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起連續四個周五上午,應台中晚晴協會之邀,將會在台中主婦聯盟基金會的教室裡,進行小型的電影讀書會(免費、但要繳保證金,全勤就退費)目前還有名額,有興趣的朋友,請儘速報名。
我自己是蠻喜歡這種小型且系列式的讀書會導讀。
十多年前,曾出版了三本親子共讀的電影書—電影裡的生命教育、電影裡的追夢人生、電影裡的愛情學分。
因為銷售情況還不錯,最好的一本有到三萬多本,最差的也快要二萬本,所以那些年有非常多電影相關主題的演講邀約,有許多機構辦電影欣賞時,也會邀請我做映後導讀。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是訂一個主題,然後進行系列演講,若以電影相關內容來說,印象比較深刻的至少有三次,二次是學校的家長讀書會,一個場地比較小,大約七十位左右,連續八個星期;另一個是場地比較大,可以容納一百多位,連續五週;還有一個是基金會主辦,連續六個星期,每場人數大約二百多人。
這些系列導讀大多都是採用演講方式,頂多最後留下一些時間讓聽眾發問與討論。不過我也曾經相當多次舉辦進班以活動方式來進行分組討論與比賽(後面附上建議的進行方式)效果相當好。
後來馬來西亞出版簡體中文版時,也曾邀我去示範,全程媒體在旁紀錄。這種有結構的進行方式人數是有限制的,最好在12人到21人之間,所以在中小學班級進行是蠻適合的。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之間,有個聯誼性的社團—荒野電影社,每月一次聚會,至今也進行二十多年了,大家輪流當主持人與導讀人,導讀人負責選擇播放的影片與介紹導讀,主持人協助提問串場,看完電影討論的時間至少都有一個半小時以上,每次大家都很有收穫,這除了電影本身的魅力之外,每個參與者的踴躍發言,分享自己的觀點與心得,也是重要的吸引力,更是電影聚會可以持續二十多年的主要原因。
給父母師長的悄悄話…寫於2010年11月
記得前些年公共電視舉辦兒童影展前,先幫學校老師辦幾場研習會,由我協助導讀這些影片,記得分享討論時,有一位高中老師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她碰到一位多年前教過的學生,那位已經是大人的學生跟她說,她的學生時代唯一的記憶就是老師某一次在課堂上放映影片與討論的場景。
好的影片的確會有這種感動的力量,如果加上啟迪人心的討論,也許真的就能影響學生一輩子。
(一)為什麼是看電影?
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因此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大概是父母可以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可是從孩子上小學以後,親子「共」讀的溫馨時刻,對於大部份的家庭大概都不太容易維持了。
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課業壓力逐漸加大之下,我發現親子之間在日常家居生活的互動也愈來愈貧乏,除了詢問「功課作完了沒?考試考得好不好?」之外,也許只剩下「吃飽了嗎?衣服多穿一點?早一點睡!」這種聊勝於無的對話。
如何找到共同的話題?如何增加親子互動的品質?如何在家「一起」專注地共同做一件事情?如何透過很自然地情況下,家長可以把自己的經驗、自己的人生觀與孩子分享?
家長如何在不經意的自然流露中知道孩子內心的盼望、惶恐或憂慮?
經過長期的思索,我發現透過特別挑選的影片,在家裏與孩子一起觀賞,是可以達到以上效果最自然、最沒有壓力的方法。
尤其現在好的電影非常多,簡直可以用「閱讀電影」這樣來形容看好的電影像看一本好書一樣,尤其對於即使不喜歡看書的孩子,應該也不會排斥看電影。特別是透過影像獨特的力量,可以使小朋友很容易將情感投射其中,若是利用影片內容再加以延伸閱讀與學習,很容易培養出孩子主動探索的習慣。
(二)如何看電影?
挑選適合的影片,佈置一個安靜沒有干擾的觀賞環境是最基本的條件,假如看完之後,家長可以率先,以自然而不說教的方式,感性地先分享自己與電影相關的經驗,然後耐心地(亦即不要「逼迫」孩子發表心得或寫紀錄單)等待,讓孩子分享他的感想(為什麼要耐心的原因是雖然孩子感受能力很強,但是往往表達能力不足)。
除了分享經驗與感觸之外,家長若能趁機帶一點背景知識或延伸的關懷,想信更能擴大孩子的視野(孩子也會覺得:原來我的爸媽還不賴嘛!),或者能丟一些問題與孩子一起思索,那麼看電影真的就比在課堂上的課程來得收獲大了!
(三)團體電影討論會的進行方式
當二年前我想寫這本書時,就曾試著導讀過將近二十場親子電影讀書會,每一場參加成員的背景都不一樣,因為我想了解對於不同年齡,住在不同區域或不同經濟條件或不同知識準備的孩子,觀察這些南轅北轍的孩子在電影討論會中的表現。結果都令人非常滿意,也使我更加確信影像的影響是沒有門檻的,與文字書本的閱讀必須有基礎的準備很不一樣。
以下是我在討論會的進行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為了讓參與的孩子更能主動甚至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感想與分享意見,我採用以下流程:
看完電影後,我稍為說明一下(約10分鐘左右),然後先丟出二到三個問題(其中至少要有一個是開放性的問題),然後將孩子分成三組,每組二至四人(因此參加的孩子以六至十二人為限),要每一組孩子先討論,提出問題,事先也說明各組來比賽,看誰提的問題最多,有獎品,這可以激勵他們動腦筋思考。因為我們的孩子長愈大,愈失去提問的勇氣,也沒有能力提出好的問題,因此必須用團隊競實的壓力逼孩子練習。家長另外成一組。小組時間不要太長,大約只要15至20分鐘即可,然後全部孩子集合由我主持,以小組方式發表討論結果,同時視情況輔以小組為單位搶答計積分的方式鼓勵大家發言。
參與的家長除了在一旁觀察,透過孩子在團體中的表現瞭解自己孩子的另一面之外,也可以協助回答問題或管理秩序,以及幫忙紀錄有趣及精彩的問答。
(四)要去那裏買電影?
很多家長常會問我:「你介紹的這些電影要到那裏去買?」我想,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大概都是像我一樣,不太習慣在網路世界裏漫遊的人吧!
若真的要像我們以往一樣,買到正版DVD典藏下來,就跟買書一樣,可以向大型連鎖書店有賣影音產品的店詢問,相信他們都很樂於幫忙訂貨,網路上的搜尋購買其實也相當方便。
至於我除了定期會逛書店購買之外,有時候真的太忙,實在沒有時間去等待與尋找時,也得感謝幾位朋友的交流與支援,這包括了荒野老伙伴陳楊文,以及同在湯城辦公園區上班的親戚童瑞林,還有到診所看診認識的王藝君。
好的影片真的是非常多,限於篇幅,許多已寫好的稿子只能割愛,這次把影片訴求的主題比較集中在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到青春期中學生所關注的領域,而且一部影片中可以討論的議題也很多,真要仔細探討,一部片子寫個一萬字二萬字都沒有問題,也因為限於篇幅與閱讀的流暢性,僅能就與孩子實際對談中,摘錄出與生命教育比較有關連的部份。
真的,好電影很多,但是市面上電影更多,如何在茫茫影片之海中撈取沙金與孩子共渡非常有限的家庭時光,這本書是我初步的努力,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