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歸來,重新審視《哈比人》的意義
這裡是河馬,打自高中起就愛上《魔戒》三部曲以及《哈比人》的電影,至今為止已經重看好幾遍。雙囍在前些時間出版了新譯本,由李函擔任譯者。因此,藉著這一次的機會,我把自己再度丟回記憶的浪潮當中,翻開了全新但又令人懷念的書籍。
btw,這一系列其實也有一個多年頭了?我依稀記得自己是在2024年的臺北國際書展預購的,到現在才打算打開來讀,也是有各種不必贅述的原因。

雙囍出版《哈比人》
電影與小說的天大差距
電影是很壯闊的。無論是《魔戒》亦或是《哈比人》,它完美地塑造了我們對中土世界的認知:壯闊、艷麗的世界,一個充滿勇氣與愛的冒險。
不過,如果要把電影的壯闊重新尋根回原著,有些人可能會略感失望。托爾金筆下的世界、真真實實用文字所呈現的世界,不外乎更多是對這個美麗世界的描述。所謂的「壯闊」,我們只能從他對世界的描述以及人物的互動、對話中感受到,反而並非是那些戰鬥場景。
實際上,電影在描繪長湖的伊斯加洛斯(Esgaroth)以及史矛格(Smaug)的突襲可是花了不少篇幅!然而一支黑箭、一隻畫眉鳥,人類大戰龍的戰爭僅在短短幾頁結束。不僅如此,五軍之戰(Battle of Five Armies)也非常地簡短(如果要和電影比起來)。戰爭即將開打之前,甘道夫(Gandalf)便迅速集結精靈王、人類以及鐵丘陵(Iron Hills)的矮人作戰,而索林一方的矮人以及換皮人比翁(Beorn),都幾乎在同時間湧入現場。甚至波格(Bolg,阿索格[Azog the defiler]的後代)的死亡也只在幾句中悄然帶過,他可是統帥了強力的歌布林大軍!在電影佔有蠻大戲份的戰爭其實在小說則是在不言之中悄然結束,畢竟我們的主角比爾博已經被石頭砸昏過去了。其餘原創部分,例如一些愛情劇情穿插其中就不多說了。
我閱讀下來得到的一個珍貴體驗其實是世界中永恆且令人肅然起敬的未知力量。令人害怕的並非哥布林大軍或是蜘蛛......往往他們最痛苦的時刻,是沒辦法尋找正確道路的時候。
那種掙扎以及痛苦,還有對未來的絕望想像,這都是我們體驗過的。當我們努力踏出一步朝著想要前進的方向邁進時,卻總是迷失了方向。
沒有人擅長離開舒服的家
比爾博・袋金斯(此處就完全遵照譯者所翻譯,畢竟我閱讀的是李版)在書中經常被討論一點,即為他身上流淌著「圖克」家的血。這通常是他突然願意冒險的原因之一。這就好像他的身體裡住著一個隨時都會復甦的怪獸一樣,然而哈比人安逸的生活使他忘卻了這份情感。
還有一點必須要特別強調,他在這趟旅程當中並非總是受人注目。我認為這足夠給予我們啟發。他的出現以及行為都是出乎意料、莫名其妙的,因為他太「平凡」了。使用一個如此平凡的人物來作為主角,我認為我們可以更好從比爾博的角度、從作者的角度去看待很多事情。
他離家是出自於逼不得已嗎?其實也不然。他離家是因為某一部分的他渴望冒險。我們隨時隨地可以在途中發現他一直在碎念他家的沙發有多舒適、他衣服本來有多少顆扣子、他可以吃多少早餐。結果只有一份不知道能不能拿到的報酬的委託以及不給他好臉色看的矮人。老實說,遠離家鄉跑到其他縣市工作、讀書的我也很可以體會這種寂寞、害怕的感覺。雖然沒有蜘蛛跟龍追著我跑,但我們面臨的同樣是未知,而我們同樣在這個世界一點也不起眼。
但如果他沒有邁出這一步,世人將不會記得哈比人這個種族。即便是往後的佛羅多、山姆等人,他們若是不離開自己舒服的家鄉踏上冒險,又怎麼會能夠目睹更多美麗的景色、結識更多善良、邪惡的生物?
如果我們有更多人珍惜食物、歡笑與歌曲,而捨棄寶庫中的黃金,世界就會變得更愉快了。
這是索林的臨終之言,也非常重要。他死後沒辦法帶走錢財,但他結交了一生的摯友。那麼,錢財真的就絲毫不重要了嗎,我認為當作目標並且享受追求其過程帶來的意外果實,其實也很重要。
另外,比爾博在與史矛格以及咕嚕搏鬥的途中,幾乎都是以鬥智的方式在進行。從猜謎語到猜身分,他無一不是靠著自己力所能及來去闖出一條路。他並沒有違背自己的天性,如同亞拉岡一樣騎著馬、揮舞劍、率領大軍。像個王者一樣作戰並非他的天性,所以他不是勇者,他是「飛賊」。
所以,一場精采的冒險,並非每個人都得追求那王者之道。托爾金正是描繪了一個弱小的生物,左右了中土世界大局!想到這裡,我其實就感到鬥志滿滿。
我們都是充滿勇氣與愛的人類,我們都踏出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某一步,只是有時候我們可能還在幽暗密林掙扎著出路。或許哪一天,精靈或是湍急的河流會指引方向,直到我們又開始感受到微風吹拂臉龐的那一刻。
結
接下來想要書寫關於翻譯內容的部分等等的,我認為李函翻譯得非常好呀。以及我真的超喜歡換皮人比翁。超級帥氣又爽朗。甘道夫在和比翁述說故事的那段真的好精彩,又很好笑。下次再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