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濃縮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今天看到*53週四8/14一天的成長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F.I.R.E.) 香草的題目

雖然題目很簡單但心裡回答的答案,一次展開就變成一篇文章,也藉此再一次的醒視自己

感謝香草每日都有腦力激盪的題目XD~雖然我我次都偏離主題的回答XDDDD

raw-image


10年vs40年:我的人生濃縮哲學

當生命成為一場體驗

你是否曾經想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追求穩定安逸的生活,還是為了體驗生命的各種可能?

大多數人會說:「找個好工作,建立穩定的生活,然後一直做下去。」他們害怕改變,害怕不確定性,習慣在熟悉的環境中重複著同樣的日子。

而我呢?我選擇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旅程。當任何事物開始變得規律、開始循環重複時,我會選擇放下,轉換到別的事物。不管是學習、工作、娛樂,甚至是遊戲,都是如此。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我發現,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重複著同樣的模式。如果我們不主動跳出這些循環,生命會不會就這樣在重複中悄悄溜走了?

每個領域都有它的循環節奏

你知道嗎?每個領域都有屬於它的時間節奏。

在學習上,一般人可能會說:「慢工出細活,要花很多時間才能真正掌握。」但我選擇用高效學習方法,快速學習更多知識與新事物。為什麼要快?因為當你掌握了學習的本質,就能看穿大部分知識的底層邏輯。

在工作上,別人會說:「要有耐心,要慢慢累積經驗,穩穩做個30、40年直到退休。」一般人願意花40年重複做著一樣的事情,每天朝九晚五,年復一年。但我發現,看工作的性質,大部分在3個月內該做的事情就會開始重複。

那麼,為什麼不能花10年濃縮這個時間?將基本生活要賺的錢,該學會的技能,該掌握的知識,這10年一次搞定?

我選擇了創業這條路。這10年,我跟大部分創業者一樣,至少1000天沒有假日與休息,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工作。你能想像那種日子嗎?沒有週末,沒有節慶,只有無盡的挑戰和努力。

但有趣的是,當我在事業的最高峰時,我決定不做了。

人家會問:「你不是喜歡創業嗎?為什麼要放棄?」

我說:「是啊,我喜歡創業,過程與結果都已經達到了。一般人夢想的成功與事業,我都體會到了。但是,這些成功無法解除我心中的疑惑。」

當我已經看清楚這個工作的全貌,甚至整個職場的運作邏輯時,繼續重複同樣的模式40年,和用10年高效達成同樣目標,哪一個更有意義呢?

創業呢? 這個循環比較長,大概需要10年。但即使是10年,當你理解了市場規律、商業本質之後,難道不也是一種更大範圍的重複嗎?

投資和當沖? 每天看盤、分析、進出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循環重複?

連遊戲都是如此。 大部分玩家會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慢慢練等級、收集裝備。而我呢?可以認真玩一個月,等級裝備已經很高了,然後一鍵移除。

為什麼能這麼決斷?因為當你已經掌握了遊戲的機制,體驗過了成就感,再繼續下去不就只是在重複同樣的操作嗎?

從世俗成功走向內在探索

但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體驗過了這麼多不同的循環之後,特別是當我們已經達到了世俗定義的成功之後,內心深處是否開始渴望一些更深層的答案?

一般人可能會說:「你已經創業成功了,還要什麼?繼續做大做強,賺更多錢啊!」但對我來說,當成功無法解除心中的疑惑時,就該往別的方向探索了。

什麼時候開始找到那些根本問題的答案?

當金錢與創業過程與經驗無法解釋生命意義之時,此時就會停下腳步思考:我是不是走錯了?

所以我跑去學佛了。

你能想像這個轉換嗎?從每天拚事業,到每天拚修行?一般人學佛可能只是週末去廟裡拜拜,或是偶爾聽聽法師開示。而我呢?雖然不是真的跑到山洞閉關,但生活重心完全以學佛為主,如同閉關一般的精進學習。

10年讀一部經。初學時,每天起來就是聽老法師講經10小時。想像一下,別人用10小時工作賺錢,我用10小時聽經學法,這是多麼不同的人生選擇?

