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實說,這不是一齣什麼熱血的日劇,沒錯,不浪漫,沒有滿滿正能量,反而是充斥著失敗的元素,跟我們人生大多數時候一樣。
這部改編自日本作家若木未生的同名小說,Heibon認為劇名「玻璃之心」Glass Heart取得恰到好處,投射出人生的脆弱性,迷失與尋找自我。「天才的聲音會讓凡人陷入不幸。」
十集的劇集裡,基本上圍繞著這句話在發展,沒有太多冷場,到處是俯拾即是的音符,這是Heibon非常喜歡的。
她與他及他和她的互動裡,穿插追逐夢想的代價、嫉妒的破壞力和放棄的誘惑等各種真實人性。
#「你的聲音召喚了我。那是我一個人做不出來的聲音,是讓我組成這個樂團的聲音。你的鼓聲強烈得像施虐一樣挑釁。」
#「我加入樂團是為了打敗藤谷。你也該這麼想,打敗藤谷直季。」
#「如果我明天出車禍死了,TENBLANK解散了,你就不打鼓了嗎?」西條朱音回:「我會打。即使老師不在了,即使TENBLANK不在了,我也會找到自己的聲音,打出來。」藤谷直季:「希望我別變成約翰·藍儂那樣。」
#「我就是為了遇見這個聲音而生的。」
#「認識藤谷直季,不是毀掉他的聲音,就是被毀掉。」
#「音樂不是技巧的高低,而是發現自己內心在發生什麼,徹底面對自己,坦率表達一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動別人的心。」
#「音樂帶來痛苦,但也帶來救贖。」
#「我的音樂傷害了很多人,把很多人脆弱的心像玻璃一樣擊得粉碎,我靠著那些碎片的光輝活下去,我討厭那樣的自己,我害怕,甚至想把自己關起來,從這個世界消失比較好。但高岡教會我組成樂團的真諦,坂本的音樂打開了我的門,西條的鼓聲給了我活下去的力量,大家的愛一直支撐著TENBLANK,那個孤獨的我已經不在了。」
這段話是最好的註解,送給你,送給曾經跌得鼻青臉腫的我自己。
當你對生活失去熱情時,看看《玻璃之心》,能夠明白人生很難總是順遂,比較多的是崎嶇凹洞,「做自己」很酷,可是如果你看得透徹,便會明白它的意思從來都是在對自己挑戰,而不是以贏求多數人仰慕為目標。

我也有個玻璃之心
我覺得自己是個笨手笨腳的人,也被很多人當作是散發弱者氣息的人,所以很多時候遇到不喜歡的評論我依舊選擇壓抑,甚至常常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我不配」、「應該是我的問題」、「我又出錯了」,在某幾年這些幾乎是每天必定在腦海出現的台詞。
我長期的信心不足,雪上加霜的是還遇到信任的人反噬,她說著,我是她的競爭者,削弱她的價值,後來才明白,當一個人害怕自己的角色被取代,會盡其所能去操縱情緒、貶低他人。
既視感出現在《玻璃之心》劇中擔任經紀人的甲斐彌夜子嫉妒西條朱音,她的低自我價值感讓她透過控制藤谷來彌補內心的空虛,這和擁有女主角威能,說錯,是自信和野心的西條形成對比,當然更加激發她的妒意。
現實中的我,最後還被丟下一句「你真是有夠玻璃心,你只是運氣好」,是的,玻璃如我,花了幾年在碎裂中輾轉學習如何重生,所以,謝謝你,我也覺得自己有點幸運。
如果說自我救贖與發現自我是人生課題,我會說,當自己夠強大,那了解你的人自然會認同你,而不再需要更多討好。
我難過時總會想到村上春樹那句「玻璃一旦碎裂,就無法回到原來的形狀,但你可以收集碎片,創造新的東西。」
人生如玻璃般易碎,但即使碎裂,能夠握著夢想和熱情,還是能重新塑造出更堅韌的自己。
一起聽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