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認同的兩難:當初的烏克蘭人,如今的俄羅斯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2014–2021:戰事初期與「分離控制區」的日常

戰火與流離失所:戰鬥從城市周邊延伸到社區。火箭與砲擊造成平民傷亡搬遷潮。聯合國估計,2014–2021年間相關傷亡約51–54千人,其中文民至少3,404人。頓巴斯大量以俄語為主的居民成為境內流離失所者(IDP),官方登記一度超過150萬。

分離控制區的人權處境(DPR/LPR):武裝團體建立「平行司法」,伴隨任意拘禁、失蹤、酷刑與審前長期羈押。新聞與公民社會的空間收縮監督與申訴渠道受限。這些情況在多份國際機構報告中反覆出現。

烏政府對非政府控制區(NGCA)的政策衝擊:

  • 2014年底起,退休金改採IDP登記並跨線領取。對高齡者而言,往返成為風險與成本。其後雖有司法與國際倡議要求放寬,但制度摩擦長期存在。
  • 2017年對分離控制區實施經貿封鎖。在此前當地關聯企業被「國有化」的背景下,此舉切斷供應鏈並壓縮就業與收入,民生端首先承受。

雙方濫用與追究:前線區域出現烏方志願營成員虐待與非法拘禁的個案。事後,烏方對涉案單位(如 Tornado 連)採取裁撤與起訴。事件屬個案,卻顯示問責機制的邊界與代價。

2019–2021:俄方「護照化」與身分拉攏

護照化(Passportization):自2019年起,俄國簡化向DPR/LPR居民發放護照。此舉改變法律身分與日常選擇(工作、就醫、福利),也為未來政治整合鋪墊。對當地而言,拿與不拿護照,都是現實壓力下的抉擇

2022–至今:全面戰爭下的占領統治

「過濾」(Filtration)與強制轉送:占領區出現系統性篩查與審問,伴隨拘押、失蹤與將居民強制遷往俄境的個案。設施呈網絡化分布,程序與依據不透明。

被動員與徵兵:DPR/LPR與新占領區傳出強制或壓迫式動員。男性居民被迅速編入部隊並投入高風險任務。國際人道法學界普遍質疑其合法性。

強制「俄化」治理:貨幣改以俄盧布結算、居民被迫領取俄護照、學校課綱重寫、媒體環境受控。2025年總統令將「辦護照或離開」具體化,公共服務與法域連動,使日常生活與政治選擇綁定。

兒童被轉移/收養:占領區兒童被轉送俄境、安置或再教育的通報增加。相關作法引發國際刑事追訴與制裁,法律與倫理爭議並進。

整體責任評定:2025年,歐洲人權法院裁定俄方自2014年至2022年在烏境存在系統性嚴重侵權。判決讓多年指控有了司法層面的定性。


兩邊「如何對待這些人」——重點對照

俄方(含DPR/LPR、占領當局)

  1. 身分與政治:大量發放俄護照,2025年進一步以「護照或離境」推動法域轉換;以不被承認的「公投」與行政整併,實質改變政治隸屬。
  2. 安全與人權:任意拘禁、酷刑、失蹤的指控長期存在;「過濾」帶來篩查、驅離與拘押的風險。
  3. 軍事動員:對當地男性實施強制徵兵並投入高風險前線。
  4. 社會文化:課綱俄化、媒體控管,壓制烏語與親烏敘事;兒童轉移與再教育加深同化。

烏方(基輔當局與解占後治理)

  1. 安全/司法:解占後進行篩查並偵辦「協力」罪。國際團體憂心罪名外溢到為生存而工作的居民,主張更精準的適用。
  2. 語言與政治環境:2019年國家語言法強化烏語地位;威尼斯委員會肯定方向,同時提醒少數語言保障。戰時暫停/取締與俄方關聯的政黨與媒體,理由是安全。
  3. 社會經濟:對NGCA的金流與社福限制(如退休金須IDP登記並跨線領取)、2017年貨運封鎖,使施壓與民生負擔並存。外部機構多次促請調整。
  4. 問責作為:對己方違法個案採取裁撤與起訴。範圍與深度仍受檢驗,但存在司法處理的實例。

這些人的「實際感受」為何常兩難?

