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對麩質過敏嗎?還是只是自以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聲稱自己「對麩質(gluten)過敏」,所以只要一吃麵包、蛋糕或義大利麵就說肚子痛?的確,這幾年愈來愈多人開始避開含麩質的小麥食品,自行改採「無麩質飲食」。但是最近有研究發現,在這些人當中,很多人其實並不是真的對麩質過敏,而是「以為自己過敏」。


來自加拿大麥馬士達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發表了一項嚴謹的臨床試驗。他們找來 29 位有「腸躁症(IBS)」的人,這些人都相信自己吃麩質或小麥會不舒服,並且已經實施無麩質飲食至少三週。他們聲稱:只要不吃這些東西,症狀就會改善。


研究設計非常巧妙。這些人被隨機分配到六個組別,分別吃三種看起來一樣的「能量棒」,裡面分別加了:


1. 麩質(gluten);

2. 小麥粉(wheat);

3. 什麼都沒加(無麩質也無小麥粉的能量棒:在實驗中充作安慰劑,sham)。


每種能量棒吃一週,中間休息兩週,再吃下一種。整個實驗歷時數月,全程「雙盲」(也就是吃的人與發能量棒的研究人員都不知道哪根是哪種),確保結果客觀不偏誤。


 結果出人意料:沒差!


當研究人員回收問卷與症狀評分時,他們發現:


 吃「麩質棒」後出現症狀的人比例:約 36%;

 吃「小麥棒」後出現症狀的人比例:約 39%;

 吃「安慰劑棒」後也有約 29% 的人說不舒服。


也就是說,就算只是吃「什麼都沒加的能量棒」,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覺得症狀變糟,與吃真正含麩質或小麥粉的能量棒,感受其實並沒有多太多。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差異都不夠顯著,不足以證明是麩質或小麥造成不適。


 不是裝的,而是「大腦真的相信了」


這並不是說參與者在騙人。研究團隊指出,這種反應可能來自所謂的「nocebo 效應」──你預期吃了某種東西會不舒服,大腦真的就讓你不舒服了。這在腸躁症(IBS)患者中非常常見。由於腸道與大腦的神經彼此連動,所以只要有心理壓力、焦慮或是預期心理,常常會加劇腸胃症狀。


更有趣的是,即使實驗結束後,研究團隊告訴參與者「你其實吃了小麥還是沒事」,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繼續維持無麩質飲食。他們的信念並未因此改變...或許是一種「寧可信其有?」的想法。


那麼,是不是大家都不需要無麩質飲食?倒也不是這麼簡單。


首先,這個研究只有 28 人完成全程;而且不僅樣本數偏少,受試者還幾乎都是來自加拿大的女性,所以結果未必能套用到所有人。


其次,真正有「麩質過敏症」或「乳糜瀉(celiac disease)」的人,確實不能吃麩質,否則會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腸道,這跟 IBS 完全不同。


此外,有些人是對小麥中的「果聚糖」(FODMAPs)而非麩質過敏,也應另作區分。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以下是提供給你的建議:


如果你覺得吃了肚子會痛,不代表真的「過敏」,也可能是心理造成的腸躁反應。因此,除非醫師確診乳糜瀉或過敏,不建議自己貿然執行無麩質飲食,以免造成營養不良。


另外,不只是麩質,如果你懷疑自己對某類食物過敏,不妨接受雙盲測試或自己進行飲食紀錄,讓身體與數據說話。


如果你發現你根本不是過敏,也不必難過;並不是你神經質,而是我們都是腸腦互動的受害者。

過去的科學研究已經發現:我們的腸道並不是單純的消化器官,而是一座受情緒與期待影響的感知中樞。也因此,我們看到別人嘔吐,會覺得噁心;當有人告訴你這食物有問題時,你也會開始覺得肚子不舒服。


所以,下次當你覺得「啊~我吃這個會肚子痛」,不妨先問問自己:是身體的反應,還是信念的反應?


參考文獻:

