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房產十年的真相:一位嘉義包租婆的分享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近年來,投資房地產依然是不少台灣人的理財首選,許多人認為「房價不會跌」、「收租穩定現金流」把它當成退休的被動收入來源,甚至有人說買房可以開槓桿5倍,資產可以5倍成長但真的有嗎?

但實際上,真正操作過的人才知道,這並不是躺著就能賺錢的生意,數字背後有多少成本與辛苦,往往意味著你是在替房子、替銀行「打工」,而不是自動坐等資產增值。

最近,一位朋友的故事,讓我重新檢視「投資房產」的真實回報。


十年前的買入到十年後賣出:整層大樓

十年前,這位朋友在嘉義市買下一棟大樓的一整層,總價 1,400 萬元,地點雖不是都會區黃金地段,但在當地屬於不錯的出租市場。

她以 兩成自備款(280 萬)加上 八成房貸(1,120 萬) 入手,貸款期限 10 年,利率 2%,並花費心力將這層樓隔成數十間套房,分租給房客。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條經典的「包租婆」致富之路──有槓桿、有現金流、還能享受房價增值

不過,她告訴我,最近一年房市整體成交量明顯降溫,不論是台北、六都還是中南部,買方出手的意願都下降,今年脫手的 1,700 萬成交價,已經是當地同類型物件能賣到的天花板價

在實價登錄上,也很難找到更高的成交案例。她形容:「這個價格是市場的最頂點,如果再等,房價就算不跌,也很難再賣更高。」

換句話說,這次的賣出,不只是經營成果的收割,更是在房價週期的高點脫手。如果錯過這個時機,不然年化報酬率可能比現在的 6.6% 更低,甚至會被後續市場的疲軟侵蝕。

如果她錯過這個時機,等到房市價格鬆動,最終資本利得可能會大打折扣,年化報酬率甚至會比現在更不理想。


十年的經營:分租套房,表面風光背後繁瑣

這十年間,她每月確實有穩定的租金收入,但與此同時,支出與挑戰也接踵而來:

  • 房貸利息與本金還款(每月約 102,078 元)
  • 房屋稅與地價稅(每月攤平約 5,000 元)
  • 水電與公共設施維護
  • 空租期與租客流動(平均出租率 90%)
  • 套房修繕與家具更換(每月攤平約 20,000 元)
  • 管理與溝通成本(半夜漏水、鄰居糾紛、退租押金…)
  • 最後賣屋時的仲介費與稅金(約 51 萬)

這些項目一筆一筆累積,遠比想像中可觀。


資金流概覽(簡化版)

raw-image

最終結算:帳面亮麗,口袋現實

第 120 個月,她決定賣掉這層大樓,成交價 1,700 萬元,扣掉仲介費與稅金 51 萬,實收 1,649 萬元

由於房貸已還清,這筆金額全數進口袋。

IRR 計算邏輯

  1. 第 0 月投入:自備款 -280 萬
  2. 第 1~119 月:每月 -0.7078 萬(自掏 7,078 元)
  3. 第 120 月:-0.7078 萬 + 1,649 萬(賣屋淨收入)

將這 121 個現金流帶入 IRR 公式計算,得到:

月化IRR≈0.537%

年化IRR=(1+0.00537)12−1≈6.6%

為什麼 6.6% 不算高?

  • 資本利得有限:嘉義市十年房價漲幅約 21%,不如北市動輒 50% 以上。
  • 現金流為負:雖然租金幾乎打平貸款,但扣掉維修與稅費後,每月仍需補貼。
  • 管理成本高:分租套房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處理房客問題。
  • 賣屋成本削減獲利:仲介費與稅金直接吃掉部分資本利得。

貸款槓桿的威力:6.6% 與延伸出的 17.7%

如果用「全額現金買房」的假設來看,這筆投資 10 年下來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 6.6%。計算方式是假設 1,400 萬本金在第一天就全額投入,10 年後賣房連同淨租金盈餘共收回 1,740 萬,再換算成複利報酬。這種估算方式偏保守,方便與定存或股市長期報酬做比較。

但朋友實際操作並非如此——她只拿出 280 萬自備款,其餘 1,120 萬全靠房貸。接下來 10 年間,租金收入大致能抵掉多數房貸支出,每月只需自掏腰包小額補貼。

這就是 貸款槓桿 的威力:

  1. 本金占用小:用少量資金控制整個資產
  2. 資金占用時間短:本金是逐月投入,不是一次鎖住 10 年
  3. 資產漲幅完全吃到:用 280 萬承接 1,400 萬資產的全部增值

當用這種真實的逐月現金流計算 IRR(內部報酬率) 時,報酬率會從 6.6% 放大到 17.7%。這並不代表房價每年都漲 17%,而是貸款讓「資金效率」被倍數放大。

