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軌受法(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P240LL6說正趣大乘~ P243L1明顯宣說


raw-image

071 心中的繁花美景
認真地凝視
一朵花在夏日的風中
輕輕搖曳的時候,

柔和像花香一般
從我們的眼中、從嘴邊的微笑中
蕩漾開來。

繁花有如我們心中的善意,

當它在心內盛開,
我們的整個人就向這個世界
傳遞慈悲的馨香。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有沒有可能有另一個,你我不知道的角度呢?

當情緒來,別急著排斥,好好觀察它
看明白了,再放它走,讓心中這個結,解開了......


一、科判

raw-image

二、消文
本週進度:P240LL6說正趣大乘~ P243L1明顯宣說
師父開示: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103b&st1=23&af2=104a&et2=1722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
癸一、斷除能失四種黑法
子一、欺誑親教等
子二、於他無悔令生追悔
子三、說正趣大乘諸有情的惡名等
子四、於他人所現行諂誑,非增上心

子三、說正趣大乘諸有情的惡名等

說正趣大乘諸有情之惡名等。
第三黑法:對趣入大乘之有情,說詆毀的壞話等。

境者.有說已由儀軌正受發心而具足者.有說先曾發心現雖不具為境亦同.此與經違不應道理。其《釋論》中僅說菩薩餘未明說.然餘處多說具菩薩律學所學處者.謂正趣大乘似當具足發心。
1. 對境
此處所指大乘有情,有人認為必須是經由儀軌正受發心的人才算;也有人認為只要宿生已經發了心的,這一生雖然尚未發心者也算;
本論認為,後者說法並無根據,和經論相違。在《釋論》中只說到菩薩,並沒有特別解釋,但在其他多處都說得很清楚,大乘行者一定是具足菩薩戒、正在學菩薩行的人。故此處說「正趣大乘」,應是指具足發心者,才算是所對之對象。

於此作何事者.謂說惡名等。由瞋恚心發起而說.與《釋論》同。對於何境而宣說者.《釋論》說云.「如彼菩薩欲求法者.信解大乘或欲修學.為遮彼故對彼而說。」然了義者即可。其惡稱者如云本性暴惡.未明過類。惡名者如云行非梵行.分別而說。惡譽者如云以如是如是行相.行非梵行廣分別說。惡讚者通於前三之後.是《釋論》解。此於我等最易現行.過失深重前已略說。
2. 行為
此處是指以瞋心而對大乘的有情說誹謗等的壞話,這和《釋論》的說法相同。
對何種對象何種情形下宣說呢?《釋論》中說:「如果對欲求大乘法,不論是信解大乘、還是想修學大乘的菩薩行者,為了阻撓他們求法意願,故意說些誹謗的話。」
(也就是說在此的境是針對菩薩而說的,只要具有菩提發心的這個菩薩,就可以成為境了。)
只要對方了解所說的內容,就算有犯。
怎麼樣去誹謗這個菩薩呢?有分四種誹謗方式,第一個是惡稱者,第二個是惡名者,第三個是惡譽者,第四個是惡讚者。
什麼叫惡稱者呢?說"這個人他的本性就是很粗暴的..."等攏統的說,如果我們這樣去誹謗的話,那就是惡稱者了。
惡名,是指說對方破戒了,他行非梵行,做了不淨行,亦即清楚說明惡行的種類。
惡譽,是比前者更詳細地說,比如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而去行什麼樣的非梵行等,就是詳細的說明,指出某些行相、細節。
惡讚,即在前三點之後,又說了呵斥之語。所謂[通於前三之後]的意思,就是說完了惡稱者,或惡名者,或者是惡譽者之後,接續說所以這個人真壞,或說這個人真不行......等等,叫做惡讚者
以上是《釋論》所說。此種黑法最容易犯,而且過失極為深重,這在前文中已大略宣說過。
師父的叮嚀:
這個的的確確非常容易現行,啊!非常容易現行。我們動不動就批評別人,動不動就說別人的壞話,或者是於見解上頭的差別,或者由於情緒上頭的問題,動不動說別人。
而這個犯是容易犯,這個過害是非常厲害、非常厲害,非常厲害、非常厲害!所以菩薩戒上面就告訴我們說四眾過,然後自讚毀他,這一點哪,啊,真是!又如前面告訴我們哪,說你毀什麼諸佛的塔廟等等這個罪,比起瞋恚菩薩,那罪還要小;瞋恚菩薩的罪遠來得大呀!所以這一點是非常糟糕,非常糟糕。
觀世音菩薩的叮嚀:
我們無法去知道說,那一個人是佛菩薩的化現,所以我們只憑自己的眼睛,來判斷對方的好壞,這是不公平的。而且我們時常會判斷錯誤,一旦我們誹謗的對象,是真的已經發起菩提心的一個福田,我們去作誹謗的話,那這種的罪障非常的深,如同之前有說了。可是這種過失,往往是我們最容易犯下的,所以要特別的小心。

