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節自〈五柳先生傳〉
作者陶淵明託五柳先生之名,仿史記筆法,為自己作傳,包含介紹名號由來、個性、嗜好、志趣等,最後則藉由評論,展現自己不慕榮利、任真自得的個性。
本文以隱姓埋名的方式作傳,在重視門第的魏晉南北朝時代,格外突顯出作者任真自得的性格。
對古代讀書人而言,「學而優則仕」,讀書有成進而做官發揮理想,是再理所當然的出路。
陶淵明29歲起開始當官,自第1次辭職後,後續仍因生活所需等原因,多次出入官場,至40歲擔任澎澤縣令辭職後,正式歸隱田園,終身不仕。
面對政治,陶淵明原有滿腹理想,但幾次出入官場後,漸漸轉為失望。
但他仍然熱愛生活,他找到另一種生活的方式:耕作、讀書、寫作(當然還有飲酒)。
留下跨時代的文學作品。
面對我們生活的世界,你是否有自己的理想?
如遇到挫折,你是否有能幫助持續熱愛生活的志趣或是嗜好?
儘管大環境並不相同,但在不同時代中,人們的苦惱卻總有其相似性。如果現在的你對生活有些疲乏,或許可以從培養一個嗜好,進而找到自己的志趣。
感謝每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