不過,貸款也是雙面刃——漲幅時倍增收益,跌價時同樣會放大虧損。

raw-image

一句話總結

  • 6.6%:用「假設現金買房」的角度,報酬率看起來普通。
  • 17.7%:用「貸款 + 每月小額補貼」的真實現金流計算,報酬率因槓桿被大幅放大。

關鍵啟示

  1. 資本利得 ≠ 全部獲利 房價漲幅只是帳面數字,真正落袋的錢要扣掉全部成本。
  2. 毛利打平不等於真打平 租金能付房貸只是毛利收入,扣完維修稅費後現金流常常是負的。
  3. 非都會區漲幅有限 報酬更多來自租金經營,但空租與房客流動率更高。
  4. 比較基準要正確 同樣的資金投入指數型 ETF,可能更省心、報酬更高。

結語

房地產投資不是不好,但它並非「零風險穩賺」的聖杯。

在動手之前,務必要把全部成本算進去,並正確衡量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入。

朋友這筆投資,十年下來年化報酬 6.6%,確實勝過定存,但不及台股大盤或美股大盤的長期表現。

但如今現在要靠槓桿放大槓桿已不可行了,目前大部分銀行都已經被金管會打房政策受限貸款成數了,不太可能再以17.7%的報酬的長期持續獲益。

這是一堂真實的投資課,也提醒我們:投資不只是看買賣價差,而是完整的資金流與機會成本


參考資料

嘉義市實價登錄成交案例

  • 東區 順興五街透天厝:約 1,715 萬,坪數 58.66 坪,單價約 29.2 萬/坪
  • 西區 環湖一街透天厝:約 1,700 萬,坪數 63.57 坪,單價約 26.7 萬/坪
  • 西區 德陽街大樓:成交價格包括 1,700 萬(坪數 59.5,單價約 24 萬/坪)等多筆交易,距離與朋友的情況類似
  • 其他城區整體成交均價約為 16.2 萬/坪,總價約 1,220 萬左右(含車位)