又如菩薩起毀訾心.則此菩薩須經爾劫恆住地獄。《寂靜決定神變經》說.唯除毀謗諸菩薩外.餘業不能令諸菩薩墮於惡趣。《攝頌》亦云.「若未得記諸菩薩.忿心諍毀得記者.盡其惡心剎那數.盡爾許劫更擐甲。」謂隨生如是忿心之數.即須經爾許劫更修其道.則與菩提極為遙遠。故於一切種當滅忿心.設有現起.無間勵力悔除防護。即前經云.「應念此心非善妙.悔前防後莫愛樂.彼當學習諸佛法。」
另外,若菩薩誹謗菩薩,則造謗者起了多少剎那的惡心,就必須多少劫墮在地獄裡受無邊大苦。《寂靜決定神變經》中說:「誹謗其他菩薩,是唯一能令菩薩墮入惡趣的罪行。」《攝頌》也說:「尚未得授記的菩薩,卻以瞋心詆毀已得授記的菩薩,隨其瞋心所起的剎那數,就須多少劫數重新披甲精進修行,懺除罪惡。」說明瞋心出現多少剎那數,就要經過這麼長的劫數再從頭修行,如此離證得菩提,勢將極其遙遠。故於一切時處應滅除忿恚,一旦瞋心生起,應馬上勵力懺除、謹慎防護。《攝頌》有說:「應當思惟瞋恚並非善法,故當懺悔已生者,防範未生者。切莫愛樂此不善心,應該好好修習佛法。」
名相釋疑:
[得授記的菩薩]: 是指被佛陀預言將來會成佛的菩薩,最著名的例子是彌勒菩薩,祂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也將在未來繼承釋迦牟尼佛教法而降生人間成佛普渡眾生。那麼,[未得記諸菩薩],即是還尚未被佛陀預言將來會成佛的菩薩。
得佛授記因緣,可參考聖嚴法師著: 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

若有瞋恚則其慈悲先有薄弱.若先無者雖久修習亦難新生.是斷菩提心之根本。若能滅除違緣瞋恚.如前正修則漸漸增長以至無量。釋量論云.「若無違品害心成彼本性。」又云.「由前等流種.漸次增長故.此諸悲心等.若修何能住。」
如果瞋恚心生起的話,雖然我們之前有大慈心、有大悲心,好不容易修學的部分,依由瞋恚心馬上變成削落了。
如果本來就沒有慈悲,因為瞋心的關係,再怎麼長久修習,慈悲也很難生起。所以,瞋恚心可說是斷絕菩提心的根本惡心。
唯有滅除慈悲心的違緣—瞋恚,依照前面所說的方法正修,慈悲心才會漸漸增長,乃至於增長到無量。《釋量論》中說:「如果沒有瞋恚等違逆品來障礙,必定可以修成慈悲本性。」又說:「由於先前的瞋心等流種子,會逐漸薰習、增長的緣故,若不誠心懺悔斷除,即使修習這些慈心、悲心,菩提心將如何生起呢?」。