Seiler, C. L., Rueda, G. H., Miranda, P. M., Nardelli, A., Borojevic, R., Hann, A., Rahmani, S., De Souza, R., Caminero, A., Curella, V., Neerukonda, M., Vanner, S., Schuppan, D., Moayyedi, P., Collins, S. M., Verdu, E. F., Pinto-Sanchez, M. I., & Bercik, P. (2025). Effect of gluten and wheat on symptoms and behaviours in adul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single-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ham-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0(8), 688–697.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5)0009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91會員
99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你曾經試著戒糖、戒菸嗎? 你是否在上課或上班時,心中不斷浮現「好想來杯冰咖啡」或「好想抽一根煙」的渴望? 這些令人分心甚至令人沮喪的渴求感覺,其實不只是「意志力不夠」這麼簡單。 研究發現,只要有一個東西來干擾,你就不會屈服於渴望了~ 什麼呢?俄羅斯方塊!
Thumbnail
2025/08/03
你曾經試著戒糖、戒菸嗎? 你是否在上課或上班時,心中不斷浮現「好想來杯冰咖啡」或「好想抽一根煙」的渴望? 這些令人分心甚至令人沮喪的渴求感覺,其實不只是「意志力不夠」這麼簡單。 研究發現,只要有一個東西來干擾,你就不會屈服於渴望了~ 什麼呢?俄羅斯方塊!
Thumbnail
2025/08/02
當你聽到「褪黑激素」,會想到什麼?睡眠、夜晚、松果體?這些都是動物生理中對褪黑激素的基本聯想。但是植物也會製造褪黑激素,而且,它在植物體內所扮演的角色一點都不簡單——它是逆境中保命的抗氧化戰士、調節氣孔開合的幫手、延緩衰老的內部平衡劑。 最近的研究,更發現褪黑激素會跟植物DNA的特定序列結合!
Thumbnail
2025/08/02
當你聽到「褪黑激素」,會想到什麼?睡眠、夜晚、松果體?這些都是動物生理中對褪黑激素的基本聯想。但是植物也會製造褪黑激素,而且,它在植物體內所扮演的角色一點都不簡單——它是逆境中保命的抗氧化戰士、調節氣孔開合的幫手、延緩衰老的內部平衡劑。 最近的研究,更發現褪黑激素會跟植物DNA的特定序列結合!
Thumbnail
2025/08/01
馬鈴薯不只是薯條的原料,還是世界第三大主食作物,僅次於稻米與小麥。它高產、能適應多種氣候、且塊莖能長時間儲存這些優點,讓馬鈴薯成為養活全球數十億人口的關鍵作物之一。 也因此,科學家們對於馬鈴薯怎麼產生非常好奇。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他們分析了超過一百種植物的基因體!
Thumbnail
2025/08/01
馬鈴薯不只是薯條的原料,還是世界第三大主食作物,僅次於稻米與小麥。它高產、能適應多種氣候、且塊莖能長時間儲存這些優點,讓馬鈴薯成為養活全球數十億人口的關鍵作物之一。 也因此,科學家們對於馬鈴薯怎麼產生非常好奇。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他們分析了超過一百種植物的基因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愛麵,愛到可以餐餐都吃麵,尤其是白麵;來埃及後,不容易取得白麵,竟然對我產生異想不到的衝擊......
Thumbnail
我愛麵,愛到可以餐餐都吃麵,尤其是白麵;來埃及後,不容易取得白麵,竟然對我產生異想不到的衝擊......
Thumbnail
有觀眾留言想看最近很紅的千層蛋塔無麩質版,沒在風潮中的我本來還不知道那是什麼,網路查詢之後,演算法就撲天蓋地的推送來滿滿資訊,哇,大發!竟然紅到連花型蛋塔模具都缺貨,蛋塔果然永不退流行,每隔幾年加入變化元素之後就能帶動一波新風潮~
Thumbnail
有觀眾留言想看最近很紅的千層蛋塔無麩質版,沒在風潮中的我本來還不知道那是什麼,網路查詢之後,演算法就撲天蓋地的推送來滿滿資訊,哇,大發!竟然紅到連花型蛋塔模具都缺貨,蛋塔果然永不退流行,每隔幾年加入變化元素之後就能帶動一波新風潮~
Thumbnail
你喜歡吃蛋餅嗎?比較喜歡的口味是?
Thumbnail
你喜歡吃蛋餅嗎?比較喜歡的口味是?
Thumbnail
我吃一般的麵包容易湧胃酸,但又很難完全不吃麵包,解決之道就是學習培養酸酵種,自己做酸種麵包。自從成功培養出酸酵種之後,過去一年多來,我們得以在家做美味又健康的酸種麵包吃,真覺得很幸福。為了健康,我們在家烘製的糕點,凡需要用到泡打粉、小蘇打粉和速發酵母等的食譜,一律會嘗試用酸酵種代替。
Thumbnail
我吃一般的麵包容易湧胃酸,但又很難完全不吃麵包,解決之道就是學習培養酸酵種,自己做酸種麵包。自從成功培養出酸酵種之後,過去一年多來,我們得以在家做美味又健康的酸種麵包吃,真覺得很幸福。為了健康,我們在家烘製的糕點,凡需要用到泡打粉、小蘇打粉和速發酵母等的食譜,一律會嘗試用酸酵種代替。
Thumbnail
誰不愛甜 甜好多種 洋蔥甜,紅蘿蔔甜,地瓜甜,南瓜甜,白米甜,蘋果和葡萄甜
Thumbnail
誰不愛甜 甜好多種 洋蔥甜,紅蘿蔔甜,地瓜甜,南瓜甜,白米甜,蘋果和葡萄甜
Thumbnail
在控制血糖方面,許多人認為全麥麵包是個健康的選擇,因為它富含纖維和營養,相對於白麵包來說,似乎是更好的選擇。 然而,最新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對於想要穩定血糖的人來說,全麥麵包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相反,飯前增加一道前菜可能更有助於控制血糖。 ### 全麥麵包和血糖控制 全麥麵包雖然比白麵包含
Thumbnail
在控制血糖方面,許多人認為全麥麵包是個健康的選擇,因為它富含纖維和營養,相對於白麵包來說,似乎是更好的選擇。 然而,最新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對於想要穩定血糖的人來說,全麥麵包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相反,飯前增加一道前菜可能更有助於控制血糖。 ### 全麥麵包和血糖控制 全麥麵包雖然比白麵包含
Thumbnail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Thumbnail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Thumbnail
人手一根長長的法國麵包,是每天三餐必有的主食...
Thumbnail
人手一根長長的法國麵包,是每天三餐必有的主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