往只需幾分鐘。

節省的,不只是時間,更是精力。以前因為過度校稿、思路打結而疲憊的身心,如今得以解放。這讓創作者可以將更多心力,放在內容本身,而非技術性的修辭或格式處理上。創作不再是一場苦行,而更像是一段與靈感共舞的旅程。

然而,這樣的轉變,也引來新的提問與反思:

AI寫作,是否會讓人變懶?會不會讓我們失去對語言的敏感度?會不會讓創作流於公式化?

這些擔憂不是沒有根據。畢竟,當一切變得太容易,人容易不再那麼在意每個字背後的思考與推敲。但這並不代表AI是創作的敵人。關鍵在於,我們如何使用它。

如果我們把AI當成取代者,完全依賴它完成所有內容,那麼創作將喪失靈魂。但如果我們把AI當作一種工具、一種「再延伸的思緒」,那它就能成為我們創作的助力。

試想,一位畫家可以用畫筆,也可以用數位板;一位音樂人可以彈鋼琴,也可以用電腦作曲。形式的改變,並不會消滅創意的本質。AI寫作,也正是一種新的形式。

真正的創作,永遠來自人心。AI無法自己創作,它只是一堆數據的集合。

是那一念之間,想說點什麼,想記錄什麼,想傳達什麼。這一念,就是靈感。而AI的價值,是讓這一念能更快被實現,更清楚被描繪,更自由被展現。當人與AI同行,寫作就成為「所見所得」,念頭成了段落,想法成了篇章,幾乎無縫對接,省略了過往無數的轉譯與技術性阻礙。

AI為寫作帶來了什麼變化?它讓寫作變得更即時、更靈活,也更開放。它讓創作從單人獨奏,變成即興合奏;從苦思孤寫,轉為互動共創。而這樣的變化,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因為,我們依然是創作的起點與終點。AI只是在我們身旁,拿著另一支筆,提醒我們:你的靈感,永遠值得書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5會員
4.5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從記錄生活到書寫靈魂 當我打開後台,看到「第4000篇作品已發表」,心中一時間並沒有太多雀躍,反倒是一種安靜的沉澱。就像一位老匠人,回望自己雕琢過的一千件器皿,每一道紋路、每一抹色澤,都是走過的日子留下的痕跡。這4000篇作品,未必每一篇都精彩動人,甚至可能有些平淡無奇,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用時間
Thumbnail
2025/08/04
從記錄生活到書寫靈魂 當我打開後台,看到「第4000篇作品已發表」,心中一時間並沒有太多雀躍,反倒是一種安靜的沉澱。就像一位老匠人,回望自己雕琢過的一千件器皿,每一道紋路、每一抹色澤,都是走過的日子留下的痕跡。這4000篇作品,未必每一篇都精彩動人,甚至可能有些平淡無奇,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用時間
Thumbnail
2025/07/31
──讓記錄成為一種習慣,也成為一種品牌 多年來,我一直持續寫作,不是為了什麼偉大的理想,也不全然是為了炫耀技巧,而是出於一種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節奏。寫作,從某個時間點開始,不再是特別的事,而成為一種自然的延伸,一如呼吸、喝水、走路——日常而平靜。回想起最初的寫作,也許是為了交作業,
Thumbnail
2025/07/31
──讓記錄成為一種習慣,也成為一種品牌 多年來,我一直持續寫作,不是為了什麼偉大的理想,也不全然是為了炫耀技巧,而是出於一種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節奏。寫作,從某個時間點開始,不再是特別的事,而成為一種自然的延伸,一如呼吸、喝水、走路——日常而平靜。回想起最初的寫作,也許是為了交作業,
Thumbnail
2025/07/17
長久以來,我畫過非常多的速寫,有幾千張。街頭、咖啡廳、公園、旅行途中、下班回家的捷運車廂裡,我用筆在筆記本和手掌大的速寫本上畫下當下的光影和空氣,有時是樹影,有時是背影,有時是笑聲沒有留下的軌跡。那些線條常常只花我五到十分鐘畫完,但卻承載了一個午後的陽光和一杯咖啡的溫度。但我一直想,這樣就夠
Thumbnail
2025/07/17
長久以來,我畫過非常多的速寫,有幾千張。街頭、咖啡廳、公園、旅行途中、下班回家的捷運車廂裡,我用筆在筆記本和手掌大的速寫本上畫下當下的光影和空氣,有時是樹影,有時是背影,有時是笑聲沒有留下的軌跡。那些線條常常只花我五到十分鐘畫完,但卻承載了一個午後的陽光和一杯咖啡的溫度。但我一直想,這樣就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來聊聊創作工具吧。我在寫作的過程,一直忍不住想,現在的寫作工具也太便利了。仔細想想,幾十年前的寫作,還要用筆寫在稿紙上欸⋯⋯好啦我猜這裡很少有人這麼老,會知道有稿紙這種東西。但是,還是想說一下現代的工具真是方便。我一開始還沒決定要在方格子發表的時候,是用Google文件來寫我的作品的,那時已經⋯⋯
Thumbnail
來聊聊創作工具吧。我在寫作的過程,一直忍不住想,現在的寫作工具也太便利了。仔細想想,幾十年前的寫作,還要用筆寫在稿紙上欸⋯⋯好啦我猜這裡很少有人這麼老,會知道有稿紙這種東西。但是,還是想說一下現代的工具真是方便。我一開始還沒決定要在方格子發表的時候,是用Google文件來寫我的作品的,那時已經⋯⋯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紀錄一下 <你的話,傷到我了>創作記錄 在腦中想像作品的畫面後,開始畫下草稿時 是創作美好的時刻 草圖雖然不是精緻的完成品 但像重要第一步,就像還沒長大的孩子 雖然各方面都還不成熟。但總給創作的人許多驚喜與期待
Thumbnail
紀錄一下 <你的話,傷到我了>創作記錄 在腦中想像作品的畫面後,開始畫下草稿時 是創作美好的時刻 草圖雖然不是精緻的完成品 但像重要第一步,就像還沒長大的孩子 雖然各方面都還不成熟。但總給創作的人許多驚喜與期待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僅憑一人無可改變,就算無法站在時代的浪頭上,好歹也不要被它淹沒。在「文字」與「小說創作」這回事,以及AI的誕生,抱著擁抱新事物的心態,就讓AI成為寫作的好伙伴吧!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僅憑一人無可改變,就算無法站在時代的浪頭上,好歹也不要被它淹沒。在「文字」與「小說創作」這回事,以及AI的誕生,抱著擁抱新事物的心態,就讓AI成為寫作的好伙伴吧!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