子四、於他人所現行諂誑,非增上心
於他人所現行諂誑.非增上心。
第四黑法:由非增上心而對他人行諂誑。下面分別從對境、行為兩方面來說明:
名相釋疑:
[增上心]: 是指未夾雜諂誑的正直心。非增上心則指遠離了正直心。
師父開示:
《寶積經》上面就說「以諂曲心,與人從事」,這個文字雖然不同,內心一樣。什麼諂曲心呢?不正直,「非增上心」。增上心就是說你正直的,自己本心就是這個樣的。

境者.謂他隨一有情。於此作何事者.謂行諂誑。增上心者釋論說為自性意樂。諂誑者謂於秤斗行矯詐等。又如勝智生.實欲遣人往惹瑪.而云遣往垛壟.後彼自願往惹瑪。《集論》中說.此二俱因貪著利養增上而起.貪癡一分。誑謂詐現不實功德.諂謂矯隱真實過惡.言矯隱者謂於自過矯設方便令不顯露。
1.對境:指任何一位有情。

2.行為:就是行諂誑之事。
「增上心」,《釋論》說是自性意樂(自性意樂:辨別是非黑白的這種理智)。「諂誑」,是指偷斤減兩等矯詐不理性的行為。
例如勝智生這個人,他本來想請人去惹瑪幫他辦一些事情,卻故意說要到比較遠的垛壟,等到那個人面有難色,他才說如果你沒有辦法到垛壟,那不然幫我到惹瑪(比較近)去做一些事情,這時候對方可能就會因為人情的關係,所以就沒有辦法拒絕了。像這樣拐彎抹角以矯詐方式利用他人,即屬於諂誑的一種。
《集論》中說,諂和誑都是以不正直的心,對境所起加行最主要是因為貪心,貪著什麼呢?利養。這種貪心增上而產生的,是屬於貪癡一分。
誑,是沒有功德,卻詐現為有真實功德;諂,是矯隱真實的過失和罪惡。什麼是矯隱呢?對自己的過錯,刻意地覆蓋、隱瞞,使它不顯露出來,就是矯隱。


癸二、受行不失四種白法
子一、於有情斷除明知而故說妄語
子二、於有情不行諂誑正直而住
子三、於菩薩起佛想宣揚功德
子四、令所化受行大乘分二
巳一、正說
巳二、其它教典也宣說之理

子一、於有情斷除明知而故說妄語
四白法中初白法中.境者.謂凡諸有情。事者.謂於彼所以命因緣下至戲笑.斷除故知而說妄語。若能如是.則於親教及軌範等殊勝境前.不以虛妄而行欺惑。
(二) 學習受持四種白法:
遮止前面所說的四種黑法,或者說把四種黑法顛倒過來,就是所謂的四種白法。以下分別說明修學受持不壞菩提心之四種白法。
第一白法:不妄語欺騙
1.對境:一切有情。
2.行為:不論遇到性命攸關的大事,或是一般的開玩笑,也不會故知而說妄語。如果能做到這點,則對親教師、軌範師等殊勝對象,自然不會以虛妄言語來行欺騙。此能對治第一個黑法。

子二、於有情不行諂誑正直而住
第二白法.境者.謂一切有情。事者.謂於彼所不行諂誑住增上心.謂心正直住。此能對治第四黑法。
第二白法:住正直心
1.對境:一切有情。
2.行為:對一切有情不行諂誑,非常坦誠地安住於增上心,也就是以正直心而安住。此是第四黑法的對治。

