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老爸躺在床上精神特別好,不過不是好的意味,而是特別地吵吵鬧鬧。老爸罹患失智症也有好幾年了,去年因為脊椎壓迫性骨折,導致必須長期臥床。結果失智症急劇惡化,常常沒事大吼大叫,或者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這段時間我成為全職照顧者,應該說這幾年都有在照顧老爸,因為之前身體不好在家休養的關係,所以理所當然成為主要照顧者。

失智症患者有許多核心症狀與周邊症狀,核心症狀例如記憶力減退、語言困難、定向感喪失、動作遲緩等等; 周邊症狀例如幻覺與妄想症、焦慮與憂鬱、暴力或攻擊行為等等。不同的失智症類型有不同的病徵表現,不同的患者也有個體化的差異。有許多症狀和行為常常會讓周遭的人感到困擾,例如在外面走失、被害妄想、暴力行為、買東西不付錢等等。

也許是因為老爸昨夜沒睡,所以今天精神比較異常; 或者因為今天是父親節,所以有節日的加成。老爸今天特別吵吵鬧鬧,早上就在吵說哪裡有錢叫我撿起來,不過我說沒有他就在生氣。老爸洗腎完從醫院回來,說有親戚打電話給他說某個親戚往生了,叫我打電話給這位親戚。這其實只是老爸的幻想,我當然不會因為這個理由而去打擾親戚,所以就給拒絕了,我平常也是這麼做。
不過今天特別不一樣,老爸反應像是一位在耍脾氣的小孩,躺在地上(床上)大吼大叫,好像世界要毀滅了一樣。無奈之餘我只好打電話給家人和另一位親戚幫助,才稍微滿足老爸的需求。
一般來說應當儘量滿足失智症患者的要求,假裝的也可以,比較能夠安撫對方的情緒。不過如果失智症患者整天在提要求,有正當性那也就罷了; 如果常常沒有正當性,那我覺得會讓照顧者感到心累,認為做這些事情有什麼意義嗎? 失智症患者不會因為需求被滿足而恢復神智。
曾經聽過一些故事,是有關於長照機構的長者,尤其是失能或失智的長者。一開始其家人還會常常來看這些長者,但久而久之,他們來探望的頻率愈來愈低了。從原本一星期一次,到一個月一次,到一年一次,最後可能好幾年才會來探望一次。這些家人沒有孝心或親情,導致他們對這些長者不聞不問嗎? 不是的,是因為他們還有自己的日子要過。也許時常來探望長者看起來很有心,但是他們這麼做也不能夠改變什麼,反而會覺得心累。
與其去執著於自己無法改變的東西,還不如想辦法讓自己變得幸福一點。最近可能考慮請長照,幫忙減輕一些照顧上的負擔。
這兩年的父親節也很平凡,我家沒有什麼感人肺腑、令人動容的父子互動劇情,有的可能是一些埋怨和憤怒。但是儘管如此,我還是想要在這裡表達我說不出口的愛:
「老爸,謝謝你辛苦地拉拔我們長大。還有,謝謝你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