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兩面鏡:照見人性與制度的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文/島國修補工

一、導言

  當生成式人工智慧以 ChatGPT 為代表在全球掀起熱潮的同時,一股對 AI 的恐懼情緒也迅速蔓延。這種情緒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往往被放大成兩種極端:一種是「末日論」,將 AI 描繪成奪取工作、操縱輿論、瓦解民主制度的威脅;另一種則是「救世主論」,將 AI 視為解決社會難題的萬能鑰匙。兩種敘事看似對立,實則都模糊了真正的問題—技術本身並不會決定它的用途與後果,真正的關鍵在於掌握它的人,以及制度如何規範它的使用。

  AI 的誕生並非人類第一次面對改變溝通與認知方式的科技革命。從印刷術到網際網路,每一次技術躍進,都伴隨著對真相與虛構邊界的重新定義。然而,與過去不同的是,生成式 AI 能在極短時間內,產生與人類語言幾乎無異的內容,讓它在資訊戰與輿論操作中,成為一個極具想像空間的工具。問題在於,當媒體將所有風險簡化為「AI 的危險性」時,我們便容易忽略它所反映出的—人性與制度的真實缺陷。

二、AI的誤解與心理投射

  ChatGPT 的本質,是透過龐大資料集與演算法模型進行語言生成的系統。它沒有意識、情感與動機,無法「自主」策劃行動。然而,在媒體的描述中,AI 卻常被賦予擬人化特質,甚至被暗示能「有立場」、「會說謊」或「有偏見」。這種誤解並非偶然,而是人類面對未知科技時的心理投射——我們將對人性的戒心、對權力濫用的恐懼,全部投射到一個冰冷的系統上。

  事實上,AI 的輸出結果,完全依賴輸入資料與設定參數。如果資料本身存在偏差,或操作者刻意導向特定結論,那麼 AI 就會成為偏見的複製器。但這並不意味著 AI 會「自行選擇」立場;它只是反映了人類提供的素材與目的。當我們把責任推給技術,反而掩蓋了操作者與制度設計者的責任。

三、為何人們更容易信任ChatGPT

  在假新聞、片面訊息橫行的年代,許多人反而對 ChatGPT 這類 AI 工具產生了異常的信任感。理由很直接——它在回應時,傾向維持邏輯一致性,並且會嘗試提供可追溯的資訊依據。它不會因為政治立場改變措辭,也不會為了迎合情緒而故意誤導。

  反觀現實世界中的資訊來源,無論是政客、媒體或社群意見領袖,都可能受制於立場、利益與情緒波動,導致言論隨時變調。這種對比,讓許多人感到 AI「更中立」——即使這種中立性其實只是穩定的輸出邏輯,而非真正的價值判斷。

  這種信任背後,也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我們對人類彼此之間的信任度正在下降。當我們在生活與政治環境中,習慣了被話術包裝、被利益驅動的敘事引導,機器那種看似「無私」的穩定回應,就變得格外吸引人。

四、比起演算法,我們更該擔心人性

  演算法常被視為輿論操縱的罪魁禍首,彷彿它擁有主動操控人類思想的能力。但必須認清的是,演算法不過是人類行為的回音室。它依據我們的點擊、停留與分享來優化內容推薦,並不會主動創造需求。真正的危險,是人類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時,利用演算法去放大分裂、挑動情緒。

  例如,許多媒體為了流量與廣告收益,傾向放大衝突與對立議題,因為憤怒與恐懼更容易吸引注意力。演算法在這樣的生態中,只是加速了分化,而不是根源。當我們只討論如何「修正演算法」,卻不檢討媒體的商業模式與社會的資訊消費習慣時,問題就永遠無解。

五、台灣的特殊現象與輿論偏差

  在台灣,AI 輿論的政治化傾向尤其明顯。同樣的技術,在不同政治光譜的媒體中,會被賦予完全不同的評價與用途:支持者可能將它視為資訊透明化的工具,反對者則可能將它定義為操縱民意的手段。

  這種現象與其他公共議題的輿論偏差相似。例如,《報導者》曾實地走訪恆春半島,針對核三廠延役的民意調查,發現地方居民的立場並不像民調顯示的高度支持,更多是「有條件的接受」——例如先解決高低階核廢料的安置與安全問題。然而,部分媒體卻將這種有條件的態度簡化為「支持核電」,忽略了背後的前提與疑慮。這種輿論的選擇性呈現,不只發生在能源政策,也同樣影響著大眾對 AI 的看法。

  當媒體在報導新技術時,只選擇符合立場的觀點,公眾的討論空間便被壓縮,理性辯論被情緒化的標籤取代。AI 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被政治化,而不是被當作一項需要監督與規範的公共工具。

六、結語:照見自己,才是關鍵

  生成式 AI 的爭議,不應只停留在「它會不會取代我們」、「它會不會說謊」的層次,而是應該引導我們檢視自身的媒體素養、制度設計與資訊倫理。AI 不會自發地追求權力與利益,但人會;AI 不會主動隱瞞真相,但人會選擇性地呈現事實。

