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即將舉行核三公投之際,我們不能不回顧全球核能歷史上的教訓。核能曾被視為高效的能源解方,但一連串的核災事件提醒我們,其潛藏的風險可能帶來無法逆轉的代價。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從 0 級到 7 級分類這些事件,涵蓋從輕微偏差到重大事故。透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核災不僅是技術故障,更是涉及時間、金錢與長遠社會影響的嚴峻挑戰。尤其在地震多發的台灣,這些反思更顯迫切,讓我們以理性態度檢視能源政策的未來方向。
首先,讓我們了解 INES 分級的架構。它不僅評估事故的即時危害,還考量環境、健康與經濟的連鎖效應。以下是基於歷史案例的評估,時間需求包括立即應對、清理與長期監測;金錢需求則以台幣計算,涵蓋事故管理、補償與經濟損失(使用約 1 USD ≈ 30 TWD 匯率,調整至今日水準):
- 7 級:重大事故
- 描述: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廣泛健康與環境影響。 例子:切爾諾貝利(1986)、福島(2011)。切爾諾貝利釋放大量輻射,影響歐洲;福島因海嘯導致熔毀。 時間需求:30–50 年(清理與監測持續中,如福島預計 40 年拆除)。 金錢需求(台幣):10–20 兆(切爾諾貝利約 21 兆;福島約 14–20 兆)。
- 6 級:嚴重事故
- 描述:重大釋放,需全面干預但無廣泛疏散。 例子:克什蒂姆災難(1957,蘇聯核廢料爆炸)。影響約 27 萬人,東烏拉爾輻射蹤跡形成。 時間需求:20–40 年(區域污染持續,長期整治)。 金錢需求(台幣):1–3 兆(估計調整後約 1500 億 USD,轉換為 4.5 兆,但歷史數據有限)。
- 5 級:有廣泛後果的事故
- 描述:有限釋放,需部分疏散與長期清理。 例子:三哩島(1979,美國熔毀);溫斯凱爾火災(1957,英國堆芯火災)。三哩島無重大釋放但需封閉反應爐。 時間需求:10–20 年(三哩島清理 14 年;溫斯凱爾至 2037 年完全拆除)。 金錢需求(台幣):300–600 億(三哩島約 300 億;溫斯凱爾調整後約 450 億)。
- 4 級:有局部後果的事故
- 描述:少量釋放,局部損壞與輻射暴露。 例子:東海村臨界事故(1999,日本);SL-1 爆炸(1961,美國)。東海村導致 2 死,暴露 667 人。 時間需求:天至數年(東海村事件約 20 小時,清理數月;SL-1 清理數年)。 金錢需求(台幣):3–60 億(東海村約 30 億;SL-1 約 6.6 億調整後)。
- 3 級:嚴重事件
- 描述:極少釋放,高輻射暴露但無死亡。 例子:萬德洛斯火災(1989,西班牙);戴維斯-貝斯腐蝕(2002,美國)。萬德洛斯導致冷卻系統損壞。 時間需求:月至 2 年(萬德洛斯修復成本高導致關閉;戴維斯-貝斯停機 24 個月)。 金錢需求(台幣):30–150 億(萬德洛斯約 66 億;戴維斯-貝斯約 43 億)。
- 2 級:事件
- 描述:安全系統故障但無釋放。 例子:福斯馬克電故障(2006,瑞典);布萊耶洪水(1999,法國)。福斯馬克導致冷卻系統失效。 時間需求:小時至數月(福斯馬克修復數月)。 金錢需求(台幣):0.3–30 億(福斯馬克約 30 億)。
- 1 級:異常
- 描述:輕微偏差,無輻射風險。 例子:美濱蒸汽爆炸(2004,日本)。導致 4 死但非輻射相關。 時間需求:小時至天(立即修復)。 金錢需求(台幣):<3 億(美濱約 2.7 億)。
- 0 級:偏差
- 描述:無安全意義的事件。 例子:常見操作失誤,如輕微程序違規(無特定重大例子)。 時間需求:分鐘至小時(無需重大干預)。 金錢需求(台幣):<1 萬(幾乎無成本)。
核三公投不是簡單的延役與否,而是對國家永續的考驗。歷史教訓告訴我們,核能雖能提供穩定電力,但其潛在風險遠超預期,尤其在氣候變遷時代,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與風力已證明可行,能創造就業並降低環境衝擊。台灣擁有豐沛的綠能潛力,若能加速轉型,不僅能避開核災陰影,還能確保能源自主與子孫福祉。
公投前夕,讓我們以數據為本,深思這些時間與金錢的真實代價。選擇一條更安全、更永續的道路,才是對台灣未來的負責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