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我在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齣劇時,最後刻印在我腦海中的一句話。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但是愛的方式不同。
有的媽媽擔心孩子仕途不順,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竭盡全力為他斬除一切阻礙,即使是人生路途中的一顆小石頭,也會幫他踢走,深怕孩子嗑碰到。這種愛雖然充滿保護,但也可能讓孩子失去面對困難的機會,甚至剝奪了他們成長中必須經歷的挫折與磨練。
也有媽媽屬於望子成龍的類型,早就安排好他認為最好的道路,動用身邊資源佐以情勒,希望孩子長成他想像中的樣子。這種愛雖然充滿期待,但卻可能忽略了孩子的真實需求,甚至讓孩子在追逐父母期望的過程中迷失自我。
而主角明蘭的媽媽呢?她的愛則顯得格外深沉與智慧。身為庶女的母親,她深知自己與女兒所處的環境險惡,明蘭聰慧卻過於惹眼,這樣的特質在世家大族中反而可能招致災禍。因此,她選擇在臨終之際,耳提面命地教導女兒如何藏拙,以明哲保身。她的愛不是直接的呵護或期待,而是一種遠見與警醒,教導女兒在險惡的環境中學會保護自己。
我在看《知否》的親情線時,總會不自覺地回想自己的教育方式,並開始反思自省。我總嘗試著要做個開明的媽媽,但骨子裡卻是望子成龍的類型。我希望孩子能夠擁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卻常常忍不住出手指導他「比較好」的做事方式。這種矛盾的心態讓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陷入掙扎:我既希望他能自己探索人生,又擔心他走錯路。
子女宮代表的是你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你希望小孩可以成為的樣貌。
作為巨門太陽同宮在寅位子女宮的我,總是扮演著那顆剛剛升起、有點溫暖的陽光,希望可以為小孩照亮前方的路。這種角色讓我始終懷抱著對孩子未來的期待與不安全感,尤其在看到孩子走偏的時候,我總按耐不住內心的衝動,即時加以干預。這種干預有時候是出於愛,但也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甚至削弱了他們自主選擇的能力。
此外,子女宮中的陀羅星也讓我對孩子的情感更加深刻。孩子永遠是我無法割捨的一塊,這份牽掛讓我在事後常常反覆思考: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我是不是太過干預了?這些疑問像是心中的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要平衡自己的期待與孩子的需求。
但我也一直在學習,如何做好媽媽這個角色。教育孩子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需要的不僅是愛,還有智慧與耐心。
回到《知否》的劇情,我看到的不僅是明蘭的成長,更是她母親的智慧。她的教導雖然簡單,卻充滿深意:藏拙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生存智慧;保護自己並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對未來的深遠考量。這些道理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並試著在愛的表達中加入更多的耐心與尊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不僅是我對《知否》的感悟,更是我對親情與教育的深刻體會。愛孩子的方式有千百種,但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在愛中找到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這或許是我作為母親,最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