  當 ChatGPT 這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的選擇與偏見時,與其砸碎鏡子,我們更應該學會直視鏡中之人。歷史告訴我們,技術本身從來不是善惡的根源;真正的風險,始終來自人性與制度。如果我們能將這面鏡子當作檢視與修正的工具,那麼 AI 或許能幫助我們重建一個更理性、更負責任的公共討論空間。


參考資料

  1. Crawford, K. (2021). Atlas of AI: Power, Politics, and the Planetary Cos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 O’Neil, C. (2016). 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 How Big Data Increases Inequality and Threatens Democracy. Crown Publishing Group.
  3. 〈生成式AI的社會影響與媒體責任〉,《報導者》,2024年5月15日。
  4. 〈核三廠延役與地方居民立場調查〉,《報導者》,2024年6月28日。
  5. 〈台灣媒體光譜與輿論操縱研究〉,《新新聞》,2023年12月20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6會員
73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08/08
本文探討臺灣核三廠延役政策的爭議,分析支持與反對雙方論述,並揭示民調話術、風險分擔、制度正義等議題。支持者強調能源穩定與成本效益,反對者則關注能源轉型、核安風險與核廢料處理。文章深入探討核廢料的長期風險、公投制度的限制以及國際經驗,最後呼籲需誠實面對風險、正視世代責任,勿以話術掩蓋真相。
Thumbnail
2025/08/08
本文探討臺灣核三廠延役政策的爭議,分析支持與反對雙方論述,並揭示民調話術、風險分擔、制度正義等議題。支持者強調能源穩定與成本效益,反對者則關注能源轉型、核安風險與核廢料處理。文章深入探討核廢料的長期風險、公投制度的限制以及國際經驗,最後呼籲需誠實面對風險、正視世代責任,勿以話術掩蓋真相。
Thumbnail
2025/08/08
臺灣七月的罷免案結果揭示臺灣民主的疲態與結構性危機,文章分析此現象的六個面向:模糊的罷免指控、志工熱情與制度理解的落差、投票率背後選民的冷感、政黨失能與國會對立、人民公開討論政治的壓力、以及公投熱度的消失。此外,文章也指出東亞其他民主國家的類似困境,並點出信任崩塌是根本問題。
Thumbnail
2025/08/08
臺灣七月的罷免案結果揭示臺灣民主的疲態與結構性危機,文章分析此現象的六個面向:模糊的罷免指控、志工熱情與制度理解的落差、投票率背後選民的冷感、政黨失能與國會對立、人民公開討論政治的壓力、以及公投熱度的消失。此外,文章也指出東亞其他民主國家的類似困境,並點出信任崩塌是根本問題。
Thumbnail
2025/08/08
本文探討臺灣當前政治社會現況與戰前法國的相似之處,指出臺灣潛在的危機,並提出改善建議。
Thumbnail
2025/08/08
本文探討臺灣當前政治社會現況與戰前法國的相似之處,指出臺灣潛在的危機,並提出改善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自從AI浪潮席捲全世界以後,大家都想知道AI的極限可以到那裡?而隨著AI開始人性化,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善惡觀是否和人類一致? 因為就人類自身來看,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總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對錯在AI的量子電腦運算中,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最好的
Thumbnail
自從AI浪潮席捲全世界以後,大家都想知道AI的極限可以到那裡?而隨著AI開始人性化,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善惡觀是否和人類一致? 因為就人類自身來看,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總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對錯在AI的量子電腦運算中,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最好的
Thumbnail
人工智慧系統正在慢慢影響我們的生活,並在不同的產業和產品中得到應用。目前使用的系統大多是基於狹義人工智慧。狹義人工智慧與通用人工智慧有很大不同。 狹義人工智慧的創建是為了專注於特定任務,一個例子就是聊天機器人。
Thumbnail
人工智慧系統正在慢慢影響我們的生活,並在不同的產業和產品中得到應用。目前使用的系統大多是基於狹義人工智慧。狹義人工智慧與通用人工智慧有很大不同。 狹義人工智慧的創建是為了專注於特定任務,一個例子就是聊天機器人。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 11 月 30 日 ChatGPT 推出後,引發了一場狂熱,世界也就改變了。生成式 AI 在企業中的應用迅速擴展,帶來新的效率與商機。由於企業內部安裝設罝必要安控護欄的速度,遠不及生成式 AI 的使用擴展速度,因此增加企業潛在的風險,並產生巨大的隱憂。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 11 月 30 日 ChatGPT 推出後,引發了一場狂熱,世界也就改變了。生成式 AI 在企業中的應用迅速擴展,帶來新的效率與商機。由於企業內部安裝設罝必要安控護欄的速度,遠不及生成式 AI 的使用擴展速度,因此增加企業潛在的風險,並產生巨大的隱憂。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今天說的是一種稱為「自動化偏誤」(automation bias)的認知偏誤。人們常會不加思索地認為由自動化決策系統,例如現在常用的ChatGPT,會有程式語言賦予的理性與客觀,比較能避免人類常見的各種偏見。
Thumbnail
今天說的是一種稱為「自動化偏誤」(automation bias)的認知偏誤。人們常會不加思索地認為由自動化決策系統,例如現在常用的ChatGPT,會有程式語言賦予的理性與客觀,比較能避免人類常見的各種偏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