兩個十年的對比與轉化

學佛如何改變了我對之前創業經歷的看法?

我發現,還是需要經歷這些苦的感受才會想去學佛找答案。學佛不表示能離開苦,而是能了解苦與苦何來。

創業的10年vs學佛的10年,其實都是學習。一個學習世間法,一個學習出世間法。兩者都需要同樣的專注與投入,只是追求的方向不同。

世間法讓我理解了物質世界的運作規律,出世間法讓我理解了生命存在的根本意義。這兩種學習,是不是都是必要的?

破繭而出的準備

什麼時候開始感受到「準備好去下一站」的?

當這樣以學佛為生活重心的10年過去後,就將所學落實在生活點點滴滴。如同先出世再入世再出世一樣,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並不是真的離群索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修行的心境,在世間卻不被世間所困。

這些問題,是不是比任何一筆生意的成功都來得重要?

那個最重要的清晰度

經過了這麼多的轉換和探索,你知道最後我發現了什麼嗎?

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問:「我下一步該怎麼辦?我該選擇什麼?」他們在迷茫中猶豫,在不確定中徘徊。

而我發現,最重要的是:清楚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做什麼

這種清晰度不是一夜之間獲得的,對吧?它是通過無數次的體驗、觀察、轉換,逐漸在內心形成的一種篤定。當你真正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時,外在的一切準備工作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準備就緒的寧靜

你能想像那種感覺嗎?當你內心非常清楚知道下一站在哪裡,而且已經完全準備好的時候?

一般人可能會焦慮地說:「我要趕快行動!我不能再等了!」但我選擇以一種非常平靜的狀態等待著:已經都準備好了,隨時都可以去下一站。

這不是消極的等待,也不是拖延。這是一種智慧的等待,一種對時機的敏感。就像農夫知道什麼時候該播種,什麼時候該收成一樣。

在等待中的給予

那麼,在這個等待的階段,我在做什麼呢?

很多人可能會說:「既然準備好了,就該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努力往前衝。」

而我選擇:目前就是隨緣幫助眾生

「隨緣幫助眾生」的具體展現是什麼?

如同蝴蝶破繭,我只能提供建議,決定權還是在每個人自己手上。就像蝴蝶必須靠自己的力量破繭而出一樣,每個人的成長和覺醒,最終都要靠自己來完成。

為什麼這麼選擇?因為當你真正準備好要去一個地方時,你會發現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完善自己。每一次的幫助,每一份的付出,都讓你更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麼。

這不是刻意的行善積德,而是一種自然的流露。就像河流自然地滋潤著兩岸的土地一樣。

旅途的真義:回望與展望

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回頭看這整個旅程時,每一次看似的「放下」和「轉換」,其實都有它深刻的意義?

每一次的學習,都在培養快速掌握事物本質的能力;每一次的工作轉換,都在理解不同系統的運作規律;創業的10年,讓我深度體驗了世間法的運作;學佛的10年,讓我理解了出世間法的智慧;甚至每一次遊戲的開始與刪除,都在練習那種勇於放下的智慧。

先出世,再入世,再出世——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這些經歷,是不是都在為那個最終的「下一站」做準備?是不是都在回答那些根本的問題:我是誰?我為什麼來?我要往哪裡去?

現在,在隨緣幫助眾生的過程中,過往所有的體驗都成為了珍貴的資源。每一份幫助都是有根據的,每一個建議都是有底蘊的。但就像蝴蝶破繭一樣,我能做的只是提供建議,真正的決定權,還是在每個人自己手上。

而那個「下一站」,正在時間的河流中向我走來。我已經準備好了,你呢?

你是否也願意停下來思考一下:你現在所經歷的循環,是否也在為某個更深層的目標做準備?你是否也準備好跳出重複的模式,去尋找屬於你的「下一站」?


