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撤告鍾小平可能是為了展現大愛與緩和藍白關係,但也引發對其清白堅持的質疑。同時,撤告可能是務實選擇,專注於更嚴峻的貪汙案審理。而陳珮琪與陳智菡的強硬態度,則意在鞏固支持者情緒,卻可能加深藍白裂痕。
Thanks for reading 南爸講用庶民角度的時事觀察!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柯文哲要彰顯大愛與寬恕,對鍾小平撤告是第一步
柯文哲撤銷對鍾小平的誹謗告訴,可能是在當前政治困境下展現大愛與寬恕的策略。身陷京華城案的他,選擇和解而非對抗,或許是為了緩和藍白緊張關係,換取政治空間。鍾小平公開道歉,部分恢復柯的名譽,符合「大和解」訴求。此舉可能意在塑造高道德形象,為民眾黨爭取支持,但也可能被質疑是否犧牲原則,令人懷疑清白的堅持是否已被邊緣化。
貪汙案纏身,撤告無關痛癢
柯文哲目前因京華城案被羈押,貪汙指控的審理遠比誹謗案更嚴峻,撤告鍾小平顯得微不足道。堅持訴訟可能耗費資源,且有如高虹安案般被反控誹謗的風險。撤告或許是務實選擇,避免分散焦點,同時換取道歉以平息爭議。然而,這也可能讓外界認為他不再重視清白,轉而優先應對更迫切的法律挑戰,顯示政治現實凌駕個人名譽的考量。
陳珮琪與陳智菡的情緒動員

陳珮琪與陳智菡對鍾小平道歉的不滿,公開表達憤怒並揚言繼續提告,似在為民眾黨支持者維繫對國民黨的對抗情緒。陳珮琪強調不接受「藍白合」式的道歉,陳智菡則批評鍾的態度敷衍,這些舉動激發支持者的同仇敵愾。此策略或許意在鞏固民眾黨的團結,轉移京華城案的壓力,但也可能加深藍白裂痕,影響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隨著訴訟進展,柯文哲在多次開庭中看到證人證詞被揭露,越發顯現其在京華城案中罪證確鑿的未來。面對這樣的情勢,柯文哲的訴訟策略很可能轉向訴諸道德與同情。
- 陳智菡與陳佩琪持續在法庭外施加壓力,進行情緒勒索,同時強化支持者對中國黨鍾小平的不滿情緒。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在政治圈屢見不鮮。
- 當台灣民眾黨全黨上下都圍繞著罪證確鑿的柯文哲運作時,我期待台灣能凝聚出另一股理性、務實、科學的第三勢力,為台灣政治環境帶來耳目一新的改變。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