現實從來不是二選一。許多居民以俄語生活,卻在烏國體制下領薪納稅。2014年後,他們在戰火與跨線奔波中求生;在分離控制區承受武裝統治的風險。2019年起,護照化把身份問題推向日常;2022年後,過濾、徵兵與強制護照加碼,生存與立場被迫捆在一起。

在解占地區,回到烏方法域意味著公共服務逐步恢復,同時也帶來「協力者」審查的不確定。人權團體主張以具體行為與動機作個案判斷,避免將占領下的「生存行為」一概刑事化。


總結

這是一場橫跨十年的消耗:俄方以護照、過濾、徵兵與課綱改寫,把人與地納入自身體系;烏方在主權與安全之間以封鎖、行政限制與事後追訴自保。對自認俄羅斯人的烏東居民而言,生存與身份被迫疊影——選擇不只關於立場,也關於能否過下去。


附錄|小辭典

地理與人群

  • 烏東(頓內茨克/盧甘斯克一帶):烏克蘭東部的工業區,戰事常在這裡發生。
  • 頓巴斯:常用來合稱頓內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
  • 自我認同偏向俄羅斯:在語言、文化或想法上,覺得自己比較靠近俄羅斯的人。
  • 俄語使用者:日常說俄語的人;說什麼語,不代表政治立場。
  • 文民(平民):不是軍人、也沒有參戰的一般人。

組織、政權與區域

  • 俄方(含分離武裝/占領當局):指俄羅斯、當地分離武裝,以及戰時在占領地設的行政單位。
  • 烏方:烏克蘭中央政府與其軍警單位。
  • 分離控制區:被分離武裝實際控制、烏政府暫時管不到的地方。
  • DPR/LPR:分別自稱「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多數國家不承認。
  • 占領當局:戰時進駐並管理地方的政權,不等於合法政府。
  • 非政府控制區(NGCA):烏政府暫時無法直接管轄的區域。
  • 法域:這塊地方適用誰的法律。
  • 政治隸屬:這塊地方被算是哪一國的一部分。
  • 行政整併:把占領地的行政單位調整,併進另一套體系。

戰爭行動與人口移動

  • 戰火:砲擊、火箭、空襲等戰鬥行動。
  • 流離失所:被迫離家到別處暫住。
  • 境內流離失所者(IDP):人在自己國家裡逃難與搬移的人。
  • 遷徙:因戰事改變住處。
  • 跨線:通過前線的管制點去辦事或探親;常見理由是領補助、就醫等。

行政與經濟措施

  • 經貿封鎖/貨運封鎖:限制貨物與金流往來,想對控制區施壓;但居民生活也會被影響。
  • 國有化:當地當局把企業或資產收歸名下、接手經營。
  • 退休金跨線領取:住在分離區的長者,必須到政府控制區辦手續才領得到退休金,路途常不便。

軍事與人員身分

  • 志願營:由志願者組成的武裝單位,後來多併入正式軍警。
  • 被動員與徵兵:要求居民當兵;占領地以強迫或施壓方式拉人上前線,常被指違反國際法。
  • 高風險前線部署:把徵來的士兵派到最危險的一線作戰。

統治與社會控制

  • 護照化(Passportization):大量發放俄國護照給當地居民,讓生活與法律關係更靠俄國。
  • 過濾(Filtration):占領區對居民做身分篩查與審問,可能伴隨拘押或失蹤。
  • 強制轉送:把人非自願送往俄國或其他地點。
  • 強制「俄化」:語言、貨幣、學校課綱、媒體規則都改成俄國標準。
  • 俄盧布:俄羅斯的貨幣。
  • 改課綱:更換教材與教學內容,降低烏克蘭身分、加強親俄內容。
  • 媒體言論受控:限制新聞與網路發聲,只允許特定說法。
  • 「辦護照或離開」:要求占領區居民一定要拿俄國護照,不然很多公共服務用不起來。
  • 不被承認的公投:占領當局自辦的「公投」,國際多不承認其合法與公正。

司法、人權與問責

  • 平行司法:不是正式法院的自設審判與看守所,程序與人權保障不足。
  • 任意拘禁:沒有正當法律理由就把人抓起來。
  • 失蹤(強迫失蹤):被帶走後下落不明,家人找不到人。
  • 酷刑:用痛苦或羞辱逼供/懲罰,國際法嚴禁。
  • 審前長期羈押:還沒審判就被關很久。
  • 公民社會:不屬政府的團體與活動,如媒體、NGO、社區組織。
  • 協力者:占領期間替占領當局工作或提供實質幫助的人;範圍常有爭議(例如老師、清潔員算不算)。
  • 問責作為:對侵害或違法行為進行調查、起訴與判刑。
  • 比例原則(戰時):攻擊軍事目標時,要盡量減少平民傷害。
  • 解占(收復):把被占地區奪回,恢復原政府管理。

