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會議,工作人員忙著準備一盒盒的點心,內容物有起司蛋糕一塊、手工餅乾三片、思康一個,外加咖啡、紅茶、奶茶冷熱皆備的選項,表面上是「待客之道」,但實則是確保決策品質的一帖良方。

(圖片來源/freepik)
當人們感到飢餓時,我們的血糖會下降,這時大腦就會偏好簡單、不費力處理事情,也就是懶得深度思考,轉向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所說的,以快速直覺反應的「系統一」來負責決策。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容易出現偏見和使用刻板印象。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中提到一個經典案例:以色列的八位假釋委員一整天審查假釋案件,實驗發現,委員在吃完東西後的假釋通過率最高,而後逐漸下降,會降到下次吃東西前。得到的結論是:當委員會在飢餓與疲勞之下,他們會偏好使用預設立場來決策。
這個結果令人又沮喪又驚喜。沮喪在於人難以抗拒生理影響,驚喜在於我們可以更聰明地安排會議時間。
這也難怪商業人士喜歡早餐會,很多公司喜歡下午開會並準備小點心。乍看之下,這些點心像是多餘的開銷,但當會議需要動用系統二,也就是需要高度專注與推理時,它們就成了一種認知維他命。
這扭轉了我以前對開會總是要準備點心,又經常吃不完浪費的刻板印象。為了有更好的討論與決策品質,投資一點小錢在重要時刻,讓自己大腦真正動起來,不也是個高效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