子三、於菩薩起佛想宣揚功德
第三白法.境者.謂一切菩薩。事者謂起大師想.於四方所.宣揚菩薩真實功德。我等雖作相似微善.然無增相.盡相極多.謂由瞋恚毀訾破壞菩薩.伴友.而致窮盡。故能斷此及破壞菩薩者.則集學論說.依補特伽羅所生諸過悉不得生。然於何處有菩薩住.非所能知.當如迦葉問經所說.於一切有情起大師想.修清淨相。讚揚功德.謂有聽者時至.非說不往四方宣說便成過咎.此能對治第三黑法。
第三白法:於菩薩作佛想
1.對境:一切菩薩。
2.行為:對發心菩薩起佛想,隨於四處宣揚菩薩的真實功德。
我們雖然也有做些相似菩薩的微小善業,看似確實是有功德,然而功德沒有增長,反而處處損減。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由瞋恚心而來瞋恚、誹謗、破壞菩薩及同行法友,所以導致我們福報用盡。
因此,若能斷除瞋恚菩薩等過失,就能像《集學論》中所說:「依補特伽羅所生的種種過失,全都不會發生。」但若僅僅對菩薩有情不瞋不謗,還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不知道誰是菩薩、誰不是菩薩;所以,須當如《迦葉請問經》所說: 於「一切有情」都起佛想,觀功念恩,修眾生的清淨相,讚揚眾生的功德。至於四方讚揚的意思,是指當有聽眾的時候,應該要適機稱揚菩薩的真實功德,而不是說不去四方宣揚,便會成為過失。若能行此白法,則可對治第三黑法。
(讚揚功德,以淨相來作觀修,其實就是觀功念恩。以樂觀的角度去看待他人的功德,不應以負面的角度去觀待他人的過失。)

子四、令所化受行大乘 分二
巳一、正說
第四白法.境者.謂自所成熟之有情。事者.謂不樂小乘令其受取正等菩提.此就自己須令所化受行大乘。若彼所化不能發生大乘意樂.則無過咎非所能故.由此能斷第二黑法。若由至心欲安立他於究竟樂.定不為令他憂惱故.而行令他憂惱加行。
第四白法:安住眾生於大乘
1. 對境:指自己想要度化之成熟有情,或者是由自己的因緣,使對方善業成熟的眾生。
2. 行為:對不願意走這小乘,而正要趣向大乘的有情,透過自己的教言,令對方如此的去依教奉行,並且受行大乘。但是如果對方不能發生大乘意樂的話,自己也不會有過失,因為這是對方的因緣不夠具足,此非己力所能成辦之事。
行持這一白法能斷除第二黑法——於他無悔令生追悔。原因是:若由至誠心希望將他安立於究竟安樂,必定不會為了使他憂惱而做令他憂惱的加行。

巳二、其它教典也宣說之理
《師子請問經》云.「由何一切生.不失菩提心.夢中尚不捨.何況於醒時。」答曰.「於村或城市.或隨住境中.令正趣菩提.此心則不捨。」又《曼殊室利莊嚴國土經》說.「若具四法不捨大願.謂摧伏我慢.斷嫉.除慳.見他富樂心生歡喜。」《寶雲經》說.「若於一切威儀路中修菩提心.隨作何善以菩提心而為前導.於餘生中亦不捨離如此心寶.如如若人多觀察。」等明顯宣說。
《師子請問經》中有一段問答。
問:「有什麼方法可以生生世世不捨菩提心,乃至於睡夢中、夢醒時,都不忘失菩提心?」佛陀回答:「無論在村落、城鎮或任何有情居住的地方,如果都能令有情趣向菩提,以此發心當不會捨離菩提心。」
此外,《曼殊室利莊嚴國土經》中說:「若能做到四法,便能不捨菩提大願。此四法即:一、摧伏我慢; 二 斷除嫉妒; 三 斷除慳吝; 四 見其他眾生富貴安樂,心生歡喜。若能如是串習,就能不失壞菩提心。」
《寶雲經》也說:「若於一切行住坐臥當中,始終修持菩提心,以及隨作任何善業時,都以菩提心為前導,那麼來生一定不會捨離此菩提心寶,我們應如實觀察思惟菩提心的功德。」很多經典都有宣說來生不退轉菩提心的因,應廣為參閱。

#希求未來得果,現在就應積集因緣。我們應將眼光放遠,為了生生世世都能現前發心,今生就要精進攝取四種白法。對於來世現行菩提心來說,現在能攝取一分四白法,就種下一分現行的因緣;能攝取十分,就種下十分現行的因緣;能圓滿修持,則來世俱生就有菩提心。


