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記錄成為一種習慣,也成為一種品牌
多年來,我一直持續寫作,不是為了什麼偉大的理想,也不全然是為了炫耀技巧,而是出於一種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節奏。寫作,從某個時間點開始,不再是特別的事,而成為一種自然的延伸,一如呼吸、喝水、走路——日常而平靜。

回想起最初的寫作,也許是為了交作業,也許是因為工作需要,寫報告、提案、簡報、活動文案。那時候寫,是為了解決問題,是一種工具性的輸出。但隨著工作年資增長、視野拓展,文字慢慢地有了不一樣的味道。它們開始承載更多的感受,不只是邏輯、結構與說服力,也有了情緒、有了溫度、有了自己。
或許你也曾有過這種經驗:在一整天繁忙的工作之後,靜下來寫幾行字,並不是為了發表,只是為了和自己說話。那是一種釐清,也是一種整理。情緒在文字裡沉澱,思緒在句子中交織,彷彿當下混沌的世界,透過書寫,就能重新排列出清楚的邏輯與節奏。這樣的寫作,不完美,甚至也許文法不夠嚴謹、段落過於鬆散,但卻是誠實的,是當下的感覺與想法的真實流動。當寫作成為習慣,變成你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都是慢慢累積而來的。那些文字記錄不只是記憶的載體,更是一種風格的展現。你怎麼描述事物、你選擇什麼角度去談論、你留白還是細節鋪陳,都逐漸構成了「你的語言」、你的氣味,乃至於「你這個人」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時間久了,寫作甚至會變成一種「無形的品牌」。不是那種商業操作的品牌,而是別人一看到某段文字,就知道是你寫的;看到某種敘述方式,就能聯想到你的風格。這樣的「品牌」,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它不是標誌,而是一種你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寫作最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真實」與「持續」。我們不需要每次都寫得動人心弦,也不需要篇篇皆精品。只要持續寫,真實地寫,把每一刻的所見所感留下來,那些文字最終會替你說話,會幫你記得你曾經是誰、你正在想什麼、你走過哪些轉折、又朝向什麼未來。
我常覺得,這個時代的人太忙,忙到沒有時間記錄自己。但當我們不再為自己留下痕跡,不寫,就容易迷失在他人的節奏裡。我們會開始只記得工作的deadline、別人的評價、網路上的留言與讚數,而忘了自己本來的心情與想法。
所以我繼續寫,不是因為我寫得多好,而是因為這是我與自己連結的方式。文字,是我跟世界的橋樑,是我在喧囂世界中自我對話的小徑。我寫,也許只是三言兩語,也許是片段式的日常瑣事,但寫著寫著,那些片段就拼出一幅完整的圖像——那就是我,一個正在持續觀察世界,也努力紀錄自己的普通人。
寫久了你會發現,那些寫過的文字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成為養分。它們讓你思考更清晰,讓你與人溝通更有力量,甚至在某些時刻,也許會不小心感動別人。這些收穫不會在第一天出現,也不會有立即的回報,但它會悄悄地,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成為你最穩定的根。
所以啊,不管你是為了興趣、為了工作、為了自我整理,還是單純為了留下些什麼——都請寫下去。因為你寫的,不只是字,而是你這個人,是你在這個世界留下的,一道獨特而溫柔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