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分析了《瘋狂獨角獸》劇集中美化中國對泰國新創企業影響的敘事,並指出其忽略的潛在風險。文章認為,劇集對中國融資與技術來源的依賴進行了過於正面的刻畫,掩蓋了經濟依賴的風險、中國市場壟斷策略對當地產業的破壞,以及對泰國旅遊、房地產與文化的深遠衝擊。此外,文章批評劇集強化創業成功的倖存者偏誤,忽視創業失敗的高風險與複雜性,呼籲觀眾以批判的態度看待此類勵志故事。
依賴中國融資與技術的成功並非偶然

現實中,閃電快遞的AI技術與融資雖受益於中國,但中國資本的強勢進入常伴隨市場控制與本地企業邊緣化。劇集未呈現中國投資可能削弱泰國新創自主性的問題,並將善迪的市場洞察與執著簡化為成功關鍵,掩蓋了外部條件的複雜性。媒體識讀提醒我們:應審視成功背後資金與技術來源的長期影響,而非僅歌頌其正面貢獻。
中國式「養套殺」策略潛藏著破壞當地產業的陷阱

劇中善迪的策略「買下所有砂石,再重新定價出售」看似商業奇招,卻暗藏中國慣用的「養套殺」模式——利用雄厚資金壟斷市場,再高價套利。這種手法在現實中屢見不鮮:中國企業常以低價傾銷破壞市場秩序,待競爭者倒閉後再重新定價。
閃電快遞的低價策略(25泰銖配送費)雖擊敗對手,卻也壓縮了泰國本地物流業者的生存空間。劇集將此包裝為主角的智慧,忽略了對市場生態的破壞。媒體識讀期待大家看透這種策略的短期誘惑與長期危害,警惕中國資金對泰國經濟的滲透如何改變市場規則,損害本地企業的公平競爭環境。
中國元素的美好假象與泰國「過度依賴中國」的現實危害
劇中主角善迪因通曉中文,得以擔任中國旅行團地陪、賣房地產給中國買家、與中國技術長合作,中國看似是他成功的關鍵。然而,這掩蓋了中國對泰國的深遠破壞:旅遊業過度依賴中國遊客(2019年貢獻5300億泰銖),導致經濟波動風險;房地產被中國投資者推高,曼谷公寓價格飆升,當地人難以負擔;文化上,中國遊客的行為引發清邁等地居民不滿。
劇集未呈現這些問題,僅聚焦中國的正面助力,製造美好假象。媒體識讀提醒我們: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需全面檢視,其對泰國旅遊、房地產與文化的衝擊遠超劇中描繪的勵志故事。
創業故事激勵人心但別忽略「倖存者偏誤」的陷阱

《瘋狂獨角獸》以激情創業故事點燃觀眾的夢想,卻強化了倖存者偏誤,忽略90%初創企業失敗的現實。劇中善迪的成功被簡化為個人努力與機遇,淡化了李發順真實的條件:大學教育、1億泰銖起始資本、阿里巴巴融資。
現實中,創業成功需要累積經驗、資金、人脈與完善營運計劃,並搭配市場時機,而非單靠熱血。劇集的「創業激素」讓觀眾誤以為成功可輕易複製,忽略了失敗者的教訓。媒體識讀呼籲我們以批判眼光看待此類故事,認識創業的複雜性與結構性因素,避免被勵志神話誤導,追求務實的成長路徑。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成功創業者總有激勵人心的故事,但現實絕非電影中的美好樣貌。十個創業者中可能只有一位能脫穎而出,而且成功絕非單靠過人膽識或獨到眼光就能達成。
- 劇中人物與真實原型都與中國「阿里巴巴」有關連,這讓我警鈴大作!中國相當擅長透過「養套殺」模式進攻市場——先以價格戰壟斷市場,等到消滅競爭對手後,再重新制定市場價格。
- 台灣電商產業正面臨類似的養套殺環境。為何人們甘願配合這種劇情持續上演?我認為這源於人性弱點,唯有透過更多元的教育,才有機會讓大眾重新定義「價值」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