常師父心靈對話:

  1. "說正趣大乘諸有情之惡名等......" 為什麼謗法這麼嚴重? 來聽聽師父講 毗末羅蜜多羅的故事。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103b&st1=1503&et1=1770
    廣海明月 0469 無垢友公案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469/
  2. "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國如是,家如是! 君子和而不同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103b&st1=334&et1=561
  3. "於一切有情起大師想,修清淨相。讚揚功德" 可對方明明一身毛病......?來聽聽師父怎麼說。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104a&st1=625&et1=971
  4. 師父說「要曉得你要嘛不做事情,要做事情是一定委屈。只有在委屈當中,才能夠成辦事情。這個是佛法的特質喔!」,我有對付委屈的辦法嗎?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104a&st1=1266&et1=1616
    廣海明月0373 對付委屈的辦法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gl2&af1=373&st1=0&et1=33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廣論摸象-消文整理
40會員
80內容數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 無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只會計算學到了什麼——昇華內心,服務他人。 我們最在意的是內心的收穫,所謂欲平天下者,先平自心。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2025/08/13
P238L1正令增長所發心故~ P240L7已蒙昧 行持不只是身口的行為, 實際上行持是從內心開始的, 要從內心的意樂改起, 思惟正理即可轉動命運的巨輪。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2025/08/13
P238L1正令增長所發心故~ P240L7已蒙昧 行持不只是身口的行為, 實際上行持是從內心開始的, 要從內心的意樂改起, 思惟正理即可轉動命運的巨輪。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2025/06/15
P234L5 正行儀軌 ~ P237LL1 唯見此能利世間 在自己的起點上, 能學多快就多快, 慢也不必苦惱。 這樣老老實實一步一腳印地走, 即使你學得最末,能始終不退, 這種堅持的精神也是最為稀貴的, 定會成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2025/06/15
P234L5 正行儀軌 ~ P237LL1 唯見此能利世間 在自己的起點上, 能學多快就多快, 慢也不必苦惱。 這樣老老實實一步一腳印地走, 即使你學得最末,能始終不退, 這種堅持的精神也是最為稀貴的, 定會成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2025/05/20
我們每個人都要快樂,那怎樣才能快樂呢? 代人著想、發善心、做善事、說善良的話, 極大程度地擴展我們的慈悲心,這就是智者們發現的快樂之道。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2025/05/20
我們每個人都要快樂,那怎樣才能快樂呢? 代人著想、發善心、做善事、說善良的話, 極大程度地擴展我們的慈悲心,這就是智者們發現的快樂之道。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心靈的花園裡,放鬆與休閒是最美的花朵。」
Thumbnail