人生是一場體驗之旅,每一次的放下,都是為了更好的開始。每一個循環的結束,都是新生命的孕育。當下的香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覺行の靜心創作
53會員
210內容數
「覺行」——覺悟而行。 喜歡用簡單的話,說深的理; 像一筆勾勒,畫出複雜中的秩序。 細節是我眼中的光,結構是心裡的靜, 文章是圖,也是一場心的對話。 我把佛法放進生活,讓故事說話, 讓智慧在日常裡發芽。 而與AI的對話,是另一場修行。 我相信,真正的溝通,不止於語言,共同走向覺醒的路上。
覺行の靜心創作的其他內容
2025/08/10
核心覺悟:從「本來無一物」看見解脫真諦 六祖慧能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僅是禪宗名偈,更是破解因果束縛的根本智慧。本文透過慧能與弟子的深度對話,揭示了因果、覺性與解脫的究竟關係。 重新理解因果:自然規律而非道德審判 因果的真實面貌 因果並非善惡的獎懲制度,而是如引力、光線
Thumbnail
2025/08/10
核心覺悟:從「本來無一物」看見解脫真諦 六祖慧能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僅是禪宗名偈,更是破解因果束縛的根本智慧。本文透過慧能與弟子的深度對話,揭示了因果、覺性與解脫的究竟關係。 重新理解因果:自然規律而非道德審判 因果的真實面貌 因果並非善惡的獎懲制度,而是如引力、光線
Thumbnail
2025/07/31
從佛法角度探討靈性圈熱議的「三維與五維地球分離」議題,闡述內心世界的轉變才是真正維度提升的關鍵。文章以共業與別業的佛法概念,解釋不同個體對同一世界感受迥異的原因,並強調透過內心修煉,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能體驗到內在的平和與光明。
Thumbnail
2025/07/31
從佛法角度探討靈性圈熱議的「三維與五維地球分離」議題,闡述內心世界的轉變才是真正維度提升的關鍵。文章以共業與別業的佛法概念,解釋不同個體對同一世界感受迥異的原因,並強調透過內心修煉,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能體驗到內在的平和與光明。
Thumbnail
2025/07/27
——關於慈悲與因果的古老智慧 佛陀的開示 一日,阿難尊者請問世尊:「為何神通廣大如佛陀,有時仍無法救度眾生?」 佛陀微笑,緩緩講述了這個故事: 「阿難,你可知為何我當年無法救度故鄉族人?讓我告訴你一個往昔的因緣⋯⋯」 一、枯樹下的守候 琉璃王統領十萬雄師,鐵甲森森,兵鋒直指迦
Thumbnail
2025/07/27
——關於慈悲與因果的古老智慧 佛陀的開示 一日,阿難尊者請問世尊:「為何神通廣大如佛陀,有時仍無法救度眾生?」 佛陀微笑,緩緩講述了這個故事: 「阿難,你可知為何我當年無法救度故鄉族人?讓我告訴你一個往昔的因緣⋯⋯」 一、枯樹下的守候 琉璃王統領十萬雄師,鐵甲森森,兵鋒直指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8/6滿四年,寫文章對於我是一種情緒的抒發,自從開始記錄工作之後,我發現平均7-10天大概會發一篇文章。純粹吐苦水。
Thumbnail
2024/8/6滿四年,寫文章對於我是一種情緒的抒發,自從開始記錄工作之後,我發現平均7-10天大概會發一篇文章。純粹吐苦水。
Thumbnail
紀錄時間2024/08/02
Thumbnail
紀錄時間2024/08/02
Thumbnail
紀錄時間2024/07/10
Thumbnail
紀錄時間2024/07/10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38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38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Thumbnail
這些年每次動念想報名內觀,很快就會打消念頭,畢竟要閉關10天,每天打坐10小時,還要吃素(我豆類過敏),還沒內觀頓悟,光想像就感到痛苦。 越到中年,越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鬆開生命,2024年終於鼓起勇氣報名。帶著對人生待決定事項及對自身的疑惑,企圖透過10天的修練來突破。
Thumbnail
這些年每次動念想報名內觀,很快就會打消念頭,畢竟要閉關10天,每天打坐10小時,還要吃素(我豆類過敏),還沒內觀頓悟,光想像就感到痛苦。 越到中年,越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鬆開生命,2024年終於鼓起勇氣報名。帶著對人生待決定事項及對自身的疑惑,企圖透過10天的修練來突破。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二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二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一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一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紀錄時間2024/05/31
Thumbnail
紀錄時間2024/05/3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