樂屋網 https://www.rakuya.com.tw

591房屋交易 https://market.591.com.tw

快速觀察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布萊茲的投資筆記
159會員
82內容數
分享 資產配置/指數投資/因子投資/退休規劃 等等心得...
2025/07/30
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是機會還是風險?本文探討市場創高後的歷史統計數據、市場行為與資金流向、潛在風險及預警訊號,並提供投資人相對應的策略與建議,包含設定再平衡觀察點、保持現金水位、評估自身配置、將創高視為風險測試點等,強調投資需保持穩定、紀律與準備。
Thumbnail
2025/07/30
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是機會還是風險?本文探討市場創高後的歷史統計數據、市場行為與資金流向、潛在風險及預警訊號,並提供投資人相對應的策略與建議,包含設定再平衡觀察點、保持現金水位、評估自身配置、將創高視為風險測試點等,強調投資需保持穩定、紀律與準備。
Thumbnail
2025/07/27
本文探討巴菲特投資哲學中關於槓桿的運用,並澄清其「永遠不要借錢買股票」的真諦。文章分析巴菲特如何透過保險浮存金創造低成本槓桿,並結合低Beta值的資產配置,降低風險,提升長期複利效益。同時,文章也指出一般投資人可借鏡之處,並建議以低成本ETF長期持有,搭配理性槓桿規劃與良好現金流管理為佳。
Thumbnail
2025/07/27
本文探討巴菲特投資哲學中關於槓桿的運用,並澄清其「永遠不要借錢買股票」的真諦。文章分析巴菲特如何透過保險浮存金創造低成本槓桿,並結合低Beta值的資產配置,降低風險,提升長期複利效益。同時,文章也指出一般投資人可借鏡之處,並建議以低成本ETF長期持有,搭配理性槓桿規劃與良好現金流管理為佳。
Thumbnail
2025/07/22
本文探討槓桿型ETF的優缺點及風險,並提供安全的使用策略。槓桿ETF能放大報酬,但短期波動損耗及長期熊市風險高,不適合all in。建議將槓桿ETF視為資產配置的加速器,而非全部,並配置足夠現金以應對黑天鵝事件,控制槓桿比例,分批長期投入。
Thumbnail
2025/07/22
本文探討槓桿型ETF的優缺點及風險,並提供安全的使用策略。槓桿ETF能放大報酬,但短期波動損耗及長期熊市風險高,不適合all in。建議將槓桿ETF視為資產配置的加速器,而非全部,並配置足夠現金以應對黑天鵝事件,控制槓桿比例,分批長期投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人第一間買的房子 通常都是最有價值,因為會隨著通膨成長 也不會因為任何短期災難去賣房子 除非是其他投資失利最後才選擇賣房子 開始有了錢,買第二間房子開始 最多人賠錢或是瞎忙 因為第二間開始就叫"投資"不是自住 開始去注意周遭建設,任何能影響房價的資訊 最後就是看報紙跟看新聞或聽消息去投
Thumbnail
人第一間買的房子 通常都是最有價值,因為會隨著通膨成長 也不會因為任何短期災難去賣房子 除非是其他投資失利最後才選擇賣房子 開始有了錢,買第二間房子開始 最多人賠錢或是瞎忙 因為第二間開始就叫"投資"不是自住 開始去注意周遭建設,任何能影響房價的資訊 最後就是看報紙跟看新聞或聽消息去投
Thumbnail
房地產 房地產用途可分為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等種類。住宅地產,通常以自住為主要用途,或者自行出租、物業管理公司代管等等方式收取租金報酬,當購屋金額與租屋金額倍數與長期平均值相比偏高時,代表房地產產生泡沫現象。 在不健全的房市政策下,住宅地產可能會被過度炒作,當泡沫破裂時,房市逐漸回歸
Thumbnail
房地產 房地產用途可分為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等種類。住宅地產,通常以自住為主要用途,或者自行出租、物業管理公司代管等等方式收取租金報酬,當購屋金額與租屋金額倍數與長期平均值相比偏高時,代表房地產產生泡沫現象。 在不健全的房市政策下,住宅地產可能會被過度炒作,當泡沫破裂時,房市逐漸回歸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要把好股票當成房地產!!! 假設我們今天擁有一棟房屋 他的是價值2千萬 每年可以收到租金1百萬 請問你會每天去看實價登錄??? 房價上漲20萬就想賺價差 把它賣掉 或者下跌20萬也想停損 把它賣掉   你會這樣操作嗎??? 我想是不會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要把好股票當成房地產!!! 假設我們今天擁有一棟房屋 他的是價值2千萬 每年可以收到租金1百萬 請問你會每天去看實價登錄??? 房價上漲20萬就想賺價差 把它賣掉 或者下跌20萬也想停損 把它賣掉   你會這樣操作嗎??? 我想是不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房價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具有三大好處:儲蓄、槓桿和長期持有。房價由當地有支付能力的人決定,不易暴跌。建議買房自住者應根據收入謹慎選擇,而投資者可考慮好地段的舊房修繕出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房價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具有三大好處:儲蓄、槓桿和長期持有。房價由當地有支付能力的人決定,不易暴跌。建議買房自住者應根據收入謹慎選擇,而投資者可考慮好地段的舊房修繕出租。
Thumbnail
一、前言 房地產一直被視為一種穩健的投資選擇,能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的收益和資產增值。然而,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要全面掌握房地產投資的每一個步驟並非易事。從物業的選擇、融資、交易完成,到後續的物業管理,每個環節都需要深入的了解和周密的規劃。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為您詳細解析房地產投資的全流程,分享專業
Thumbnail
一、前言 房地產一直被視為一種穩健的投資選擇,能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的收益和資產增值。然而,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要全面掌握房地產投資的每一個步驟並非易事。從物業的選擇、融資、交易完成,到後續的物業管理,每個環節都需要深入的了解和周密的規劃。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為您詳細解析房地產投資的全流程,分享專業
Thumbnail
在前面的章節介紹到關於房地產投資與抗通膨的特性,接著來討論買房租房的抉擇。房地產投資對很多人說都是很大一筆錢,在相關的幾個小節會討論比較深入一些,讓讀者可以有更進一步思考。   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 曾經看了教日文的IKU老師頻道,有一則影片題目是【台灣的年輕人如果不買房,老了
Thumbnail
在前面的章節介紹到關於房地產投資與抗通膨的特性,接著來討論買房租房的抉擇。房地產投資對很多人說都是很大一筆錢,在相關的幾個小節會討論比較深入一些,讓讀者可以有更進一步思考。   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 曾經看了教日文的IKU老師頻道,有一則影片題目是【台灣的年輕人如果不買房,老了
Thumbnail
在市場上購買房做出租是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可以為您帶來穩定的被動收入和長期的資本增值。雖然說此買房出租這工具是一個具有潛力的投資方式,但仍需要仔細考慮和計劃,透過良好的市場調查、財務分析和風險管理,您才可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投資的成功機會。
Thumbnail
在市場上購買房做出租是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可以為您帶來穩定的被動收入和長期的資本增值。雖然說此買房出租這工具是一個具有潛力的投資方式,但仍需要仔細考慮和計劃,透過良好的市場調查、財務分析和風險管理,您才可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投資的成功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