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頁探討台美關稅談判引發的爭議,聚焦黃國昌對政府不透明的抨擊及其政治策略。第一段指出黃國昌批評政府拒絕向在野黨披露談判細節,違反民主監督原則,可能加深朝野對立。第二段分析黃國昌以高關稅和透明度為議題,試圖藉此攻擊政府並鞏固選舉支持,但忽視談判尚未完成的複雜性。第三段強調美國主導談判的現實下,台灣政府不信任在野黨有其考量,但可能面臨國內反彈的風險,呼籲各方正視在野黨角色以確保協議推進。
黃國昌的抨擊有理,因在野黨確實未獲談判資訊
黃國昌作為在野黨主席,批評台美關稅談判「黑箱」有其道理。政府以保密協議為由,拒絕向國會與在野黨公開談判細節,使在野黨如同一般民眾,對談判進度、條件與代價一無所知。黃國昌引用2013年民進黨反對兩岸服貿黑箱的立場,質疑執政黨雙標。國會作為民意機關,應事前參與、事中監督,而非僅在最終協議送審時淪為橡皮圖章。政府若持續排除在野黨,恐加深朝野對立與民眾不信任。黃國昌的批評凸顯程序正義缺失,他呼籲公開保密協議範圍與衝擊評估,確保談判透明,捍衛台灣利益。執政黨於8/7透過國防外交委員會召開機密會議,欲與在野黨分享談判內容及進度,但在野黨拒絕出席,堅持要公開全部內容給人民。
黃國昌急於攻擊關稅,抓時機訴諸民眾情緒
台灣目前面臨美國20%的暫時性關稅,高於日韓的15%,談判仍在進行,尚未達最終協議。黃國昌急於攻擊政府,原因在於當前進度不如預期,為在野黨提供政治攻防的機會。他抓住20%關稅對產業的潛在衝擊,批評政府談判能力不如他國,試圖凸顯執政黨無能。同時,他以「黑箱」為由訴諸民眾,喚起對政府不信任的情緒,呼應太陽花學運時反對不透明談判的論述。此舉與其說是監督更像是在野黨的政治策略,旨在2026年選舉前鞏固支持。黃國昌強調透明度與產業衝擊,雖有合理性,但過早定調「談判失敗」可能誇大問題,忽略談判仍在進行的複雜性。
美國主導談判,台灣政府不信任在野黨合理,但美國川普呢?
台美關稅談判的主導權在美國,台灣作為較弱勢方,談判策略受到限制。政府不信任在野黨有其現實考量,擔心提前公開談判細節會削弱談判籌碼。然而,在野黨真正該反省的是美國為何未要求他們加入談判小組。值得思考的是,在台灣政府明顯無法與立法院有效溝通的情況下,美國難道不擔心關稅協議最終被國會否決嗎?若協議送審立法院時,遭到在野黨以「黑箱」為由杯葛,可能導致延宕或破局。台灣站隊民主陣營已然成為美國的國安問題,美國最終會採取什麼方式來確保協議順利推進呢?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我試著站在在野黨的角度監督政府,確實在野黨因看不到關稅談判細節而感到焦慮並提及黑箱,畢竟藍白陣營確實一無所悉。
- 然而,若在野黨的監督缺乏合理性與邏輯性,就容易讓人質疑其動機—是否只是急於在談判未果的時機點攻擊談判團隊,為了主導議題並爭取民眾對抗政府的情緒支持。
- 美國顯然了解台灣國會藍白多數的現況,當連美國都無法信任藍白陣營時,他們被排除在談判小組之外也就不足為奇。在野黨或許應該反省自身不被信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