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再次定調,針對半導體的部份要課100%的關稅,但有豁免機制,只要將產線遷回美國的企業即可免稅,因此台積電很早就投資美國,可以受惠,也帶動台股往上又衝了一段,但,所有的事件與風險都結束了嗎?我想很明顯的並不是這樣,即使關稅正式開收,美國政府和各國的談判仍在進行、持續拉扯中,像是印度,因為購買俄羅斯原油被美國加稅,還是要繼續談,還有日本,原先以為是15%定調,後來發生談判僅口頭約定,15%是基礎往上疊加,日本政府趕緊和美方重新確認,後來才再度確認不再疊加,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台灣,星期五晚上,經濟部發出的新聞稿指出,20%關稅仍需疊加,是地板不是天花板,當然今天相關的新聞就炸裂,如果週末沒有什麼新的消息,星期一開始可能就會有壓力了,而我們是否有能力像日本那樣再度談回比較好的稅率呢?這真的就不是我們散戶可以猜的部份了,雖然我覺得最後可能還是有機會談再好一點,但我們還是要思考,什麼產業所受的衝擊會比較大,比如說電子材料與零組件這邊受到的影響數字可能會最大,再來還有水五金、手工具,不過這二個產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中國的稅率也高,而車用零組件就沒這麼幸運了,對手日韓的稅率都低於台灣,因此在整體趨勢明朗前,這些產業可能會逆風一陣子,但是,我個人會認為,我們有空應該要看看這些產業,因為當這個逆風結束時,這邊會有許多新的機會出現,而逆風什麼時候結束?思考的方向其實可以抓,美國不怎麼需要的產業,像製鞋業現在大致上可以看到風險抵定,而最差的結果,就是四年後川普結束任期,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轉圜出現。
另外一個思考方向則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先前曾提到,中國的關稅有機會再度暫緩實行90天,從上次協商的到期日8/12繼續延後,這個措施明顯就是讓美國的採購方能在這90天內將年底的需求儘快完成拉貨,因此中國企業就有機會加速完成第四季訂單的生產與運輸,所以可預期的,接下來三個月中國產業的增長應該會滿明確的,那麼,是否中港股市有機會繼續反彈呢?我認為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部份。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開始去思考,在川普政府關稅確立後,對未來中短線與長線的影響,中短線來說,拉貨潮過後庫存會增加,一樣會進入打庫存的階段,再加上廠商在拉這麼多貨後,年底的銷售一定要大力促銷,有機會造成提前消費,因此明年上半年的數據可能就不會太好看了,而股市如果提早反應的話,下半年的行情仍然是充滿著波動的可能性;長線來說,關稅終將加到消費端,不過當消費者習慣了這個價格之後,就會開始接受,以台灣來看,我們民生物價對比2020年疫前,一個便當的價格漲了多少?我們是不是開始習慣了呢?因此只要景氣還在成長,造成的問題就不大,當然更長線的部份,如果景氣不再成長?個人認為這還不是現在要擔心的問題,因為時間上還早,只是我們要能知道,這次長達二十年的大成長期,終究有落幕的時刻。
本週的報告我們來追蹤先前討論公司的營收,先從精測開始,這家公司我們追蹤很久,今年一月在智富上專訪時也以精測為主要例子來說明未來的可能發展,現在回頭來看,有不少觀察的重點都實現了,因此我們就來整理一下相關的資訊,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從精測的例子告訴我們,在產業低潮時,其實更是要多去關注他未來的可能性,文章的後段,我們也會多聊幾家現在個人覺得處在低潮期,但未來仍然有機會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