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 爆出撤稿風暴:45位編輯包辦三分之一的問題論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從撤稿數據揭露「系統性問題」


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在2006–2023年間,所有從PLoS ONE撤稿的702篇文章中,有超過30%是由45位編輯主導接受的。雖然這些編輯只處理了1.3%的所有投稿,但問題密度極高。原論文並未提到這些編輯的名字,但是透過與Retraction Watch 合作,Nature新聞團隊抽絲剝繭,發現了這些人是誰。


更可怕的是,其中25人的名字也出現在自己投稿的、後來被撤稿的論文中。


Nature 新聞團隊更進一步從公開資料找出這45人中的五位,並詳細調查他們的編輯紀錄與撤稿情形。


五大問題編輯名冊(依撤稿率排名)


  1. 目前任職於中國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的Haibin Lv:他編輯的28篇中有27篇被撤稿(96.4%),與 Zhihan Lv 關係密切,文章相互掛名,審查有失公正。
  2. 目前任職於中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Zhihan Lv (Lyu):他編輯的54篇中有43篇被撤稿(79.6%),Nature新聞團隊還發現他是多刊共犯,包含 Springer、Hindawi 等期刊都有他的手筆;掛名問題嚴重。
  3. 目前任職於巴基斯坦 Khwaja Fareed Univ.的Adnan Noor Shah:他編輯的24篇中有18篇被撤稿(75%),多篇論文與審稿重疊、引用灌水與重複發表問題。
  4. 在土耳其Harran University任職的Shahid Farooq:他編輯的79篇中有52篇被撤稿(65.8%),且他常與同一群作者互審論文,懷疑可能與論文工廠有關。
  5. 在卡達的哈馬德醫療機構任職的Aamir Ahmad:他編輯的851篇中有9篇被撤稿(1.1%),他審稿數量龐大,曾與知名造假者 Fazlul Sarkar 合作。


深入分析後,Nature新聞團隊發現了以下這些系統性問題

  • 編輯互審小圈圈:有19位編輯被發現互相處理彼此的論文,半數以上被撤稿。
  • 與論文工廠有連結:涉嫌使用重複圖片、程式生成文本、灌水引文、操縱同行審查等技術。
  • 審查制度崩潰:有編輯一年內處理數百篇論文,甚至未檢查作者名單、審查人選、影像真實性。
  • 出版社處理不力:PLOS 雖稱已加強審查、引入演算法分派編輯,但早期問題竟然多年未被及時發現。


雖然PLOS 已在2023年實施新政策,強化內部審查並改進編輯指派流程;而 IEEE、Frontiers、Springer 等也因涉案論文被牽連,目前正進行內部調查。


但是學界還是覺得非常擔憂。西北大學的Richardson老師說(PNAS 論文共同作者):「這不是幾個壞作者的問題,而是整個期刊編輯系統被共犯滲透。」


另一位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任職的Sugimoto老師則比較正面:「雖然令人沮喪,但也顯示我們已有能力揭露這類問題。」


但是,整個情勢不容樂觀。為什麼呢?因為撤稿速度遠遠不及造假增長的速度。Nature新聞團隊發現,被認為是論文工廠的文章每1.5年增加一倍,而撤稿速度為每3.3年增加一倍。


使用者觀點與後記:為什麼我現在盡量不看中國作者的論文


這幾個月,我有意識地選擇避免閱讀來自中國作者的論文,原因不是歧視,而是基於以下幾點懷疑與反思:

  1. 系統性問題已擴散:這篇 Nature 報導印證了我的長期觀察——許多來自中國的論文在實驗方法、圖表細節與語言使用上都存在問題,甚至出現在假期刊、客製審查流程、重複發表等現象。
  2. 無力再逐篇查證:即使我願意對每篇論文嚴格篩選,但在日常教學與寫作中,時間有限,不可能為每一篇來自可疑來源的論文做背景調查或查找圖表異常。與其冒風險,不如減少接觸。
  3. 對學術信任的失落:當一個學術體系(不論是期刊編輯、審稿人或研究單位)無法有效剔除劣幣,真正的好研究也會受到污染。那怕有些中國學者是認真的,但在這樣的制度下,他們的聲音也難以脫穎而出。


