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書市中,銷售最好的類別是養生保健類書籍;同時,健康食品的市場規模也十分驚人。隨著年齡增長,幾乎每個人都渴望能找到某種神奇的藥方,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逆齡回春;即使無病,也希望能強健體魄、延年益壽。
然而,遺憾的是,這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仙丹。幾年前,一個備受推崇的醫學研究機構聯合數十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共同發表聲明,經過對市面上各類抗老產品的科學檢視後發現:沒有任何一項產品在實證醫學上能有效延緩老化或回春。
我百分之百相信這項聲明。但其實,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的「萬靈丹」──雖然它不是市售商品,也無法用金錢購得,卻真實有效,而且人人都能擁有,那就是:運動。運動的好處早已廣為人知,不僅有助於預防多種慢性疾病,還能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也因此,我身邊許多朋友紛紛將運動列入每日清單,甚至聘請教練、固定上健身房。但也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雖然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卻因忙碌或惰性,總是難以規律執行。
但最近我讀到一份由美國長壽研究機構所提出的報告,指出要達到抗老與燃脂效果,其實一天只需要運動20分鐘就足夠了。報告甚至提醒:若運動時間超過45分鐘且強度過高,反而可能導致脂肪增加,而非減少。
這是因為人體是一個高度自我調節的複雜系統,當身體長期處於相同的高強度壓力下,就會發展出節能模式,讓自己以最小消耗面對挑戰。以演化觀點來看,遠古時代人類常處於飢餓狀態,身體習慣於儲存脂肪應對飢荒。當我們進行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時,身體會誤以為「飢荒將至」,因此主動降低基礎代謝率,並在之後增加脂肪的合成與儲存,以備不時之需。
因此,報告中推薦的運動方式是:間歇性訓練。這種方式透過「短時間高強度運動」與「恢復期」的交替進行,可有效避免身體適應性反應的出現。每天只需20至30分鐘,便能達到理想的健康效果。
間歇性訓練的方式不限於特定運動,無論是跑步、游泳、騎車,甚至各類肌耐力訓練,都能依個人情況調整。做法可以是:先熱身3至5分鐘(如小步慢跑或輕微伸展),讓血液循環與關節活動後,進行約2分鐘的爆發性運動(使用約八、九成最大能耐),接著以1至2分鐘中低強度運動恢復(大約是四、五成強度)。如此交替進行三到四回合,總計約20分鐘,即可達成訓練目標。
當然,若有人偏好長距離運動、享受流汗快感,也不是問題。只要在整體運動中加入一段間歇訓練,即可避免身體陷入「節能模式」。
最後也別忘了,在運動結束後趁肌肉尚未冷卻時,進行適度的伸展操,不但有助於放鬆,也能維持身體的柔軟度與靈活性。
總而言之,只要每天20分鐘,就能啟動身體自癒的開關,抗老、防病、燃脂、提神一次完成。如果真的忙到無法一次擠出完整的20分鐘,利用零碎時間分段進行,每次5或10分鐘也都有效。
這樣看來,我們真的沒有藉口不運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