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AI時,提示詞決定AI的表現
▪️ 最簡單的提示詞生成法:雙GPT提示流程
▪️ 簡單理解提示工程,讓魔法更穩定
當打開ChatGPT,看到對話視窗中間那一句🤖:「隨時準備好就可以開始了。」、「我們該從哪裡開始?」、「今天的議程是什麼?」時,腦中閃過的也是一句話:「幫我寫一份有關○○○的簡報」、「分析○○○的資訊」、「生成一張○○○的圖片」。
然後把這一句話打出去,就開始了無盡輪迴——不是結果跑偏、就是得不斷補充條件,用個AI像在打乒乓球一樣,一下子就燒光扣打,生出來的東西也不能用😵💫。

到底該怎麼樣下指令,才能讓這個痛苦的過程更有效率?
其實,方法真的有,而且比你想像中的還簡單💪!
AI太調皮!怎麼做才能生成精準的成果?
為什麼叫AI做事,它卻總有辦法給出一些完全不相干的內容?
原因在於:AI太萬能了。如果沒有足夠明確的指令或限制,它會自由生成「符合要求、但不符合期待」的東西,就像要它做一份披薩,它可能會在披薩上擺一圈日式生魚片後送進烤箱,然後再拿出來氣死你🤬。
但你要說它做錯了嗎?其實也不能算錯,只是結果歪到天邊去了。
那到底該如何寫指令,才能讓AI聽話?我們又如何知道,目前的指令有沒有讓它能鑽漏洞的地方?
這就牽涉到了一個叫作「提示工程」的技術,透過在提示的時候給予明確的任務需求、條件、生成範例等規則,讓AI乖乖地照著指令做事📚。

一聽到「工程」、「技術」,我們就準備叫救命了🙀。
不過,還記得在【GPTs進階設定(上)】中,我們設定「指令(System prompt)」時是怎麼做的嗎?
那個既偷懶又聰明的作法:先用 GPT A 幫你補強、優化提示,再把提示交給 GPT B 去執行,你不必死背規則,讓AI替你想好結構與細節,成果自然就會穩定😉。
雙GPT提示流程:用魔法對付魔法!
就像和同事溝通一樣,也常會遇到:需求自己懂、但別人聽不懂,直接照辦十有八九會跑偏的情況。跟AI對話也一樣,在要求它做事前,不如先請另一個AI,把你的需求翻成「AI認得的語言」🎓。

🌟雙GPT提示流程🌟
- 在 GPT A:輸入原始提示詞,但不是要它執行,而是請它進行提示詞優化。
可以要求補上可能遺漏的條件、或依你的情境客製化內容,直到滿意為止。 - 在 GPT B:將GPT A 優化後的提示詞貼上並執行。
相較於我們,AI會更清楚AI能聽得懂的話💡。
而且這招不限平台,像ChatGPT、Gemini、Grok等聊天式AI都可以使用。其他像是Midjourney(圖片生成)、Suno(音樂生成)、Gamma(簡報生成)等AI工具,也可以透過ChatGPT先幫你優化提示,再丟給對應平台進行生成,結果會更精準✔️。

👉 實際範例可以到【這裡】看!
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如何強化提示詞,讓AI乖乖照著你的指令做事情!
不過,到底AI是怎麼判斷哪裡該補、該改的?我們又能不能自己寫出流暢的咒語?
接下來,讓我們拆開「AI詠唱技巧(提示工程)」結構,一探它的基礎原理🧙。
「提示工程」速讀版:四大要素與三大結構
現在,我們知道可以靠「雙GPT提示流程」打磨提示詞,但如果能理解提示的基礎結構,就能自己組合、調整,靈活應對各種情境。
在施法前,我們要先準備好材料(要素),放進正確的位置(結構),魔法才能順利發動✨✨。
🌟四大要素(內容本質)
- 〈指令〉:咒語的目的 ➡️ 告訴AI要做什麼事,是咒語的核心。
例:撰寫一篇東京三日遊行程規劃。 - 〈上下文〉:咒語的背景 ➡️ 提供背景資訊,讓AI不會跑錯方向。
例:行程規劃者是第一次去東京旅遊的年輕情侶。 - 〈輸入數據〉:施法的原料 ➡️ 明確提供AI可以用的資料。
例:提出必去景點:淺草寺、晴空塔、涉谷十字路口。 - 〈輸出指示〉:魔法的形態與限制 ➡️ 指定生成結果的格式、長度或風格。
例:輸出為日程表,包含地點、交通方式與預估時間。
🌟三大結構(擺放框架)
- 〈System(施法來源)〉:定義AI的身份與風格 ➡️ 可放入「指令」與「上下文」
例:你是東京觀光專家,文風幽默且親切。 - 〈User(施法者)〉:你的具體要求 ➡️ 放入該次任務的「指令」、「上下文」、「輸入數據」、「輸出指示」
例:請為第一次去東京的年輕情侶,設計三日遊行程。必去景點為淺草寺、晴空塔、涉谷十字路口,輸出為日程表,要明確標註時間與交通方式。 - 〈Assistant(發出來的魔法)〉:AI的回應 ➡️ AI根據以上內容生成回應

記不起來?沒關係!其實咒語也不一定要100%齊全才能發動,只是越完整越能生成符合需求的內容。而且,只要使用「雙GPT提示流程」,讓AI幫你處理就好。你只要補齊資訊,就能施展強大的魔法!
AI大法師學徒上線!掌握提示工程,使用AI更輕鬆
到這裡,你已經不是只會亂揮魔杖的新手,而是懂得打磨咒語、佈好法陣的大法師學徒!

你學會了用「雙GPT提示流程」讓AI幫你寫AI能聽得懂的話,也掌握了提示工程的核心概念,不論是寫文章、做簡報,還是生成圖片或音樂,你都能更快、更準地完成。
現在,輪到你開啟下一場魔法實驗了。
下一次在工作或創作中使用AI時,你會發現:下提示不再是場無限輪迴,你的AI可以表現得比你想像中的更出色!
「佛卡夏的AI實驗廚房」也在各社群平台開張囉:FaceBook/Instagram/Threads,歡迎追蹤支持一下🥰。
私廚推薦文章
👉【GPTs教學】進階設定!創造專屬角色的魔幻攝影棚,掌握GPTs的核心功能(上)
👉【GPTs教學】ChatGPT付費版不只能聊天!打造你的AI小小兵軍團
常見問題FAQ:
Q1:「雙GPT提示流程」一定要用兩個對話視窗進行嗎?
A1:不一定,隨著AI模型的更新與進步,現在甚至可以在同一個 ChatGPT 對話中就能完成。只要分成兩個階段來操作——先讓它幫你優化提示、確認要補什麼樣的資料後,在要求它執行就好。
Q2:提示工程也太複雜了,但只靠「雙GPT提示流程」會不會不夠?
A2:其實「雙GPT提示流程」已經能解決大多數使用AI時的需求,尤其是在你沒時間、或不確定該怎麼設計完整提示的時候。不過,對提示工程有多一點理解的話,會讓你在特殊情境下更容易知道該怎麼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