我不是排斥,而是自保


這樣的選擇,並非基於偏見,而是對於資料來源的風險評估。也許未來制度改革能重建信任,但在那之前,我會持續對資料來源保持懷疑、對過度產出的學者與期刊保持距離、對開放科學與可重複性抱持希望。


如果你也曾在引用文獻時猶豫過,不妨問問自己:


「我信得過這篇文章的數據嗎?它的審查流程值得信任嗎?它的編輯群有獨立性嗎?」


參考文獻:

Naddaf, M. (2025, August 4). Exclusive: Retraction-prone editors identified at megajournal PLoS ONE. Nature.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5-02446-5


原始研究:

Richardson, R. A. K., Hong, S. S., Byrne, J. A., Stoeger, T., & Nunes Amaral, L. A. (2025). Retraction-prone editors in a large scientific 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2(32), e2420092122. https://doi.org/10.1073/pnas.242009212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5會員
921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7/22
Mary Roach是我很喜歡的科普作者,不過,最近有讀友對她那本充滿幽默與奇聞的暢銷書《打包去火星:NASA太空人瘋狂實境秀》中的一段文字提出了疑問。 那段文字說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7/22
Mary Roach是我很喜歡的科普作者,不過,最近有讀友對她那本充滿幽默與奇聞的暢銷書《打包去火星:NASA太空人瘋狂實境秀》中的一段文字提出了疑問。 那段文字說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7/11
有些科普書雖然書寫風格充滿科學術語,卻藏著錯誤的邏輯。 教材看似正經,實則用誤導語言建構錯誤知識圖像。 這些錯誤不只是「寫錯一行」,而是系統性地讓學生對科學失去正確感知與操作判斷力。 有那麼嚴重嗎?有!
Thumbnail
2025/07/11
有些科普書雖然書寫風格充滿科學術語,卻藏著錯誤的邏輯。 教材看似正經,實則用誤導語言建構錯誤知識圖像。 這些錯誤不只是「寫錯一行」,而是系統性地讓學生對科學失去正確感知與操作判斷力。 有那麼嚴重嗎?有!
Thumbnail
2025/07/10
在某本科普書裡面,作者問:花粉管中的精細胞有細胞膜嗎?精細胞與管細胞在花粉管中的空間分布為何? 然後,作者花了很長的篇幅來講別的事,卻完全沒有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於是我只好去查論文,看看到底花粉管裡的精核有沒有細胞膜。
Thumbnail
2025/07/10
在某本科普書裡面,作者問:花粉管中的精細胞有細胞膜嗎?精細胞與管細胞在花粉管中的空間分布為何? 然後,作者花了很長的篇幅來講別的事,卻完全沒有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於是我只好去查論文,看看到底花粉管裡的精核有沒有細胞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從自身的問題中,看到全人類的問題。 就是因為我以整體的角度出發,所以我個人的煩惱也是全體的煩惱。 因為系統的任何一個零件有故障,整個系統都存在崩潰的風險,因為環環相扣就是系統的定義。
Thumbnail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從自身的問題中,看到全人類的問題。 就是因為我以整體的角度出發,所以我個人的煩惱也是全體的煩惱。 因為系統的任何一個零件有故障,整個系統都存在崩潰的風險,因為環環相扣就是系統的定義。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Thumbnail
嘿!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現在有多少名作家嗎? 欸...... 聽說有兩億到三億呢! 欸~~ 怎麼?你看不起作家嗎?(嘟嘴) (苦笑) 我不是這個意思。
Thumbnail
嘿!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現在有多少名作家嗎? 欸...... 聽說有兩億到三億呢! 欸~~ 怎麼?你看不起作家嗎?(嘟嘴) (苦笑) 我不是這個意思。
Thumbnail
世界給的越多 我決定取用得越少
Thumbnail
世界給的越多 我決定取用得越少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世界現階段的發展方向,包括清潔能源、減少貧窮、糧食生產、人權等議題。並就能源轉型、減少浪費、全球疫苗覆蓋率等方面提出觀點。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世界現階段的發展方向,包括清潔能源、減少貧窮、糧食生產、人權等議題。並就能源轉型、減少浪費、全球疫苗覆蓋率等方面提出觀點。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