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試著戒糖、戒菸嗎?
又或者,你是否在上課或上班時,心中不斷浮現「好想來杯冰咖啡」或「好想抽一根煙」的渴望?
這些令人分心甚至令人沮喪的渴求(craving)感覺,其實不只是「意志力不夠」這麼簡單,而是牽涉到大腦如何處理感官影像的機制。科學家發現:人們之所以會渴望某個東西,是因為大腦在「想像那個東西」——例如你想喝奶茶,腦中會浮現甜甜冰冰、吸入口中時的快感畫面。
這些內在的「感官影像」會佔據我們有限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使得我們一邊想戒,一邊又想像得更清楚、更真實,導致「越想戒越想要」。
那麼,如果我們把大腦的空間拿去做別的事呢?
2014年,來自英國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 Skorka-Brown、Andrade 與 May 進行了一個小型實驗:
他們請參與者在實驗室中玩3分鐘的俄羅斯方塊(Tetris),然後觀察他們對食物或香菸的渴望程度。
結果令人驚訝——只要玩一下俄羅斯方塊,參與者的渴望就顯著下降了!
這不是魔法,而是因為俄羅斯方塊會大量佔用我們的視覺空間記憶:要旋轉形狀、判斷位置、預測落點,這些操作「擠掉了」渴望佔據的腦部資源。
這個理論有個名字,叫做擴展介入理論(Elaborated Intrusion Theory),簡單說就是:
「渴望是一種由內部影像構成的思考,如果我們用其他影像來干擾它,就能暫時減弱渴望。」
在2015年,他們決定:既然在實驗室內測試的結果能干擾渴望,為何不把實驗帶到真實世界,看看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做到嗎?
於是研究團隊進一步設計了為期七天的真實世界實驗,把俄羅斯方塊實際放進日常生活中觀察效果。
他們招募了31位年齡介於18到27歲的大學生來參與研究,每個人都攜帶一台特製的 iPod Touch。研究團隊每天會發出 7則簡訊提醒他們即時回報自己的「渴望程度」,回報內容包含:渴望什麼?強度有多高(0–100分)?有沒有去滿足這個渴望?現在有沒有喝酒?
參與者中的一半是對照組,他們只做回報,不玩遊戲;另一半則每次回報後,要玩3分鐘俄羅斯方塊,然後再回報一次「玩完後的渴望程度」(實驗組)。
研究結果顯示,俄羅斯方塊確實具備有效減弱渴望的效果,而且不論是什麼種類的渴望都有效。整體平均可降低渴望強度13.9分(從100分滿分中計算,大約減少五分之一),而且不止對食物有效,也適用於酒精、尼古丁、咖啡因、運動、性愛、打遊戲等日常或成癮性活動。甚至連在喝醉的狀態下,玩俄羅斯方塊也依然有效降低渴望強度。
這是首次證實,透過進行短時間的視覺性干擾任務(如俄羅斯方塊),可以在真實生活中穩定干擾渴求影像,效果並不亞於實驗室研究。
不過,雖然玩俄羅斯方塊能減弱「想要的感覺」,但不一定能阻止人實際去吃、喝、抽或打遊戲。他們發現,特別是在喝酒之後,人們比較容易「放縱」去滿足渴望,即使他們的渴望感覺已經變弱(也就是說,酒精對自制力的減弱特別有效)。
所以,減少渴望只是第一步,但是否會付諸行動還牽涉到動機、自控力與環境因素。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發現的最大價值在於,因為俄羅斯方塊簡單、無副作用、成本低、容易取得,加上它的使用不需要專業人員,也不需要預先計畫,可以在捷運上、等紅燈時或失眠夜裡立刻使用,因此在面對突然的渴望(例如想抽菸、想吃甜點)時,俄羅斯方塊可以提供一個臨時干擾機制。
當然,這還不能取代正式的成癮治療,但對於日常自我控制來說,俄羅斯方塊或許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
我想到《渾沌少年時》裡的警探用吃蘋果來幫助自己戒煙,好像吃蘋果比較健康呴?
參考文獻:
Skorka-Brown, J., Andrade, J., Whalley, B., & May, J. (2015). Playing Tetris decreases drug and other cravings in real world settings. Addictive Behaviors, 51, 165–170. https://doi.org/10.1016/j.addbeh.2015.0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