「在心靈的花園裡,放鬆與休閒是最美的花朵。」
Thumbnail
如果能夠擁有一小塊陽光充足的空間,必定把那些賞心悅目的植物們帶回家朝夕相處。
Thumbnail
如果能夠擁有一小塊陽光充足的空間,必定把那些賞心悅目的植物們帶回家朝夕相處。
Thumbnail
花開花落 月圓月缺 心喜心悲 潮起朝落 有常無常,這才是精彩的人生 不必大費周章去踏島尋憶 夢裏自有一片淨藍藍的天空 學庸95.09.01/09:06
Thumbnail
花開花落 月圓月缺 心喜心悲 潮起朝落 有常無常,這才是精彩的人生 不必大費周章去踏島尋憶 夢裏自有一片淨藍藍的天空 學庸95.09.01/09:06
Thumbnail
每當看到多個花苞冒出並生長時,心中會感受到其生命力,也感受到花草的健康活力,彷彿有很多的力量,即將迸發出來,讓我更期待花開的時刻,好像要迎接美好瞬間的到來!每每看著花朵的綻放,心會跟著開花,心情跟著雀躍不已,感受著其生命力的展現,吸收多種顏色所帶來的能量.請讓花來滋養你吧!
Thumbnail
每當看到多個花苞冒出並生長時,心中會感受到其生命力,也感受到花草的健康活力,彷彿有很多的力量,即將迸發出來,讓我更期待花開的時刻,好像要迎接美好瞬間的到來!每每看著花朵的綻放,心會跟著開花,心情跟著雀躍不已,感受著其生命力的展現,吸收多種顏色所帶來的能量.請讓花來滋養你吧!
Thumbnail
喜悅 喜悅如春風拂面, 帶來溫暖和陽光。 花兒綻放,鳥兒歌唱, 世界充滿了希望。 快樂 快樂如溪水潺潺, 流淌著歡聲笑語。 孩子們追逐嬉戲, 大人們談笑風生。 興奮 興奮如浪花翻滾, 拍打著心扉。 期待著美好的事物, 憧憬著未來的夢想。 愉快 愉快如微風輕拂, 帶來舒暢和愜
Thumbnail
喜悅 喜悅如春風拂面, 帶來溫暖和陽光。 花兒綻放,鳥兒歌唱, 世界充滿了希望。 快樂 快樂如溪水潺潺, 流淌著歡聲笑語。 孩子們追逐嬉戲, 大人們談笑風生。 興奮 興奮如浪花翻滾, 拍打著心扉。 期待著美好的事物, 憧憬著未來的夢想。 愉快 愉快如微風輕拂, 帶來舒暢和愜
Thumbnail
小玲和小華坐在公園裡,享受著陽光和微風,心情愉悅地聊著天。 小玲看著一朵盛開的花朵,感嘆道:「這朵花真美啊,每一片花瓣都散發著生命的力量。」 小華點頭贊同:「是啊,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麗,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Thumbnail
小玲和小華坐在公園裡,享受著陽光和微風,心情愉悅地聊著天。 小玲看著一朵盛開的花朵,感嘆道:「這朵花真美啊,每一片花瓣都散發著生命的力量。」 小華點頭贊同:「是啊,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麗,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Thumbnail
  春日花開滿庭院,微風拂過繡簾櫳。我輕倚欄杆,望著遠方,心中滿是思念。 那年,我偶然闖入了她的世界。初見時,她劍眉星目,笑容如陽光般燦爛;她嬌羞含笑,目光如水般溫柔。我們一見鍾情,墜入了愛河。 我們時常相伴漫步在花間小徑,傾訴著彼此的心事。我為她吟詩,她為我撫琴。歲月靜好,仿佛時間都為我
Thumbnail
  春日花開滿庭院,微風拂過繡簾櫳。我輕倚欄杆,望著遠方,心中滿是思念。 那年,我偶然闖入了她的世界。初見時,她劍眉星目,笑容如陽光般燦爛;她嬌羞含笑,目光如水般溫柔。我們一見鍾情,墜入了愛河。 我們時常相伴漫步在花間小徑,傾訴著彼此的心事。我為她吟詩,她為我撫琴。歲月靜好,仿佛時間都為我
Thumbnail
花間令,花落情殤亦動腸, 花開處,艷麗繽紛滿園香。 花間令,風吹花落韻悠揚, 花開時,輕盈嬌柔舞霓裳。 花間令,花開花落歲月長, 花語寄,情意綿綿韻流淌。 春風輕拂,花園如畫。 鮮花盛開,爭奇鬥艷,繽紛色彩如夢幻,迷人香氣撲鼻來。 我悠然漫步於花間小道,傾聽花開花落的
Thumbnail
花間令,花落情殤亦動腸, 花開處,艷麗繽紛滿園香。 花間令,風吹花落韻悠揚, 花開時,輕盈嬌柔舞霓裳。 花間令,花開花落歲月長, 花語寄,情意綿綿韻流淌。 春風輕拂,花園如畫。 鮮花盛開,爭奇鬥艷,繽紛色彩如夢幻,迷人香氣撲鼻來。 我悠然漫步於花間小道,傾聽花開花落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