法律與政策名詞

  • 國家語言法:加強烏克蘭語在公共領域使用的法律;同時要兼顧少數族群語言的權益。
  • 威尼斯委員會:歐洲委員會的法律顧問機構,評估法律是否符合民主與人權標準。
  • 國際人道法:規範戰爭行為、保護平民與戰俘的國際規則(如日內瓦公約)。

國際與機構縮寫

  • 聯合國(UN):全球最大國際組織,關注和平、人權、難民等議題。
  • OSCE: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派觀察團監看停火與人權。
  • HRW: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發布人權調查與報告。
  • 歐洲人權法院(ECHR):受理人權侵害案件、可對國家作出具拘束力判決的法庭。
  • 國際刑事法院(ICC)/國際刑事追訴:專辦戰爭罪、反人類罪等重大犯罪,可發布逮捕令。
  • 制裁:以經濟、金融、旅行禁令等手段,懲罰違規者或國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的沙龍
21會員
55內容數
2025/07/29
1. 我們根據什麼來劃分左右? 目前最常引用的三套第三方量化工具如下: Media Bias/Fact Check(MBFC) AllSides Ad Fontes Media
Thumbnail
2025/07/29
1. 我們根據什麼來劃分左右? 目前最常引用的三套第三方量化工具如下: Media Bias/Fact Check(MBFC) AllSides Ad Fontes Media
Thumbnail
2025/07/05
一、軍事:從「安全腰帶」到彈藥補給線 海上連線──3 月在阿曼灣登場的「Maritime Security Belt 2025」三方海軍演習,已是中、俄、伊連續第五年同框;演訓科目從反海盜一路擴大到電子干擾與實彈射擊,被伊朗媒體定位為「向西方展示威懾力」。
2025/07/05
一、軍事:從「安全腰帶」到彈藥補給線 海上連線──3 月在阿曼灣登場的「Maritime Security Belt 2025」三方海軍演習,已是中、俄、伊連續第五年同框;演訓科目從反海盜一路擴大到電子干擾與實彈射擊,被伊朗媒體定位為「向西方展示威懾力」。
2025/06/24
近年網路瘋傳:「只要最後一名以色列人從地球上消失,第十二伊瑪目──馬赫迪(Mahdi)就會現身!」這聽起來像電影預告,但真的寫在宗教經典裡嗎?
Thumbnail
2025/06/24
近年網路瘋傳:「只要最後一名以色列人從地球上消失,第十二伊瑪目──馬赫迪(Mahdi)就會現身!」這聽起來像電影預告,但真的寫在宗教經典裡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過了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便正式進入第三年。從烏克蘭的視角來看,目前的戰況相當不樂觀。
Thumbnail
過了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便正式進入第三年。從烏克蘭的視角來看,目前的戰況相當不樂觀。
Thumbnail
这是我们与过去的人们不同的地方,他们如果自己不是受害者、肇事者或目击者的话,就只能听到些流言、或黑或白的传说,而今天,战争像连续剧一样在我们眼前上演。
Thumbnail
这是我们与过去的人们不同的地方,他们如果自己不是受害者、肇事者或目击者的话,就只能听到些流言、或黑或白的传说,而今天,战争像连续剧一样在我们眼前上演。
Thumbnail
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線便開始僵持不動,雙方互有摩擦,但俄羅斯始終無法再下戰果;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一半失去的領土,但同樣再難進一步。
Thumbnail
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線便開始僵持不動,雙方互有摩擦,但俄羅斯始終無法再下戰果;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一半失去的領土,但同樣再難進一步。
Thumbnail
烏克蘭當局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以來,已確認有超過19,000名烏克蘭兒童被遣送至俄羅斯。據烏克蘭國家數據庫《戰爭兒童》顯示,目前僅有387名兒童被帶回烏克蘭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
Thumbnail
烏克蘭當局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以來,已確認有超過19,000名烏克蘭兒童被遣送至俄羅斯。據烏克蘭國家數據庫《戰爭兒童》顯示,目前僅有387名兒童被帶回烏克蘭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