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島的南邊脇野沢港到目的地的大間崎,這是一開始設定的終點(或是中點)
,為的就是大間崎是日本本州的最北點,也是為了這邊傳說中的黑鮪魚大肚(大トロ)--鮪魚肚子中油脂最豐,口感最是入口即化的部位。
這段山路崎嶇不說,更崎嶇的是我一路的小學探訪,車上的人是個不情願,但是握著方向盤的就是任性,走著走著,短短75公里多的路程,硬是走了三個小時,何止餓到前腹貼後背。
所以為了要彌補這車間的可怕怨氣,最後一哩路咱是專心的開車,狂奔大間崎,除了第一時間找廁所外,匆忙的在那根「這裡本州最北端之地」
大木柱合照,馬上就衝進附近的食堂。
就為了這根柱子,某孩說,你真的走火入魔啊!
二話不說,當然就是點一道「三色定食」,所謂三色,就是一碗丼飯上撲滿了鮪魚的大腹、中腹和刺身,要價3960日圓。

大腹肉一口給某孩啃了,來不及拍了
這樣貴嗎?
我說既然千里迢迢來了,就當吃,價錢不是該問的,享受當下竟甭問那是否兩面菜單的最高賞啊。
果然,鮪魚入口即化,加上早已過了飢餓時間,咱們是吃得滿足二字。

還有我超喜歡的𩸽魚一夜干,第一次吃到這麼肥美的!
吃完後轉往附近的這個大間國小。學校在港灣的南邊小山丘上,視野相當讚,木門雙水泥方柱,校名低調的小方黑石板陰刻在左柱,旁邊還有一個常在許多日本小學看到一位背著柴薪、邊走邊看書的小男孩雕像,底座二字「至誠」。

其實這個小男孩是真有其人,他是1787年出生的二宮尊德(或稱二宮金次郎),是江戶時期一位日本有名的苦讀成功的偶像,所以在許多的小學,都有這尊銅像,期勉學子好學、勤勉。
台灣受日本統治50年,台地現代小學教育也是日本人引進,所以在台灣的許多百年老校還可以看到這尊像,或多是水泥材質,新竹芎林國小內我就看過一尊,另外在金瓜石的的勸濟堂旁邊花園也曾與謀面。
最傳奇的是2021年有民眾在新店溪打撈到一尊水泥二宮,後來放置在福和橋下生態池,想有機會去瞧瞧。
大間國小是這趟旅程看到最大的學校了,校齡雖然挺壽,但校舍新穎,用色大方,校地面積應該有2.5公頃左右,非常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