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看錯沒有寫錯,我常常開玩笑說:食品容器法規,要不通過很難,比通過還難。至少在"不鏽鋼"這個材質是這樣。
為什麼?因為不鏽鋼屬於安全的材質,並沒有特別的規範!所以就是通用金屬規範,不能溶出的金屬規範裡面,根本沒有不鏽鋼包含的成分。所以很難不合格。
這個比喻很難懂?簡單說就是,你知道砒霜有毒,所以不鏽鋼去驗有沒有含砒霜。可是正常不鏽鋼本來就不會含砒霜,所以真的驗出有砒霜,不是過程汙染,就是檢驗有問題,在不然就是真真實實的被搞了!全世界的檢驗規範很簡單,可以分3大類:
第一類:驗已知成分中,有危害的毒物溶出量。如果沒有針對特並材質定標準,就驗通則,就是同類型一定不可以超標得物質。
第二類:材料實在太多種,我不管成分如何,我就是驗溶出物質的總量,制定溶出總量上限。
第三類:輿論一直炒,名眾很害怕!所以針對民眾害怕的成分制定一個標準來安撫一下民眾。東方國家很吃這一套!
所以我常常說,金屬製品真的不用太擔心"料不純"的問題,反而是上面有印刷的,有烤漆的,有其他成分的東西比較容易出問題。
關於食品容器標準這個議題,在不同的狀態下會有不同的溶出量。所以針對檢驗環境通常有4個類別:
A:溶出環境:固體、液體
B:接觸成分:是否含奶類、油脂含量
C:溫度:高溫、中溫、常溫、低溫
D:溶劑:酒精含量
這4個類別,可以變換數十上百種測試環境,譬如油脂,油脂是固體,還是液體,含量高低,溫度高低。簡單說,如果你是固體狀,固體接觸,不含油脂、液體、酒精、奶類,在常溫下測試,大部分的產品應該都不會溶出有毒物質。可是同樣商品,在高溫下或是裝酒精液體下,結果就很難說。所以廠商只會說"通過食品容器標準"可是他不會告訴你他進行哪一項測試。退一萬步說,測試也不過就是"送測品"沒問題,跟量產品不會是同一批生產出來的東西。
還是回到誠信問題,會偷料的廠商,展示了全部的檢驗合格報告,他還是會偷料!
不過標準重不重要?我覺得還是有價值!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在開發階段確認材質適不適合!我有沒有送驗失敗的經驗?有的,還不少次。選錯材質挑錯檢驗標準就很容易失敗。在開發階段測試標準都是嚴苛的,金屬沒有出過問題,可以塑膠有時候會。制定這些標準絕對是有實質上的意義的!至少在挑選新材料的時候,是很重要的指標!
回到我常說的,真的有問題或是疑慮很高的東西,政府都已經制定標準。沒有特別限制的,真的也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