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作者:ChatGPT
植物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開花?在適當的時機開花,對植物來說非常重要。畢竟,開花就是傳宗接代,為了要讓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一定要挑對的時間,這樣才不會一番辛苦付諸東流。
過去的研究發現,在模式植物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中,這個開花素是由 FT 蛋白(FLOWERING LOCUS T) 所扮演的。它的產地是葉子中的韌皮部伴細胞(companion cells),然後被運送到植物的頂芽生長點(SAM),跟那裡的 FD 蛋白結合,然後才能共同開啟開花所需的基因表現。
這個過程就像是一封從葉子寄出的開花請柬,必須順利送到頂芽生長點,才能真正讓植物開花。
過去的研究知道,不只是光週期不對不開花,天氣太冷也不會開花。但是為什麼冷天不開花呢?
由於開花素對植物能否開花很重要,所以研究團隊想知道:「天氣太冷不開花,是不是因為開花素在低溫下,無法順利抵達頂芽生長點?」
為了要看到開花素的移動,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叫做 iBiFC 的螢光檢測系統,可以「看到」開花素和 FD 在頂芽生長點結合的位置,也就是間接觀察開花素是否真的進入了頂芽生長點的核心地帶。
結果他們發現在正常溫度(23°C)下,開花素會慢慢移動進入頂芽生長點,在第 6 天左右順利與 FD 結合 → 順利開花。但是,當植物處於低溫(16°C)下,開花素卡在頂芽生長點外圍,無法進入,造成開花延遲。
也就是說:的確是因為開花素到不了頂芽生長點,造成開花時間延遲。但是,接下來要問:是哪條不好的狗擋了開花素的路?
進一步實驗發現,問題出在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 PD)。原生質絲是植物細胞之間的「通道」,但是比較像是細胞之間的「小門」,當它們打開的時候,訊號分子就可以在細胞之間穿梭。
那麼,研究團隊又要問下一個問題了:是不是有人在低溫的時候「關門」,讓開花素不得其門而入?
研究團隊想到了離層酸(ABA)。離層酸是植物用來對抗乾旱、鹽害與低溫等逆境的主要激素。另外,在一些研究裡,也曾有人發現離層酸會「關門」:透過合成一種糖(callose)使原生質絲的通透性降低。
於是,他們建立了一個螢光報導株,來觀察離層酸的信號。結果當他們用低溫處理這個植物時,在頂芽生長點基部出現了離層酸的信號。這意味著,當溫度降低時,頂芽生長點基部的離層酸濃度的確上升了。
所以,是不是在低溫的時候,頂芽生長點基部的離層酸濃度上升,使得合成callose的基因被活化,接著這些callose就把「門」(原生質絲)給堵住,於是開花素就進不來了?
為了驗證這個機制,研究團隊找了不能合成離層酸的突變株( aba2、aba3)以及缺少合成callose的酵素(CalS1 / CalS7)的突變株。結果發現,不能合成離層酸的突變株在低溫下仍能開花,因為 callose 堆不太起來,門沒關上;而不能合成callose的突變株即使在低溫下,開花素也還是能移動進入頂芽生長點,植物也還是能開花。
相對的,即使在常溫下,當他們直接給植物離層酸,也會模擬出低溫阻斷開花素的效果。
總而言之,當植物受到壓力(例如低溫)時,會啟動離層酸的產生,然後離層酸會啟動兩個酵素基因 CalS1 與 CalS7,它們會在原生質絲附近堆積「callose」,像颱風來之前在門口堆沙包一樣,把「門」堵住。
結果, 開花素就進不去頂芽生長點的核心,開花的訊號無法成功配送,植物就不開花。
過去我們以為「日照時間」是植物是否開花的主因。沒錯,它很重要,但這篇研究提醒我們,溫度也會控制植物開花,但不是直接改變基因表現,而是改變訊號能不能「成功配送」!
而能不能把訊號送到,要看離層酸這條狗。正常溫度時,離層酸是「好狗」,不會擋路,所以訊號就可以成功配送;但是天氣冷的時候,離層酸就變成壞狗,把門給擋起來。
也就是說,植物不是沒有收到開花通知,而是低溫時,連送信的路都被封起來了!
這種精細的調控機制,目的就是幫助植物確保只有在「真的適合」的環境中才開花,避免寒流中貿然開花、結果凍死。
參考文獻:
Murata, Y., Nagata, K., & Abe, M. (2025). Cell-to-cell translocation of florigen is inhibited by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through abscisic acid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NAS, 122(28), e2507987122. https://doi.org/10.1073/pnas.250798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